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28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33篇
  20篇
综合类   183篇
农作物   24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81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为明确秸秆还田比例对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于2019—2021年生长季在贵州省思南县塘头镇进行了田间小区定位试验。试验设6个处理:CK为不施肥,S0为常规施肥,S1(常规施肥+秸秆还田5 t/hm2)、S2(常规施肥+秸秆还田10 t/hm2)、S3(常规施肥+秸秆还田15 t/hm2)、S4(常规施肥+秸秆还田20 t/hm2)。结果表明:2019—2021年秸秆还田均以S3处理产量最高,分别比S0处理增加20.16%、8.66%、14.40%,2019年产量增幅最高。造成产量差异的原因是秸秆还田提高了水稻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结实率,进而显著提高产量。秸秆还田与水稻籽粒产量的拟合分析表明,在籽粒产量最高处秸秆还田量为15.43 t/hm2。秸秆还田均能提高年份间氮肥偏生产力和氮素收获指数,在2019年,氮肥偏生产力以S3处理最高,而氮素收获指数以S4处理最高,分别比S0增加42.81%和24.30%;在2020年以S3处理最高,分别比S0增加55.98%和22.61%;在2021年以S3处理最高,分别比S0增加21.75%和15.88%。秸秆还田增加了年份间氮素生理利用率,均以S3处理最高,比S0处理分别增加72.97%、76.14%和52.98%,且年份和秸秆还田处理这2个因素对氮素生理利用率和氮素农学效率有极显著的提高。因此,综合水稻产量、秸秆还田拟合结果以及氮素利用率,秸秆还田量以S3处理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52.
为深入发掘和筛选中国野生山胡椒种质资源,本研究利用18对SSR引物(5叶绿体SSR和13核SSR),以基本涵盖中国大陆自然分布区的22个自然群体共303份野生山胡椒种质为材料,进行SSR基因分型分析,并绘制出原始种质的亲缘关系图。结果表明,18对引物共检测到Na=88,Ne为1.18~3.76,He为0.14~0.74,Ho为0~0.58,I为0.30~1.52,以及PIC为0.13~0.70。STRUCTURE分析和UPGMA聚类的结果都显示出22个自然群体适合被划分为三个亚类群。利用等位基因最大化(M策略)和遗传距离最大化(SAGD)法分别至少要在25%(71份种质)、15%取样比例下(45份种质)构建的核心种质才能够在所有遗传多样性指标上代表原始种质的遗传多样性(t检验不显著),并符合核心种质构建的标准。结合核心种质构建工作的同类研究,确定SAGD法(15%取样比例)是较适宜于构建山胡椒核心种质的方法。基于nSSR标记,SAGD法15%比例下构建的核心种质在Na、Ne和I指标参数上的保留率分别达到了原始种质的93.24%、104.67%和100.85%;基于cpSSR标记,与之对应的保留率分别为85.14%、107.45%和108.82%。通过此法筛选出的45份核心种质材料能够一定程度地代表中国整个野生山胡椒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可为其他对非作物型木本植物的核心种质构建,尤其是兼有无性与有性繁殖的物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3.
大葱籽黑色素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葱籽黑色素提取工艺,为其药学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大葱籽为原料,从中提取黑色素,并进行纯化,研究提取条件,确定最佳工艺。[结果]大葱籽黑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盐酸浓度11mol/L,料液比为1∶40,水解温度为55℃,水解时间3h。[结论]盐酸浓度是影响大葱籽黑色素提取率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水解时间、温度和料液比。  相似文献   
154.
研究了小油菜栽培过程中含碘凹凸棒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凹凸棒中碘酸钾的含量能影响土壤微生物类群总数、放线菌数量和细菌数量,不影响真菌数量;碘酸钾含量≤50 mg.kg-1时能极显著增加土壤中微生物总数、放线菌数量和真菌数量;与对照相比,放线菌、细菌、真菌数量增幅都随改良剂中碘酸钾含量的增加而减少;随着凹凸棒中碘酸钾含量的增加,放线菌和真菌所占比例上升,细菌所占比例下降;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在不同处理间存在着差异,凹凸棒中碘酸钾含量为100 mg.kg-1时多样性指数最大.  相似文献   
155.
二滩库区(盐边)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及水土流失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88,1999和2003年3个时段的TM,ETM+遥感数据,在GIS和FRAGSTAT景观分析软件的支持下,对二滩库区(盐边)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和水土流失动态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耕地面积减少,所占百分比呈下降趋势,而有林地、灌木林地、草地所占百分比呈上升趋势。(2)耕地的斑块数目增加,平均斑块面积在减少,斑块密度上升;有林地的斑块数目减少,平均斑块面积增加,斑块密度下降;草地的斑块数目不断增加,平均斑块面积增加,斑块密度下降。说明耕地向不断破碎化发展而有林地、草地呈现持续扩张的空间集中化特征。(3)耕地、有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面积加权的平均斑块形状指数略有下降,斑块形状趋于简单化,而草地的该指数上升,斑块形状趋于复杂化。(4)从景观水平上看,景观格局变化总体特征是斑块数增加,拼块平均面积减少,斑块密度增加,最大斑块指数减少,说明景观破碎度增加。蔓延度降低,散布与并列指数增加,说明景观类型的相互关系变得复杂,镶嵌度增加。(5)景观多样性指数和土地利用相对合理指数增加,坡度较大的地区,耕地面积明显减少,相应地林地、草地面积明显增加,整体上土地利用结构趋于合理。(6)研究区强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积15a来减少了23.02km2,减少率为15.13%,水土流失强度向低层次转变。说明随着水库的修建蓄水,加上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二滩库区的水土流失明显好转,生态环境逐渐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56.
蒋巷千亩连片水稻超高产栽培实践与技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蒋巷村千亩连片水稻超高产栽培采用优质杂交早熟晚粳组合常优1号,实行统一技术、分承包大户管理的模式,以培育壮秧、扩行稀植、合理群体结构为主要手段,在稳定穗数基础上培育大穗,兼得穗多与穗大,形成超高产的库容量,实现了千亩连片水稻高产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7.
为揭示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盐胁迫下根系离子流变化及内在分子响应机制,挖掘大豆耐盐基因,以普通栽培大豆(Glycine max, Gm)和滩涂野生大豆(Glycine soja, Gs)为试验材料,通过设置100 mmol·L-1NaCl盐胁迫处理,用非损伤微测技术(NMT)检测大豆根系离子流对盐胁迫的响应,并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栽培大豆及野生大豆盐胁迫24 h后根系的转录组进行分析,以寻找离子转运体相关的耐盐基因。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100 mmol·L-1NaCl胁迫10 d后栽培大豆鲜重下降41.5%,而野生大豆鲜重下降29.2%。根系离子流测定结果显示,盐胁迫24 h后野生大豆比栽培大豆Na+外排量高46.3%, K+损失量少33.0%,且H+吸收量高93.9%。转录组分析结果显示,野生大豆阳离子/H+反向转运体CHX20和钠钾根缺陷NaKR2显著下调,K+/H+逆向转运体KEA2、KEA3和K+<...  相似文献   
158.
为了研究小区收割机上气吹式管道的形状对风机利用率的影响,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Fluent对小区收割机气吹式割台进行了优化分析;在保证均匀送风以及吹风管总体结构尺寸不变的前提下,提出了改变支管与总管的连接方式的优化方案,建立模型并运用Fluent分析管道风场速度。将实验值与理论模型中的值进行对比,两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实验值略小于理论值;带锥角的管道能够提高利用率,速度不均匀度由6.76%降到了2.89%。  相似文献   
159.
在籼稻和粳稻中分别选取耐盐和盐敏感的2个品种,通过对50 mmol·L-1 NaCl盐胁迫7 d后的幼苗植株生物量、生理参数及根尖Na+、K+流速的测定,研究耐盐能力不同的水稻幼苗对短期盐胁迫响应的差异。结果表明:盐胁迫下供试水稻品种幼苗植株生长均受到抑制,但与盐敏感品种相比,盐胁迫后耐盐品种植株鲜重降幅较小,体内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升高,而丙二醛含量降低,生长状况总体较好。利用非损伤微测技术对根尖Na+、K+离子流的测定结果表明,Na+和K+吸收和积累与耐盐性有关,且存在品种间差异。盐胁迫后,籼稻中广盐1号表现为吸收Na+、K+并积累在地上部,以调节地上部Na+/K+比;而粳稻中盐稻12号K+损失量较大,但根部能减少Na+吸收量,以维持根部较低的Na+/K+比...  相似文献   
160.
二滩库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景观格局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99年和2003年2个时段的TM、ETM 遥感数据,在GIS和FRAGSTAT景观分析软件的支持下,对二潍库区(盐边)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及其景观格局动态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耕地面积减少,所占百分比呈下降趋势,而有林地、灌木林地、草地所占百分比呈上升趋势。②耕地的斑块数目增加,平均斑块面积减少,斑块密度上升,有林地的斑块数目减少,平均斑块面积增加,斑块密度下降,草地的斑块数目不断增加,平均斑块面积增加,斑块密度下降。③有林地、灌木林地的面积加权平均斑块形状指数略有上升,斑块形状趋于复杂,而耕地、草地、疏林地的该指数略有下降,斑块形状趋于简单化。④从景观水平上看,景观格局变化的特征是斑块数明显增加,拼块平均面积减少,斑块密度增加,最大斑块指数减少,说明景观破碎度增加,景观异质性增强。蔓延度上升,散布与并列指数减小,说明景观的连通性增强。⑤景观多样性指数和土地利用相对合理指数增加,坡度较大的地区,耕地面积明显减少,相应地林地、草地面积增加,整体上土地利用结构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