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49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7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81.
鳡鱼人工繁殖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3年夏季,从长江收集了28尾当年野生鳡鱼种,经4年池塘驯养培育成亲鱼24尾.2007年5月9~19日,从中选择了7尾母本、3尾父本进行了人工催产,用DOM、LRH-A3、PG和B型激素等4种催产剂混合注射,挤卵授精,共产卵323万粒,孵出鱼苗98.3万尾.催产率100%,受精率29%~85%,出苗率36.6%~57.1%.  相似文献   
82.
庞绪贵  祝德成  代杰瑞  郭瑞朋  张帆  董健  陈磊 《安徽农业科学》2013,(28):11363-11365,11367
(目的]研究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土壤中元素的分布与富集。[方法]按1km^2采集1件袁层土壤样品,4km^2组合成1件分析样品,4km^2采集1件深层土壤样品,16km^2组合成1件分析样品,测试Ag、As、Au、B、Ba、Be、Bi、Hr、C等54项指标。[结果]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土壤地球化学调查是研究这些指标在表层、深层土壤中的分布规律,认为表层、深层土壤中除与金及多金属成矿作用有关的Ag、Au、Hg、Mo、S、Sb等元素和Cl、Br、I等卤族元素空间变异性大外,大部分元素分布均匀,且表层、深层土壤元素分布具有相似性。[结论]对比区内表层、深层土壤元素地球化学含量值的变化,可以看出大部分指标在表层土壤中的含量继承了土壤母质,后期人类活动对其影响较小;但是,表层土壤中SOC、N、Hg、P、S、Se等指标的富集和pH明显降低,表明表生作用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已对这些指标的分布分配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3.
[目的] 开展以元阳梯田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链为基础的风险监测预警研究,为改善降雨诱发型滑坡泥石流灾害链的预警精度,提高防灾减灾工作针对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降雨模型模拟试验来探讨元阳梯田滑坡—泥石流灾害链破坏过程,通过对降雨量、体积含水率和坡体变形破坏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分析不同降雨条件下灾害链风险预警阈值。试验设置长时间中雨(50 mm/h)、长时间暴雨(120 mm/h)、循环间歇暴雨和干旱突发型暴雨4种降雨工况。 [结果] 在降雨持续作用下,灾害链发展过程为:地表冲刷、蠕滑、快速滑动、泥石流运移及运移结束。坡体破坏最先从左侧坡脚开始,右侧坡脚稍后。不同降雨工况下坡体破坏形式不同:暴雨工况下坡体中部会产生一条横向裂缝,而形成上下两个滑块;中雨工况下坡体则陆续形成多个滑块;干旱突发暴雨工况下泥石流形成时间最短,运移距离最远,流通和堆积范围相比其他降雨工况更广。 [结论] 滑坡泥石流灾害链预警监测指标主要为累积降雨量、降雨持续时间、含水率变化和坡体变形发展现场监测。这些监测参数受降雨条件、土体性质、坡角和外部动力条件等诸多因素影响,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相似文献   
84.
利用胜利油田开采区的含油污泥,对山东省三种主要类型的土壤混入不同含量的含油污泥后造成的微生态变化进行了试验研究,从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的角度评价了含油污泥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不同类型的土壤,其微生物区系和部分土壤酶活性受不同含量的石油污染物影响程度不同。其中棕壤的微生物区系受土壤总石油烃TPH(Total petroleum hydrocarbon)的变化影响较小,对石油烃造成的微生态影响的修复能力较强,可以作为植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首要选择土壤类型。石油烃含量对三大类微生物类群变化的影响,以放线菌最为显著,当土壤石油烃含量为500mgkg-1时,潮土、褐土和棕壤的放线菌总数分别下降了80%、85%和89%,石油烃含量对褐土和棕壤真菌数量的影响较小。三种类型土壤淀粉酶和脲酶酶活性随石油烃含量的变化表明,潮土和褐土的淀粉酶酶活性受石油烃含量影响显著,可以作为这两类土壤石油污染程度的敏感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85.
氟虫腈半抗原设计及抗体制备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以氟虫腈 (F)及其一种类似物 (FH)作为半抗原 ,采用碳化二亚胺法 (EDC)和戊二醛法将氟虫腈偶联到载体蛋白上 ,采用活性酯法将FH偶联到载体蛋白BSA和OVA上作为人工抗原。载体为BSA的偶联物作为免疫原免疫新西兰大白兔 ,其中FH2 934、FH2 962、F2 895产生了特异性抗体 ,间接ELISA测定效价分别为 2 5 60 0、12 80 0、1280 0 ,其中检测低限 (LLQ)最低达 0 2 μg/L。  相似文献   
86.
白榆种源和种源内家系综合选择及早期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评价了1981年在庄河县营造的白榆种源和种源内家系试验林的遗传变异规律。种源选择比种源内家系选择潜力大。在同一个大种源区内进行种源和种源内家系的综合选择,遗传增益树高为12.7%,胸径为11.3%。采用连年生长量的比较,遗传与表型相关和秩次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幼年与成年生长性状相关程度,提出白榆生长性状在5~6年生即可早期选择。  相似文献   
87.
云杉引种及优良种-种源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从美国引进的3种云杉的不同种源,以乡土树种红皮云杉作对照进行优良种-种源选择研究。结果表明,欧洲云杉与黑云杉相比,树高、胸径和材积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与白云杉和红皮云杉相比,树高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是引种成功的优良树种。选择欧洲云杉为优良树种,树高的遗传力为54.0%,遗传增益为8.0%;胸径的遗传力45.6%,遗传增益为9.3%;材积的遗传力为38.3%,遗传增益为24.9%。同时,选出了白云杉1号(北纬40°20′、西经74°00′)和白云杉3号(北纬39°00′、西经75°00′)种源为优良种源,直接引种欧洲云杉和白云杉优良种源应用在造林、绿化中可获得显著的增产效益。  相似文献   
88.
89.
辽宁引种北美乔松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辽宁引种的北美乔松的生长状况作了概述,多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北纬46°、西经77~78°附近区域北美乔松种源在辽宁省生长最好。北美乔松可以作为用材树种、景观绿化、圣诞树。为了保证北美乔松能在辽宁的科学发展,对于北美乔松的引进提出了4点建议:引进优良种源并进行驯化,建立建设起北美乔松种子林,保存好北美乔松基因资源,做好病虫害防治。  相似文献   
90.
本文根据影响林分生长的主要因子,林龄、地位指数和林分密度,以多因子综合描述的方法,采用H优1.3+b1SIb2(1-e-b3At)b4SIb5+ε、SI=b1H优b2(1-e-b3At)b4H优-b5+ε和增加密度指标的Y=b1SIb2(1-e-b3Nb4t)b5;收获预估采用布伦德和科拉特的logCV=b1+b2SI+b3(1/A2)+b4(1-A1/A2)+b5(logB)(A1/A2),建立日本落叶松林分生长和收获预估模型。精度验证该组模型基本满足要求。同时又据辽宁省栽培的日本落叶松早期生长受冻干危害的特点,引入了胸高年龄的概念,提高了模型的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