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53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30篇
  20篇
综合类   182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76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1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71.
蝴蝶兰无菌播种繁殖试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蝴蝶兰实生苗的工厂化繁殖,可先以目标单株为亲本进行杂交或自交,获得蒴果。取生长120 d的蒴果,播种于MS BA 1 NAA 0.1 AC 2的培养基中,于(24±2)℃,1 000~1 200 Lx,12 h/d光照条件下培养,70 d左右可出苗,出苗率达100%。在此条件下,继续转接培养,240 d后可长成适宜移栽出瓶的小苗。  相似文献   
72.
为了探究镉(Cd)胁迫下不同钝化剂对菠菜Cd吸收转运及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设置不施钝化剂(CK)、单施纳米羟基磷灰石(nHAP)、单施巯基生物炭(TMB)、配施纳米羟基磷灰石+巯基生物炭(HPTB)4个处理,比较各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土壤化学性质与菠菜生物量及Cd含量。结果表明,各钝化剂处理下菠菜生物量均增加,Cd含量均降低;不同钝化剂对土壤主要优势菌群的组成没有显著影响,但会改变细菌和真菌的相对丰度。主成分分析表明,nHAP对细菌群落结构影响较大,对真菌群落结构影响较小。冗余分析发现,pH是影响细菌群落结构的主要因子,全磷含量是影响真菌群落结构的主要因子。综上所述,单施nHAP能够促进菠菜生长,降低Cd含量,且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3.
国家有关部门近日公布了新一批<化工行业禁止投资目录>,23个禁止投资的农药产品内容(品质、规模、工艺)如下:  相似文献   
74.
大豆酱、酱油中褐色色素的生理功能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通过大量的引证资料和实验数据,详细地分析和说明了大豆发酵制品中生成的褐色色素的特征特性、功能作用及生理生化反应,涉及了制取方法和食用注意事项,旨在大力开发和应用褐色色素,并对有关机理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5.
建立土壤重金属安全阈值是保障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一道重要屏障.本研究通过盆栽模拟实验研究香蕉对砷(As)、镉(Cd)、铅(Pb)3种重金属的富集转运特点,进一步通过建立香蕉茎叶与土壤As、Cd、Pb总量和有效态含量的关系,推导香蕉种植系统的土壤As、Cd、Pb的安全阈值.结果显示,Cd、Pb对香蕉生物量表现出"低促高抑...  相似文献   
76.
应用RT-PCR检测鸭肝炎病毒Ⅰ型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肝炎病毒Ⅰ型(duck hepatitis virus Ⅰ,DHV Ⅰ)感染是雏鸭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主要侵害4周龄以内的雏鸭,特别是1周龄以下的雏鸭最易感染,死亡率较高,是危害养鸭业最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1].1945年在美国首次发现,我国于1963年在上海首次报道了该病的临床病例,至今,全国各养鸭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和流行.目前,已有多种检测DHV Ⅰ抗原的方法,如免疫电镜、Dot-ELISA和病毒中和试验等,这些方法在DHV Ⅰ的诊断中各有优势.PCR作为一种新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具有灵敏度高、快速、特异、操作简单等优点[2~4].本实验通过目前已发表的DHV Ⅰ基因组序列相对保守的区域设计引物,成功建立了RT-PCR方法检测鸭肝炎病毒1型.  相似文献   
77.
近年来,农田土壤碳固定的研究已经成为国际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一个重要热点。为明确贵州农田主要作物固碳潜力,借鉴经验公式对贵州主要农作物碳固定和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进行测算。结果表明,近10年贵州6种作物的总固碳量平均(1 151.16±62.99)万t.a-1,变幅为1 052.65万~1 268.28万t.a-1,呈波动变化缓慢增加趋势,主要作物间接碳排放量为(48.53±1.82)万t.a-1,变幅为45.87万~51.68万t.a-1,只相当于固碳量的4.21%。贵州农田作物的固碳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78.
选取贵州地区广泛种植的具有较好耐瘠高产特性的12个玉米品种,利用在中低肥力土上筛选出耐瘠性强的品种和在高肥力土上展现出较高的产量空间的方法,采取与生产相近的条件,筛选出了适合黔中地区推广的耐瘠优质的玉米品种遵玉8号、农大108和黔单16号等.利用耐瘠与不耐瘠玉米在主要性状上的对比鉴定,找出了与玉米耐瘠相关的根数、根系体积、根重和地上部鲜重等几个指标,为耐瘠玉米的评价建立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79.
生物有机肥对连作马铃薯及土壤生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柳玲玲  芶久兰  何佳芳  范成五  秦松 《土壤》2017,49(4):706-711
生物有机肥是一种集有益微生物和有机肥优点为一体的新型肥料,能更好地让有益微生物在土壤中定植和生长。本研究针对马铃薯连作障碍问题,探索几种生物有机肥对马铃薯连作土壤生物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试验以威芋5号原种为材料,在同等化肥用量的基础上,增施等量不同品种的生物有机肥,测定其出苗率、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土壤生物性状等。结果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对马铃薯的农艺性状、出苗率、土壤养分及微生物群落结构、产量以及薯块品质均有改善作用。其中GZ-I处理增产效果最明显,增产率为52.26%,并且GZ-I处理可以明显地提高细菌与真菌的比值(B/F),其B/F较对照提高5.67倍。GZ-III处理提质效果最明显,马铃薯薯块中淀粉、还原性糖以及Vc含量最高,分别较对照提高0.68倍、1.64倍、0.41倍。施用不同生物有机肥均可提高马铃薯土壤的养分含量,改善土壤肥力水平,其中GZ-III处理的改土效果最明显,可以明显增加土壤中的有效养分含量。因此,生物有机肥可以提高连作区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并对土壤有明显的改良作用,其中GZ-I处理的增产效果最好,GZ-III处理的提质和改土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0.
该项目系统研究确定了铁、锰、锌、铜、钼、钴、镍等微量元素为牟氏角毛藻和球等鞭金藻培养的必需营养元素,并确定了最佳浓度。研究结果较著名的M-f/2配方增加了镍,并对其它的五种元素浓度进行了修订。在国内率先研制出水产养殖用商品微量元素肥料,具有稳定性好、使用和运输方便等优点。应用于牟氏角毛藻和球等鞭金藻的培养,可提高细胞浓度和叶绿素浓度,分别为20.4%~43.2%和19.7%~25.6%;在室内规模培养牟氏角毛藻和球等鞭金藻,提高叶绿素浓度分别为19.7%和24.0%在对虾养殖池肥水中应用,叶绿素提高13.5%~90.3%。用微肥繁殖的牟氏角毛藻投喂对虾蚤状幼体的试验结果表明,蚤状幼体到糠虾幼体的变态率提高14.0%。可广泛应用于海水育苗和养殖池基础植物饵料生物的繁殖。经鉴定委员会鉴定认为该成果居国内先进水平。该成果1999年通过鉴定。 (黄海水产研究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