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4篇
林业   1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1篇
  59篇
综合类   97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福寿螺为首批入侵中国的16种危害最大的外来物种之一,它适应性强、食性广泛、繁殖速度快,近年来对稻田等水体生态系统造成了较大危害。本研究通过室内养殖试验,探讨了福寿螺对水体环境,以及福寿螺养殖液对水体放线菌和酵母菌的影响效应。结果发现,与对照处理相比,养殖福寿螺的水体呈弱酸性,水体的浊度、总氮、总磷等含量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同时,福寿螺养殖液使水体中总细菌的数量显著增加,对酵母菌的生长有促进效应,但不同密度福寿螺的养殖液对酵母菌和放线菌的生长均无显著差异。本研究表明,福寿螺入侵可能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水质恶化等环境问题。这些研究结果可为福寿螺入侵的生态危害及风险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2.
基于RS与GIS的城市化过程中农业用地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1988、1997和2002年3期的TM遥感影像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得到广州市白云区农业用地景观变化图,计算各时期农业用地景观格局指数.通过比较分析,发现1988~2002年白云区农业用地景观面积急剧萎缩,主要向水体、城镇用地和开发用地转移,农业用地景观的斑块数、破碎度、分离度、形状指数趋于升高,斑块的平均面积和周长不断减少.采用逐步回归法对影响农业用地景观变化的内在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业用地景观类型的转化主要与高程、坡度、距城市中心距离、距城镇用地距离、距林地距离有关,其中以高程、距城镇用地距离、距城市中心距离影响最甚.  相似文献   
33.
赤红壤坡地幼龄果园间种不同牧草的生态环境效应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在赤红壤坡地幼龄果园间种6种牧草,对其生态环境效应进行了试验观测。结果发现,果园间种牧草可明显增大地面覆盖,增加土壤的保水能力,减少水土流失,提高了土壤肥力和土地生产力。然而,由于有些牧草生长旺盛、生物量大,高度和覆盖度大,不可避免地与果树争肥、争水、争光,特别是在贫瘠的坡地上或在干旱季节里。文章指出,幼龄果园间种牧草是一种较好的坡地可持续利用模式,但在牧草品种的适应性选择应加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4.
稻鸭共作中CH4和N2O排放规律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稻鸭共作是目前稻田种养中的一种典型模式,其主要特点是利用鸭子在稻田内的活动,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鸭子的存在丰富了生物多样性,充分利用了稻田生态位。鸭子的持续运动、觅食、排泄等活动会影响稻田温室气体甲烷(CH_4)和氧化亚氮(N_2O)的排放和全球增温潜势(GWP)。本文结合稻鸭共作中鸭子对稻田环境的扰动行为,从水体、土壤、CH_4和N_2O转化功能菌及种植技术等角度,总结探讨了稻鸭共作中温室气体CH_4和N_2O产生、输送和释放的过程与机理。针对当前稻鸭共作温室气体排放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和展望,以期为稻田种养温室气体减排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5.
中国是荔枝的原产地,是荔枝产业第一大国,拥有全球最丰富、最优质的荔枝品种。同时荔枝历史上有"百果之王"等美称,是中国文化底蕴最为深厚的果品之一。荔枝文化遗产极具中国特色且拥有全球影响力,对其保护与发展开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岭南荔枝种植系统(增城)为案例,采用实地调查、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对荔枝文化遗产的特点、价值及保护进行了探讨。遗产地荔枝栽培历史悠久,‘挂绿’驰名中外,种质与古树资源丰富,拥有完备的生产技术体系,荔枝文化资源厚重多元。岭南荔枝种植系统(增城)是一个生态、经济与文化价值俱佳,具有南亚热带特色的生产和文化系统,但当前面临着城镇化与现代农业发展的冲击、古荔树保护力度不够、遗产价值认知不足等威胁。提出以下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建议:选择山枝与水枝的代表性区域,建设田园空间博物馆;实施古荔树保护工程,强化古树的管理与护养;加大荔枝文化普及力度,提升民众文化自觉能力;以荔枝产业园、特色小镇、果场为重点,推动荔枝产业升级发展。荔枝相关遗产地应联合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以推动中国荔枝文化遗产的进一步保护与宣扬。  相似文献   
36.
37.
广东省典型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研究了广东省韶关红壤、广州赤红壤、雷州砖红壤3个典型地带性土壤分布区4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包括林地、果园、草地和农田)对表层(0~20 cm)土壤几种主要酶活性(过氧化氢酶、纤维素酶、蔗糖酶、脲酶、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壤类型和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酶活性均有一定影响,其中土地利用方式影响更为明显。土壤酶活性多表现为果园和林地较高,农田和草地较低;而土壤过氧化氢酶对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壤类型的响应均较其它几种酶弱。典范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全磷、速效磷、速效氮含量是土壤养分因子中影响土壤酶活性的最重要因素,5种酶中纤维素酶和蛋白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因子关系最大,而土壤酶活性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共性关系。  相似文献   
38.
利用GIS技术,结合福寿螺生长发育的特点和广东地区水稻的种植分布情况,预测福寿螺在广东地区的潜在时空分布及其危害风险.结果表明:广东地区存在5种福寿螺潜在生境,分别是:螺和卵都能存活且卵能孵化螺能发育;螺卵存活、螺能发育但卵不孵化;螺存活但不发育、卵不孵化;螺冬眠且不产卵;螺、卵均不能存活.5种生境从南到北依次排列,并且分布范围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福寿螺适宜生境夏季分布广、冬季分布窄,夏季向北扩展,冬季向南收缩.冬季粤北山区小部分地区福寿螺不能存活,5—10月全省均适宜螺及其卵的生长发育.就潜在分布区而言,全省16.68%地区处于高度发生区,中度发生区也占54.25%.以稻田的危害风险为例,结合水稻分布区的状况评价了福寿螺可能带来的危害风险等级,其中重度风险区占全省面积的21.75%,主要集中于湛江、茂名、阳江等地的稻区;中度风险区集中在广东中部的水稻区,占63.16%;轻度风险区只占14.47%.  相似文献   
39.
广东增城市农业遗产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现代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加强区域农业遗产的调查研究与保护工作日益紧迫。通过文献整理、实地调研等途径对增城市农业遗产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增城市农业遗产资源丰富,并具有挂绿荔枝、丝苗米、派潭凉粉草、何仙姑诞、麻车舞火狗、做会等一大批具有"垄断性"的遗产。针对农业遗产的保护利用现状,提出了相关建议,包括提高认识,全面整理,加强农业遗产保护制度建设;开展重要遗产系统化建设工作,积极申报国家乃至世界农业文化遗产;合理利用农业遗产,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新元素。  相似文献   
40.
高山冰川前缘地带长寿上于高寒的冰缘环境背景之下,其生态发展的发育具有原始性和简单性,随着冰川作用时间长短的变化,其冰碛母质,植被和土壤同步演替,并表现为一定的演替模式;在景观上也呈现出明显的生态分异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