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4篇
基础科学   7篇
  22篇
综合类   31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获得荔枝蒂蛀虫Conopomorpha sinensis 5个化学感受蛋白(Chemosensory proteins,CSPs)基因CsinCSPs的全长序列,并解析除虫脲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提取荔枝蒂蛀虫卵总RNA,利用转录组测序结果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获得5个CsinCSPs基因的全长序列;对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用Phyre2在线软件进行同源建模,用AutoDock软件对蛋白与农药分子进行分子对接预测;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在除虫脲处理荔枝蒂蛀虫卵后这5个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从荔枝蒂蛀虫卵中克隆了5个CsinCSPs基因的全长序列,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这5个基因的编码蛋白具有昆虫化学结合蛋白的典型特征,其保守半胱氨酸位点排布模式均为C1-X6-C2-X18-C3-X2-C4,并分为了包含5个α-螺旋和6个α-螺旋的2个类群。软件模板分析表明,5个CsinCSPs蛋白的三维结构均由α-螺旋、β-折叠和卷曲环组成,且与甘蓝夜蛾Mamestra brassicae CSP2的三维结构相似度最高。分子对接数据表明,5个CsinCSPs与2个菊酯类药剂分子结合亲和力最强,与除虫脲的结合力最弱。亚致死剂量除虫脲处理荔枝蒂蛀虫卵后,CsinCSP3和CsinCSP5分别在处理后6、24 h表达上调超过40余倍,48 h则表达下降。结论 化学感受蛋白CsinCSPs可能参与农药胁迫下荔枝蒂蛀虫卵的解毒过程。  相似文献   
22.
产朊假丝酵母原生质体制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utilis)2.281株研究了原生质体的制备。结果表明,该菌经复合剂0.14mol·L-1β-MET、0.04mol·L-1EDTA予处理;蜗牛酶浓度为70mg·(10mL)-1;并于30℃酶解120min;是制备原生质体的理想条件  相似文献   
23.
黑龙江省北部高寒山区及半山区是我省大豆主产区之一,该区过去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黑河14、东农41和北疆1号等早熟品种因熟期适宜,丰产性较好曾发挥过重要作用,但因这些品种种植年限较长,已经退化,针对生产中的问题黑河农科所育成了超早熟、高产、抗病大豆新品种黑河41.  相似文献   
24.
西藏茶叶具有高原茶品质特征,是助推西藏经济发展的重要高价值农产品。为探明西藏茶叶同位素特征,探索气象环境对茶叶同位素的影响,本研究收集了西藏不同海拔地区茶叶以及全国主产区茶叶样品,分析茶叶中稳定同位素值(δ13C、δ15N、δ2H、δ18O),同时收集部分采样点的环境气象信息,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探究西藏茶叶同位素特征及环境因子关联性。结果表明,西藏茶叶δ13C值分布于-31.9‰~-27.8‰之间,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显著低于其他主产区样品(P<0.01),δ13C值主要与采样当月的日照时间和气温有关;西藏茶叶δ15N与其他主产区样品无显著差异,且与环境气象因子关联性较弱;δ2H值介于-111.5‰~-40.5‰之间,与环境气象因子关联性最强,受相对湿度等多种因素影响; δ18O值介于22.2‰ ~ 27.6‰之间,主要与气温关系密切。本研究结果为西藏茶叶产地特征挖掘提供了研究思路,为西藏茶叶品牌保护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5.
宋利培  聂晶  杜红霞 《花卉》2022,(10):1-3
菊花盆景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菊花栽培技术与盆景艺术相结合而产生的重要的艺菊形式,目前对菊花盆景的分类尚没有科学系统的研究。通过研究梳理国内外菊花盆景类型演变的历史和分类方法,分析了现行分类方法中存在的问题,遵循菊花盆景的栽培特点,按照观赏类型分为菊树类、造景类两大类,探讨了按照“类-亚类-型-式”四级分类方法,并阐述了分类依据和各类型的特点,为菊花盆景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6.
使用高铁酸钾降解水产养殖水体中的孔雀石绿,应用单因素实验,探讨了反应时间,反应液初始pH值,孔雀石绿的初始浓度,高铁酸钾的加入量等因素对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铁酸钾能够有效降解孔雀石绿,随着高铁酸钾用量的增加,孔雀石绿的降解效率明显提高。反应液初始pH值是影响降解效果的显著因素,碱性越强,反应速率越快,降解效果越好。当pH值为7时,孔雀石绿初始浓度为7.92 mg/L,高铁酸钾与孔雀石绿的质量比为25∶1左右,反应不超过6 h时,降解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7.
旱作作物垄膜种植增温作用及增产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部分旱作区气候条件恶劣、粮食低产不稳和抗旱减灾能力差等突出问题,在内蒙古阴山北麓典型旗县武川县与大兴安岭南麓典型旱作区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对全覆膜双垄沟种植方式的增温效应及产量形成关系进行了研究,设置传统半覆膜和平作不覆膜种植方式为对照,分别以播种面积逐年扩大的向日葵和传统大面积种植作物玉米为研究材料,总结分析了垄膜种植技术的增温增产作用机理:两种作物全覆膜双垄沟种植方式的全生育期在株间5 cm、15 cm、25 cm土层与行间5 cm、15 cm土层的土壤平均温度分别比平作不覆膜处理增加0.17~4.39℃与0.26~4.17℃;苗期行间日平均温度比平作不覆膜处理分别高1.71℃、2.43℃,株间日平均温度高3.41℃、3.59℃;全生育期土壤平均有效积温分别为2178.8℃、2621.4℃,较平作不覆膜处理增加174.7℃、217.6℃;全覆膜双垄沟种植方式收获时两种作物植株的各项生理指标在各处理中皆为最优;向日葵与玉米的平均产量分别为4165.5 kg hm~(-2)、13633.5 kg hm~(-2),与传统半覆膜和平作不覆膜处理对比增产率分别为29.1%、45.9%和29.1%、17.9%。  相似文献   
28.
罐底声发射在线检测及其可靠性验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储罐底板声发射在线检测和定位原理,提出了检测技术方案和实施步骤,将参数分析方法和波形分析方法相结合,对发射检测信号进行处理分析,经滤波、聚类,再基于参数相关图分析去除干扰数据,根据各通道有效数据在单位时间内的事件数,以及事件的平均能量进行分级评价,最终获得储罐底板的腐蚀严重程度,可据此给出不同的维护建议。对某公司5000m3原油储罐底板,分别采用声发射在线检测技术和常规开罐漏磁检测技术实施腐蚀情况的检测,2种方法对腐蚀部位的定位具有一致性,验证了声发射检测技术应用于储罐底板在线检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9.
阿拉善双峰驼是世界主要骆驼品种之一,是宝贵的骆驼种质资源。文章综述了阿拉善双峰驼的驯养历史和驼乳、肉产品的研究概况,结合调研和测定数据分析了驼肉中氨基酸的成分及含量,以期为保护阿拉善双峰驼种质资源以及深入开发双峰驼系列产品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0.
引言内脏幼虫移行(VLM),是线虫幼虫在宿主组织中长期移行而引起的一种综合征。犬蛔虫即大弓蛔虫,乃是遍及世界的VLM病因,但近年已出现两例人感染滨熊蛔虫即贝利斯蛔虫BayusascarisProcxonis幼虫导致VLM而死亡的病例。对其它种蛔虫能否引起VLM的研究甚少。意大利报道了一种贝利斯蛔虫B·tFgusfugQ,它是常见的寄生于熊小肠内的大型线虫。B.transjuga幼虫能在小鼠体细胞中移行,并可在组织中存活数月。人类感染也可能以同样方式。人的感染和临床表现反映出的幼虫移行过程与啮齿动物体内的移行相同。因此认为,本文报道的以大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