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6篇
  19篇
综合类   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31.
种植模式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玉米大豆间作是我国多地区常见的耕作制度,研究间作后土壤团聚体的变化,旨在为以玉米大豆为主的间作体系改善土壤结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设置裸地、大豆单作和玉米大豆间作3个处理,分析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及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的影响。【结果】在0~20 cm土层,间作和单作的R_(0.25)(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MWD(平均重量直径)和GMD(几何平均直径)均显著高于裸地,其大小关系表现为单作间作裸地,间作的D(分形维数)相比裸地显著降低2.33%;在20~40 cm土层,间作比单作的R_(0.25)增加10.05%,MWD增加22.45%,GMD增加16.13%,D降低0.40%。不同种植模式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在0~20 cm土层,间作2 mm和2~1 mm粒级的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相比单作显著提高15.15%和14.82%;在20~40 cm土层,间作2 mm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比单作显著提高31%。【结论】间作改变了土壤团聚体的特征,提高了团聚体有机碳含量。  相似文献   
32.
玉米不同种植模式对坡耕地红壤团聚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单作玉米、马铃薯//玉米间作,采集玉米在3个不同生育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期)的根系和土壤,测定根系分泌物中的有机酸、总糖和土壤团聚体状况,分析根系特征和根系分泌物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玉米根长、根体积、根表面积显著高于单作玉米(P0.05)。玉米根系分泌总糖和总有机酸含量随生育期的推移而增加,间作显著提高玉米根系分泌总糖和总有机酸含量(P0.05)。抽雄期,间作玉米比单作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R0.25)显著提高8.17%(P0.05);团聚体几何平均直径(GMD)显著提高12.24%(P0.05),分形维数(D)显著降低1.09%;团聚体破坏率(PAD)显著降低26.08%。玉米根系分泌总糖含量、总有机酸含量与R0.25、GMD、D、PAD呈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玉米间作对改变玉米根系特征及根系分泌物中总糖和总有机酸含量、提高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33.
氮锌复合作用对白三叶草根瘤超显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砂培试验和电子显微技术,研究了不同水平氮锌配施对白三叶草根瘤发育和超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氮水平增加,根瘤数量、根瘤固氮酶活性、单瘤重量、根瘤细胞内类菌体数量显著下降,类菌体周膜空间增大。与缺锌条件相比,足量供锌显著增加了根瘤数量、单瘤重量、根瘤固氮酶活性、根瘤细胞内类菌体数量和类菌体体积,减小了类菌体周膜空间,类菌体周膜、细胞壁、细胞膜完整性和均匀性增加。与其它处理相比较,低氮和足量供锌处理显著增加了根瘤数量、单瘤重量、根瘤固氮酶活性、根瘤细胞内类菌体数量,显著减小了类菌体周膜空间。  相似文献   
34.
采用砂培试验方法,系统研究了不同水平氮锌配施对白三叶生长和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缺锌条件下,随施氮水平增加,白三叶氮代谢和清除活性氧的能力、IAA、GAs含量下降,ABA、MDA含量增加,氮锌配施对生长和元素吸收表现为拮抗效应;在足量供锌条件下,与低量供氮相比,中量供氮时,白三叶氮代谢和清除活性氧的能力、IAA、GAs含量增加,ABA、MDA含量下降,氮锌配施对生长和元素吸收表现为协同效应。当高量氮时,氮锌配施则表现为拮抗效应。在判断氮锌复合作用类型时,应区分生长量变化引起的“浓缩效应”和“稀释效应”,应以生长量和吸收量变化来确定氮锌复合作用的类型。  相似文献   
35.
在对云南省滇中地区3个州(市)4个县(市)共41个白菜种植农户进行的田间实地访问和问卷调查基础上,探讨了设施和露地白菜生产中肥料施用量与肥料偏生产力的关系,并对农户施肥合理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云南省露地白菜的肥料偏生产力为67.3kg/kg,其中氮(N)、磷(P2O5)、钾(K2O)肥的肥料偏生产力分别为123.0、425.5、228.5kg/kg。设施白菜化肥的肥料偏生产力为84.7kg/kg,其中氮(N)、磷(P2O5)、钾(K2O)肥的肥料偏生产力分别为190.3、362.1、263.5kg/kg。露地与设施白菜化肥的肥料偏生产力均随着施肥量增加而下降,但不是简单的直线下降,而是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呈负指数幂的趋势降低,这也说明施肥量是影响肥料偏生产力的因素之一,但不是唯一的因素,其还与作物产量以及影响作物产量的因素有关。对于肥料偏生产力来说,氮、磷、钾肥都表现出同一规律,即与较高施肥阶段的肥料偏生产力相比,较低施肥阶段的肥料偏生产力提高至少1倍。  相似文献   
36.
 肥料偏生产力(PFP)是指施用某一特定肥料下的作物产量与施肥量的比值,是反映当地土壤基础养分水平和化肥施用量综合效应的重要指标。本文在2008~2009对云南省12个州(市)20个县(市)共360个农户进行的问卷调查基础上,探讨了云南省水稻生产中的肥料施用现状、肥料偏生产力以及农户施肥合理性。结果表明,云南省在水稻生产中总养分平均投入量为488.3kg/hm2,其中氮(N)、磷(P2O5)和钾(K2O)投入量分别为326.3, 77.7,84.3kg/hm2;化肥占总养分的比例为74.4%;水稻的肥料偏生产力为24.2kg/kg,其中N,P2O5,K2O的肥料偏生产力分别为36.5,152.3,97.1kg/kg。以N,P2O5,K2O投入量分别为150~250,45~90,90~120kg/hm2作为合理施肥范围,则云南省水稻合理施氮、磷、钾的农户分别占调查农户的24.4%,36.6%,10.3%。  相似文献   
37.
 应用锚杆拉力计和项目组自行设计改进的剪切箱,原位测定了不同深度(10cm,20cm)分蘖期香根草根系固土、单根拉力。结果表明,在给香根草施加载荷初期,根系都会发生弹性形变,荷载与位移都按比例增加,呈现一定的线性关系。当载荷超过根系抗拉极限后,随着拉力的继续增加,根系发生塑性形变,载荷与位移关系逐渐偏离直线,反映出非线性弹性特征,测定的土体样方与土体分离。但与裸土样方相比,在施加同样载荷的情况下,有根样方位移明显要小于无根样方,说明香根草具有一定的固土能力,并且根系入土越深,植物固土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38.
【目的】研究煤粉对于控制粪肥施用后农田径流磷流失的作用,为研发适用于小农户的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参考。【方法】在自然降雨条件下,采用径流试验装置,设置不施肥、单施猪粪、猪粪添加煤粉3个处理,对种植期内地表径流的体积、不同形态磷的质量浓度及流失量进行检测,分析猪粪添加煤粉施用对地表径流磷流失及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与单施猪粪相比,添加煤粉可以减少地表径流的产生,显著降低不同形态磷的质量浓度和流失负荷。总磷(TP)、水溶性总磷(TDP)、颗粒态磷(PP)、水溶性无机磷(DIP)和水溶性有机磷(DOP)质量浓度分别降低22.54%、16.84%、27.84%、20.94%和5.10%,流失负荷减少26.6%、19.6%、32.0%、23.2%和14.5%。添加煤粉对前2茬小白菜生长不利,但从第3茬开始出现显著的促进作用。【结论】添加煤粉可以有效降低猪粪施用后引起的农田径流磷流失风险,但可能存在一段对作物生长不利的时期。  相似文献   
39.
有机无机配施对生菜养分吸收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研究有机无机肥配施对作物吸收养分和土壤培肥的作用,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生菜养分吸收和氮肥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盆栽条件下,有机无机配施(精制有机肥,生物有机肥)较单施化肥贡献率分别提高6.4和6.8个百分点。在等氮量条件下,与单施化肥(100%无机氮)相比,有机无机配施(有机氮:无机氮=4:6)显著增加生菜生物量,促进生菜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提高氮肥利用率。与单施化肥相比,精制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和生物有机肥与化肥配施,生菜生物量分别增加了38.7%和41.6%;生菜氮、磷、钾养分含量分别增加了12.9%和17.5%、7.0%和12.8%、7.3%和17.2%;生菜的氮利用率分别提高了9.2%和13.7%。  相似文献   
40.
不同微生物腐熟剂对烟末高温堆肥腐熟进程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烟末为基本原料进行堆肥试验.在添加不同微生物腐熟剂条件下采用好氧人工翻堆堆肥方式.研究了烟末高温堆肥的腐熟进程.结果表明,添加福贝、定制、榕枫微生物腐熟剂缩短了烟末堆肥达到高温的时间,延长了高温分解持续时间,加快了堆肥pH值的增加和C/N比的下降,促进了氮的矿化和氨的减少,加快了烟末高温堆肥腐熟进程.添加微生物腐熟剂福贝、定制、榕枫的堆肥处理分别在堆肥7、14、15 d后进入高温分解阶段(>50℃),持续高温时间分别为14、7和6 d,而未加微生物腐熟剂的对照最高温度为45℃,未进入高温分解阶段.与纯烟末处理相比,添加微生物腐熟剂福贝、定制、榕枫的腐熟堆肥NO3--N含量分别提高了18.7%、12.2%、4.7%.添加微生物腐熟剂福贝的促进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