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21.
长白山天然云冷杉异龄林林分结构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利用固定样地11次22a的调查数据,研究其林分结构变化,分析林分株数密度、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树种组成、直径分布、林分年龄、新增木与枯死木以及幼树更新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林分林木株数及每公顷胸高断面积变动幅度较小,分别增加了2.96%和3.78%;林分针阔比例一直稳定在5∶5;样地林木直径分布呈倒J型曲线;枯死木与新增木主要集中在杂木与云杉2个树种,枯死木主要集中在小径级6~10cm、10~20cm,枯死木株数随着径级增大而减少;更新苗株数总体减少了50%,而更新的主要树种冷杉、红松、云杉没有变化;林分平均年龄为78.4a,林木年龄在15~197a,跨度很大,各树种年龄由大到小依次为红松>冷杉>椴树>杂木>云杉。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究我国重要入侵生物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钙调蛋白基因(PsCam)在各虫态中的表达差异及PsCam蛋白在体外的异源表达,为进一步揭示PsCam的生理功能提供参考。【方法】克隆PsCam基因的ORF,推导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扶桑绵粉蚧钙调蛋白的结构。构建PsCam原核表达载体,将其转化到大肠杆菌中进行诱导表达,并对产物进行纯化。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分析该基因在扶桑绵粉蚧各个虫态中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扶桑绵粉蚧钙调蛋白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蛋白没有信号肽,具有2个EF-hand钙结合结构域,有13个Ca2+结合位点。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28a-PsCam,经诱导表达后获得了重组的Cam蛋白,目的蛋白的分子质量约为17ku。PsCam mRNA在不同虫态的扶桑绵粉蚧中都有表达,在成熟雌虫中的表达量最低,在1龄幼虫中的表达量最高,是成熟雌虫的7.1倍。【结论】在原核表达系统中诱导表达了重组PsCam蛋白;PsCam基因在扶桑绵粉蚧不同虫态中差异表达。 相似文献
23.
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作为一种生防菌,在植物病害的防控中具备较高的开发以及利用价值.根据棘孢木霉CBS 433.97菌株全基因组测序获得的12557个蛋白序列,利用SignalP、TargetP、TMHMM、WoLF PSORT和big-PI Predictor生物信息学软件和预测程序... 相似文献
24.
我国部分核桃种植户盲目栽培核桃,导致核桃产量低、效益差。本文从早实核桃栽植、栽后的管理和防护、枝梢的管理等方面,探讨了核桃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5.
竹材集材是有效衔接竹子砍伐和竹材运输的关键一步,实施竹材集材关键技术装备的机械化可使竹林场从砍伐、集材到运输真正实现集约化、机械化、连续化运营。文章分析了我国竹林场经营面临的问题,综述了国内外竹材集材关键技术装备的研究现状以及竹材集材可借鉴的木材集材的方法与装备。文章认为,竹材集材技术装备的研究还处于初级探索阶段,存在着机械化程度低、缺乏自主创新、社会重视程度低等问题,未来在借鉴木材集材技术装备的同时,应努力提升竹材集材的机械化程度,加大自主创新力度。 相似文献
26.
【目的】分析北京十三陵林场人工侧柏林的天然更新情况,为北京人工侧柏林的天然更新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标准地调查法,对北京十三陵林场人工侧柏林林分的天然更新状况进行调查,并运用灰色关联法对影响天然更新的8个因子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人工侧柏林林分中,各树种更新幼苗在≤30cm和>30~≤50cm高度级的更新等级均为不良,在>50cm高度级的更新等级为中等;林分中阔叶树种的更新能力强于针叶树种,优势树种侧柏幼苗更新密度和频度分别为538株/hm2和13.8%;影响侧柏林更新的8个因子的关联度排序为:海拔>坡向>土壤厚度>坡位>林分密度>坡度>灌草盖度>枯落物厚度。【结论】北京十三陵林场人工侧柏林更新状况不佳,难以完成天然更新。在一定范围内,海拔越低,更新株数越多;在南和西南坡向上,光照条件较好,有利于林分的天然更新。 相似文献
27.
羊传染性结膜炎是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的主要特征是眼结膜和角膜发生明显的炎症病变,伴有大量流泪,继而发生角膜浑浊或呈乳白色,严重病例导致失明。如果救治不及时,会造成羊群出现死亡病例,给养殖户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笔者对一例羊传染性结膜炎的诊治情况进行了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8.
仔猪水肿病又称仔猪肠毒血症,是由病原性大肠杆菌的毒素引起的一种急性散发性疾病.该病典型症状是病猪全身水肿,尤其是面部和腹部水肿更严重,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基于此,笔者结合生产工作实际体会,对仔猪水肿病进行了简要阐述,旨在为临床诊治本病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9.
在福建将乐林场,采用标准样地法调查栲类次生林标准地(P_1~P_(10)号样地)天然更新数据,采用熵值法从分布状况、生长状况方面构建栲类次生林更新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栲类次生林林分更新状况及栲类树种苗木更新状况。结果表明:各标准地林分更新层更新综合值大小排序为P_(10)(0.732)>P_1(0.714)>P_3(0.678)>P_8(0.638)>P_4(0.614)>P_5(0.564)>P_2(0.557)>P_7(0.556)>P_6(0.541)>P_9(0.474);栲类树种幼苗更新综合值排序为P_3(0.904)>P_8(0.854)>P_2(0.799)>P_7(0.782)>P_6(0.725)>P_(10)(0.697)>P_5(0.669)>P_9(0.650)>P_4(0.497)>P_1(0.411)。综合分析,栲类幼苗的更新综合值最大的为P_3标准地,而在更新层的总体水平中处于中上水平,若加强辅助经营管护措施,最有可能形成较为稳定的栲类次生林群落。 相似文献
30.
桃褐腐病菌对多菌灵抗性的AS-PCR检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杀菌剂的长期大量使用, 植物病原菌对杀菌剂抗性问题日趋突出, 严重影响病害防治的效果?褐腐病是一种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发生和流行的重要果树病害?本文以桃褐腐病菌Monilinia fructicola为例, 基于已知的多菌灵抗性机理, 即靶标β微管蛋白基因TUB2的点突变E198A, 建立了一种桃褐腐病菌对多菌灵抗性的等位基因专化性PCR检测技术?结果表明, 碱基错配?内参引物?退火温度?dNTPs?Taq DNA聚合酶?专化性引物浓度及配比等因素均对检测效率有影响?经过对以上因素的优化, 并对优化后的检测技术进行专化性及灵敏度评价, 证实该检测技术能特异性地鉴别桃褐腐病菌M. fructicola对多菌灵抗性基因型E198A, 且检测灵敏度可达到4.342 pg/μL病菌DNA, 有望在实践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