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72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179篇
林业   341篇
农学   310篇
基础科学   248篇
  202篇
综合类   1826篇
农作物   159篇
水产渔业   144篇
畜牧兽医   988篇
园艺   311篇
植物保护   114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98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100篇
  2020年   116篇
  2019年   177篇
  2018年   142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131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239篇
  2013年   195篇
  2012年   224篇
  2011年   241篇
  2010年   273篇
  2009年   232篇
  2008年   194篇
  2007年   212篇
  2006年   161篇
  2005年   132篇
  2004年   133篇
  2003年   130篇
  2002年   113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59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30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5篇
  1960年   5篇
  1959年   6篇
  1958年   4篇
  195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黔南扁穗雀麦是贵州省草业研究所育成的国家级牧草新品种,它是解决贵州家畜冬春青饲料短缺的最好牧草之一.为保持该品种的优良种性,促进其推广应用,构建了其标准化繁育体系,具体内容包括:技术来源和依托、繁育基地的选择、组织形式及管理措施、繁育的方法、种子生产技术、种子的精选加工、储藏和种子质量检测等.  相似文献   
112.
基于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的水稻粒形QTL定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水稻的粒形是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子之一, 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由于减少了个体间遗传背景的干扰, 已经成为鉴定复杂性状QTL的新型遗传材料。本研究以广陆矮4号为受体,日本晴为供体的119个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群体为试验材料,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nett’s多重比较,测验单片段代换系与受体亲本之间粒形的差异,鉴定了代换片段上粒形相关的QTL。以P≤0.001为阈值, 共检测到39个粒形相关的QTL。其中,粒长相关的19个,其加性效应值为0.18~1.06 mm,加性效应百分率为2.40%~14.13%;粒宽相关的14个,其加性效应值为0.09~0.31 mm,加性效应百分率为2.71%~9.15%;粒厚相关的6个,其加性效应值为0.05~0.10 mm,加性效应百分率为2.14%~4.46%。这些QTL的鉴定,为进一步精细定位并克隆相应QTL和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3.
叶片功能期是影响光合生产能力的关键因素,冠层叶片功能期的量化评估对玉米植株生长和产量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于2015—2017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吉林公主岭试验站进行,定株观测先玉335和郑单958两个品种各个叶位叶片展开时间和衰老时间,基于2015年和2016年试验数据,以高斯函数(y =a+b×e-(x-c)^2/2d^2)模拟玉米各叶位叶片功能期的动态变化,并用2017年数据验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模型特征参数的生理学意义,简化了叶片功能期模型构建的方法。研究条件下利用高斯函数构建的玉米叶片功能期模型年际间稳定性好、品种间区分度大。进一步解析利用一阶导(功能期最大值)、二阶导(功能期变化速率最大的点)、三阶导(功能期开始快速增大的点)等于零取整后的叶位并配合最顶部叶位(n)和基部第1叶这5个转折叶位叶片功能期构建的模型拟合度良好,极大地简化了该模型参数拟合的数据需求,并探讨了利用该模型函数对玉米叶片功能分组的可能性。本研究为玉米生产能力的量化分析提供了思路和方法,对各类玉米生长模型的完善和其他相关研究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4.
随着生鲜电子商务新业态的发展以及市场对保鲜包装功能要求的提高,制备能够直观表达果蔬新鲜度的指示标签具有重大意义。将甲基红与溴百里酚蓝以体积比3∶2混合作指示剂,以增塑剂聚乙二醇-6000、粘合剂甲基纤维素作成膜基质,制备基于pH值变化的果蔬新鲜度指示标签,并研究其在草莓、生菜包装上的新鲜度指示效果。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果蔬包装内CO2体积分数不断上升,pH值不断下降;所制备的4种指示标签的颜色均发生变化,其中标签3(50 mL/L甲基红-溴百里酚蓝混合指示剂)和标签4(70 mL/L甲基红-溴百里酚蓝混合指示剂)的颜色变化范围最广,涵盖绿色、黄绿色、橙色和红色4个色系,且标签3的色差值?驻E与果蔬的新鲜度感官评分的拟合度最高(R2=0.834 6)。因此,50 mL/L的甲基红-溴百里酚蓝新鲜度指示标签的指示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5.
迷宫流道转角对灌水器水力性能的影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为研究齿形、梯形以及矩形流道转角变化对水力性能的影响,采用Fluent软件对不同形状下不同转角的流道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当其他条件相同时,转角的变化与流量系数、流态指数呈负相关,其变化对梯形流道灌水器的流量系数影响最大,最多下降了19.03%,齿形流道次之,下降了10.14%,矩形流道是梯形流道转角角度增加的延伸,具有相同的水力性能变化规律;随着角度的增加,梯形流道总的局部水头损失系数最多增加了32.5%,而齿形流道总的局部水头损失系数最多增加了23.4%,变化都很明显;压力较高时,摩阻系数基本保持不变,流体为紊流状态.  相似文献   
116.
石刁柏性别表现与同工酶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石刁柏(AsparagusofficinalisL.)雌雄植株不同器官及不同组织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根部外,尽管鳞片、茎尖、拟叶等器官酶谱有明显差异,但雌雄株间差异有相同的趋势。雄株均比相应的雌株少一条酶带,雌雄植株组织培养获得的愈伤组织和茎尖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差异也有类似的规律。说明石刁柏性别差异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数目有关,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的差异可以作为性别鉴定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7.
旱地棉花有限补水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旱地棉花不同生育期补水对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有限补水棉花根系伤流量提高37.5%~56.3%,干物质和叶面积增多,光合势和净光合率提高,叶绿素含量提高29.8%~47.1%。补水比不补水棉花产量增加22.0%~183.8%,其中补水3次>2次>1%>CK,不同干旱年型,有限补水关键时期不同,在前期干旱年型补蕾水,后期干旱年型补花水,补1水(蕾或花)棉花产量过750kg·hm ̄(-2),补2水产量(底+花或蕾+花)过1125kg·hm ̄(-2)。  相似文献   
118.
富含多糖的转基因石斛基因组DNA提取方法(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石斛兰转基因研究中,需通过PCR和Southern杂交等手段检测外源基因是否转入并整合到转化植株基因组.由于转化石斛植株生长缓慢,且含有多糖,因此从转化植株中提取高质量的基因组DNA以尽快对转基因苗进行分子检测存在较大困难.本研究旨在通过改良现有的DNA提取法(CTAB法或SDS法1,克服转化石斛植株基因组DNA提取中碰到的产量低,纯度不高而导致难以进行PCR或酶切等问题.在本研究所用的3种改良法中,方法Ⅱ能从少量的转化石斛苗中提取出高产量和高纯度的基因组DNA.研究结果表明方法Ⅱ提取的基因组DNA完全适用于转基因石斛的外源基因PCR扩增,限制性酶切和Southern杂交分析.  相似文献   
119.
河套灌区畦田内不同位置土壤入渗特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河套灌区畦田田块不同位置土壤的入渗特性,通过野外试验和室内检测对试验区田块不同位置土壤理化性质和入渗过程进行分析,并基于土壤入渗模型对试验区田块不同位置的土壤入渗过程进行拟合,同时探讨影响土壤入渗过程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区田块内不同位置土壤理化性质及入渗特性具有一定差异性且不同位置土壤入渗特性与土壤理化...  相似文献   
120.
为探究黑土区坡耕地不同生物炭应用模式(不同生物炭施用量和施用年限)的综合效益,以东北黑土区坡度为3°耕地径流小区为研究对象,于2015—2018年,设置不加生物炭的常规处理(C0)和生物炭施加量分别为25 t/hm2(C25)、50 t/hm2(C50)、75 t/hm2(C75)、100 t/hm2(C100)共5个处理,分析不同施炭量以及施炭年限的综合效益,结果表明:在生态效益方面,生物炭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肥力、提高土壤蓄水保土能力,在施炭量为50 t/hm2时,连续施用2年,土壤蓄水保土效果最佳;连续施用3年,土壤结构最为理想;施炭量为100 t/hm2时,连续施用4年,土壤肥力最佳。在经济效益方面,生物炭能够有效提高作物节水增产性能及其经济产值,施用1年、施炭量为75 t/hm2时,水分利用效率最大;连续施用2年、施炭量为25 t/hm2时,生物炭边际生产力最大,施炭量每增加1 t,产量增加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