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3篇
  13篇
综合类   39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通过室内盆栽实验,研究不同基质对栝楼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蚯蚓粪处理的栝楼平均株高为34.16cm,平均真叶数为10.42叶,均明显大于接菌种地表、摩西、根内、对照;30%蚯蚓粪含量的培养基质处理栝楼出苗数最多为24,40%,蚯蚓粪培养基质含量的处理栝楼苗平均株高最高为6.16cm.  相似文献   
32.
施用甘蔗酒精废液对土壤水解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土壤酶参与土壤矿质化和腐殖化的转化过程,可作为评价土壤肥力和环境质量的重要参考指标。在广西扶绥蔗地上设计6个处理:CK1(不施肥),CK2(施常规化肥)和4个酒精废液处理45 t/hm2,75 t/hm2,75t/hm2CK,105 t/hm2,其中除处理75 t/hm2CK外,其他处理都种植甘蔗,研究酒精废液的施用对土壤水解酶活性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随着酒精废液施用量的增加,甘蔗各生育期土壤蛋白酶活性没有表现出一致的增加趋势,而土壤蔗糖酶活性则一致增加;酒精废液各处理在苗期的土壤蛋白酶活性显著或极显著高于CK1,在苗期、分蘖期、成熟期的土壤蔗糖酶活性也显著或极显著高于CK1;酒精废液各处理土壤蛋白酶或蔗糖酶活性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施N、K化肥前的CK2,在CK2施用N、K化肥后各处理与CK2的酶活性差异不显著;在酶促反应诱导阶段的苗期,土壤蛋白酶活性与NO3--N和全N、有机质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蔗糖酶活性与全N、有机质和NH4 -N、NO3--N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说明45t,75 t,105 t(t/hm2)酒精废液的蔗地施用加快了土壤矿化和腐殖化进程,提高了土壤肥力,促进了土壤蛋白酶尤其是蔗糖酶活性的提高,其活性的提高与微生物数量、养分含量的增加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3.
[目的]分析甘蔗滤泥生物有机肥对茄子的施用效果,为其在蔬菜生产上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茄子为试验材料,设不施肥(对照,CK)、施复合肥、施75%复合肥+25%甘蔗滤泥生物有机肥、施50%复合肥+50%甘蔗滤泥生物有机肥和施25%复合肥+75%甘蔗滤泥生物有机肥共5个处理(分别为处理I~处理Ⅴ),分3批次取样测定分析不同处理茄子的农艺性状、养分吸收量、品质、产量和经济效益等指标.[结果]处理Ⅱ~处理Ⅴ和CK对第1、2批次取样茄子的株高、茎粗、冠幅横径、果实长度和粗度及单果重均无显著影响(P>0.05,下同);第3批次取样处理Ⅳ的株高、茎粗、冠幅横径及每小区总果数均明显优于其他处理.综合各农艺性状指标可知,处理Ⅳ的施肥配比(50%复合肥+50%甘蔗滤泥生物有机肥)是茄子施用甘蔗滤泥生物有机肥的最佳模式.除维生素C(Vc)总量外,处理Ⅳ茄子果实的其他养分吸收量及品质指标均最佳,处理V茄子果实的养分吸收量及品质在所有施肥处理中均最差.处理Ⅳ茄子的产量、经济效益和纯收入均最高,其中3批次取样的总纯收入(338323.3元/ha)分别比CK及处理Ⅱ、Ⅲ和Ⅴ高14.06%、0.84%、6.75%和21.92%.[结论]施用50%复合肥+50%甘蔗滤泥生物有机肥的茄子农艺性状、产量、经济效益及纯收入均较佳,该施肥配比可在茄子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4.
35.
为研究广西坡耕地主要经济作物甘蔗、玉米和花生农民常规施肥及不施肥处理对植株生长情况、经济产量及养分径流流失的影响,探寻提高广西经济作物经济效益、减少成本、减少环境污染的最佳施肥量,在坡耕地,观测降雨过程的养分径流流失,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寻找成本低、效益高的种植方法。结果表明,对照与常规施肥相比,甘蔗、玉米、花生作物的生长情况差异不明显。对照处理的玉米经济产量、生物产量、淀粉含量分别为851.42 kg·667 m-2、3 640.4 kg·667 m-2、68.40%;比玉米(常规施肥)高100.62 kg·667 m-2、485.98 kg·667 m-2、7.5%;花生对照的粗脂肪比其常规施肥高了45 g·kg-1;径流养分总氮、总磷、总钾、硝态氮、铵态氮径流流失总量最高的均是花生常规施肥,其次是甘蔗对照,最少的玉米对照。径流量与总氮、总磷、总钾、硝态氮、铵态氮的相关系数,常规施肥处理偏高于对照。玉米对照的养分径流流失总量最少;花生常规施肥养分径流率最大;玉米比花生更适合在广西肥沃的坡耕地中种植。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广西热带、亚热带花生种植区适合施肥技术。【方法】设置不施肥、施化肥、化肥配施鸡粪、化肥配施猪粪、化肥配施牛粪5个处理,研究化肥基施和追施条件下对不同品种花生的生长、养分吸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粪肥的施用促进了磷钾养分向果实转化;追施化肥会让花生徒长,最终增产不明显或导致减产。在基施和追施化肥前提下,配施鸡粪能促进花生前期生长并显著提高花生生物鲜重,其效果最好,但配施牛粪的花生产量、品质综合表现最佳。桂花771的花生干荚果和干仁产量稍低于桂花30,但出仁率、脂肪含量更高,两者理论产油量相当。【结论】广西花生生产中施肥应全部用作基肥。  相似文献   
37.
应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设置4个施肥处理:复合肥+硼锌铁镁钙水溶肥(F1)、复合肥+氨基酸水溶肥(F2)、复合肥+生多素水溶肥(F3)、单施复合肥(F4),以单施复合肥(F4)为对照,研究在复合肥配施不同水溶肥处理的条件下,茉莉植株生长、茉莉花产量及品质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复合肥配施不同水溶肥条件下,茉莉花植株生长比单...  相似文献   
38.
甘蔗套种西瓜、大豆的效益(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甘蔗套种西瓜、大豆对作物农艺性状、产量、品质及效益的影响,为蔗区推广甘蔗套种西瓜、大豆种植模式提供参考。设置4个施肥处理:CK_1(甘蔗单种,不施肥),CK_2(甘蔗单种,施化肥),T_1(甘蔗套种西瓜,施化肥+牛粪),T_2(甘蔗套种大豆,施化肥+牛粪)。结果表明,与CK_2相比,T_1处理的甘蔗增产2.5 t/hm~2,西瓜产量1.02 t/hm~2,总经济效益增加3 090元/hm~2;T_2处理的甘蔗减产7.61 t/hm~2(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大豆产量0.35 t/hm~2,总经济效益增加720元/hm~2;西瓜肉总塘含量为8.59%,大豆粗蛋白含量为36.15%,达到了同类农产品的品质指标。甘蔗+西瓜、大豆的套种模式与甘蔗单种模式相比,提高了经济效益,T_1处理增加的经济效益远高于T_2处理,适合于水肥条件好、劳动力充足的蔗区推广,T_2模式操作简单,适合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明复合肥和甘蔗糖厂滤泥有机肥不同配施比例对菜心农艺性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为甘蔗糖厂滤泥有机肥的推广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置不施肥(Ⅰ)、复合肥(Ⅱ)、75%复合肥+25%有机肥(Ⅲ)、50%复合肥+50%有机肥(Ⅳ)、25%复合肥+75%有机肥(Ⅴ)共5个处理,开展大田栽培试验,测定菜心在不同施肥处理后的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等指标。【结果】在生长前期,菜心的各农艺性状指标值均在25%复合肥+75%有机肥处理组表现为最佳。收获前的取样分析结果表明,随有机肥配施量的增加,菜心株高、叶长及叶宽有增加的趋势,而茎粗和叶片数则相反。50%复合肥+50%有机肥处理下的菜心产量、经济效益及纯收入均为最高。随着有机肥配施量的增加,菜心的可溶性糖含量、总糖含量及维生素C含量均呈现出增加的趋势。【结论】综合产量及效益,50%复合肥+50%有机肥为种植菜的最佳配施比例。  相似文献   
40.
本文研究了田间栽培条件下,3种果蔗-花生间作处理[1行果蔗间种2行花生(T2)、1行果蔗间种1行花生(T1)、果蔗单种(T0)]对果蔗、花生产量和种植前后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并对不同间种处理的经济效益、土地当量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T0相比,T2、T1间种处理对果蔗、花生产量构成因素和单产均无显著影响。比较种植前和收获后土壤理化指标,T2和T1间种处理,均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和土壤碱解N含量并降低了土壤速效钾含量,T2间种处理效果更为明显。通过对3种间种处理的经济效益分析,与T0相比较,T2和T1 2种间种处理均能显著地增加单位面积的土地收益,土地当量比分别为1.94和1.72,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其中T2处理间种优势更加明显。并通过经济效益构成因素的相关分析,进一步明确了果蔗间种花生虽然部分增加种植成本,但能提高总产值和经济效益。综上所述,在3种间种处理中,1行果蔗间种2行花生(T2)处理对土壤影响较小,果蔗、花生产量和土地利用率、经济效益较高的间种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