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6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1篇
  63篇
综合类   305篇
农作物   55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6篇
园艺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01.
丘陵山地茶园土壤团聚体及其碳含量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丘陵山地茶园土壤团聚体及其碳含量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茶园土壤0~20cm以>5mm团聚体含量最高,占20.59%,20~40cm土层土壤团聚体以<0.25mm微团聚体为主,占35.32%。0~20cm,20~40cm土层均以>5mm粒径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最高,团聚体基本呈现粒径增大,有机碳含量增加的规律。茶园在0~20cm土层>5mm粒径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储量及其分配比例最大,0.25~0.5mm团聚体含量最少,而20~40cm土层以0.25~0.5mm团聚体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其分配比例最大,>5mm团聚体的比例最小。  相似文献   
402.
以牧草为纽带的循环农业能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方山地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在福州北峰开展以优质牧草为纽带的循环农业模式研究。为了评价该模式的可持续发展程度和经济效益,本文采用能值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循环农业模式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高,能值自给率达11.23%;系统自产资源投入占总能值投入的34.25%,能值反馈率高达62.83%,表明该系统对外界购买能值的依赖程度低,自组织能力强;净能值产出率为1.69,环境负载率仅0.49,可持续发展指数为3.47,该循环农业模式是一种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具有较高生产效率的农业生产模式,可在我国南方丘陵山地推广。  相似文献   
403.
农业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在阐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内涵基础上,结合福建生态强省建设实践,分析了新时期农业绿色振兴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关系,阐述了福建生态强省建设取得的成效及获得的深刻启示,并从坚持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乡村绿色振兴、坚持严格依法治理、坚持发展循环农业等方面提出了促进绿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404.
不同N源对虎奶菇菌核产量与各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探讨了不同氮源对虎奶菇菌核产量及其各类氨基酸总量的影响,并进行灰色关联的综合评判。结果表明:以麦皮为氮源的处理对虎奶菇菌核产量和品质的关联度最大,影响也最明显,添加不同氮源的处理对虎奶菇菌核及各类氨基酸含量的关联度大小顺序为:麦皮处理>牛粪处理>硫酸铵处理>尿素处理。  相似文献   
405.
为探究杏鲍菇代料栽培姬松茸的适宜比例,通过床栽试验研究了杏鲍菇替代不同比例稻草对姬松茸J2和J37菌株不同潮次子实体产量、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替代比例的增加,姬松茸J2和J37子实体产量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替代比例为30%时产量最高,姬松茸J2产量可达2.038 kg·m-2,姬松茸J37产量可达2.267 kg·m-2。两种姬松茸子实体产量主要集中于第一潮和第二潮,且杏鲍菇菌渣替代栽培处理前两潮产量占比均高于传统栽培配方。随着潮次增加,姬松茸 J2和 J37子实体中多糖、粗蛋白和氨基酸的质量分数总体呈降低的趋势,但杏鲍菇菌渣替代处理多糖、粗蛋白和氨基酸质量分数随潮次增加降低的幅度小于传统栽培配方。杏鲍菇菌渣替代处理姬松茸子实体中粗蛋白、氨基酸和多糖的质量分数分别比传统栽培配方提高2.42%~10.44%、4.09%~12.00%和11.07%~23.70%,其中替代比例为30%时营养品质最优。从生产成本分析,杏鲍菇菌渣替代可降低姬松茸栽培原料成本35.08%~54.00%。研究表明,适宜比例的杏鲍菇菌渣和养殖场垫料组合代料栽培姬松茸的产量和品质优且不同潮次间相对稳定,而且该方式可以有效降低栽培材料的投入成本,综合效益比较高。  相似文献   
406.
介绍了现阶段农村发展的背景,在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地区扶贫工作,针对如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提出下一步新农村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07.
生物炭对红壤茶园溶磷细菌数量和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检测施用生物炭对酸性红壤土壤磷转化和土壤溶磷细菌数量的影响,用茶园土进了8周的接种溶磷细菌的微缩土壤培养实验,设置了0%、1%、3%(重量比)3种添加生物炭处理。结果表明:接种后土壤溶磷细菌数量迅速下降,而施用生物炭显著增加了茶园溶磷细菌的数量,为不施用生物炭的对照处理的10.5~15.25倍。此外,添加生物炭显著提高了土壤p H值、土壤有效磷(Bray-P)含量与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红壤茶园土壤溶磷细菌数量与土壤有机碳、总氮、总磷、有效磷、p H值、碱性磷酸酶活性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呈负相关关系。总之,与对照处理相比较,添加生物炭可以增加红壤茶园土壤溶磷细菌的数量,并对土壤磷素起到活化作用。  相似文献   
408.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化肥减施模式对茶叶产量、品质、养分吸收、肥料利用率的影响,分析了不同施肥模式下的经济效益情况,设置了5个处理:不施肥(CK),当地常规施肥(CF),有机替代(OF,化肥减量50.7%)、新型缓释肥(SRF,化肥减量34.4%)和茶树专用生物炭基肥(BF,化肥减量30.3%)。结果表明,与不施肥(CK)模式相比,各施肥模式下茶叶产量两年平均增幅为14.24%~29.56%;与常规施肥处理(CF)相比,有机替代处理茶叶产量有所降低,新型缓释肥(SRF)和茶树专用生物炭基肥处理(BF)两年平均产量增加3.83%和9.66%,其中BF处理显著高于CF处理(P<0.05)。与CF处理相比,各化肥减施模式对茶叶品质成分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BF处理能降低茶叶酚氨比,尤其是秋茶。与CF处理相比,SRF和BF处理能提高茶树新梢氮、磷、钾、钙和镁的吸收量,提高茶树新梢肥料利用率,其中SRF处理新梢肥料贡献率、农学效率、偏生产力和养分回收率两年平均分别增加了3.25%、0.96 kg·kg-1、4.01 kg·kg-1和7.51%,BF处理新梢肥料贡献率、农学效率、偏生产力和养分回收率两年平均分别增加7.63%、1.41 kg·kg-1、3.95 kg·kg-1和13.71%,BF处理效果优于SRF处理。与CF处理相比,新型缓释肥每年每公顷增加纯收入630元,BF处理增加纯收入6 995元。茶树专用生物炭基肥模式在闽北乌龙茶区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09.
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豆科牧草羽叶决明与稻草、木屑及沼渣不同混合培养料对大球盖菇子实体产量及其氨基酸含量的影响各异,以羽叶决明 沼渣混合培养料(处理Ⅰ)栽培大球盖菇,其子实体产量比处理Ⅱ(稻草 沼渣)和处理Ⅲ(稻草 木屑)分别提高12.5%及29.4%;而其子实体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儿童氨基酸、硫氨基酸、支链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和甜味氨基酸含量分别高于处理Ⅱ、处理Ⅲ32.02%、134.37%,45.67%、101.07%,51.69%、112.88%,19.33%、74.92%,45.96%、102.01%,62.50%、315.86%和32.31%、84.55%;其子实体中芬香族氨基酸含量比处理Ⅱ降低48.78%,但比处理Ⅲ提高92.7%。总体评价处理Ⅰ氨基酸评分(AAS)为61,氨基酸比值系数分为78.9,均高于处理Ⅱ和处理Ⅲ,有助于提高菇类品质。  相似文献   
410.
针对福建省土壤污染现状及主要污染物来源进行分析,并对福建省土壤污染治理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