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22篇
基础科学   2篇
  11篇
综合类   3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1.
以长期定位试验为基本材料,研究了湘南3种典型红壤生土25年长期施肥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25年作物累计产量以紫色土为最高,其次是花岗岩红壤,第四纪红壤最低。(2)3种母质生土熟化过程中,对于不同处理,平衡施用氮磷钾化肥处理,均能获得较高作物产量,显著高于施用有机物料稻草处理,显著高于对照处理。施肥是加速红壤母质熟化的主要途径和方法。(3)对于不同处理方式,作物归还条件下其作物产量要高于不归还。(4)供试的3种土壤在熟化的过程中对植被的影响非常明显,在熟化的初期,许多作物在花岗岩发育的和第四纪红土发育的土壤上,都生长不好,然而在施有NPK的处理中,马唐草(Dischaemum Schreb)生长特别茂盛(覆盖度100%,高lm),明显地影响了土壤的水热状况,紫色土上马唐草生长不好。(5)种植小麦和黄豆,花岗岩、四纪红土NPK处理靠小区水泥梗边缘要好,小区中间95%部分长势差,叶片淡黄,植株矮小。(6)花岗岩红壤和第四纪红壤二种母质熟化24年后(即2005年)种植豆科作物—黄豆和禾本科作物小麦(2006年),其作物产量均表现为:0M>NPK。  相似文献   
12.
通过设置4个不同氮肥水平的田间试验,结合室内分析,研究了不同施氮量条件下湘南地区双季稻的农艺性状以及氮肥利用率.结果表明:增施氮肥可提高早稻的有效穗数和每穗的总粒数,而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有降低的趋势;晚稻增施氮肥使得有效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有所降低,每穗的总粒数增加.增施氮肥可提高早稻产量和纯收入,早稻最高产量施氮量和最高经济施氮量分别为240.7 kg/hm2、220.1 kg/hm2.晚稻则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以减氮处理最高,晚稻最高产量施氮量和最高经济施氮量分别为122.3 kg/hm2、104.2 kg/hm2.增施氮肥可提高早稻的氮肥吸收利用率,对晚稻的氮肥吸收利用率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湘南稻区合适的钾肥和稻草配合施用比例,为湘南双季稻区域钾配合稻草还田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钾肥和稻草不同配比对田面水和田间表层土速效钾含量的动态变化,以及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钾肥60 kg/ha+稻草5000 kg/ha(K60+S2)处理的早、晚稻产量最高,分别为5763和6657 kg/ha,较不施钾肥的对照处理(K0)增产7.7%和21.2%.不同处理对早稻的表面水和表层土的速效钾含量影响不明显,晚稻以K60+S2处理的表面水、表层土速效钾含量最高.来源于稻草中的钾和化肥中的钾有相同的营养效应,随着减钾量和还田量的增加及时间的延长,对水稻钾的营养效应越明显.[结论]钾肥和稻草不同配比对水稻产量和表面水、表层土的速效钾含量均有影响,其中,以K60+S2处理对水稻产量及速效钾含量的影响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玉米“3414”肥料试验的产量及产值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在湘南红壤丘陵区旱地采用"3414"设计方案进行玉米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等的影响。结果表明:N2P1K1处理(氮、磷、钾施肥量分别为180、37.5、45 kg/hm2)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分别为5 759.5 kg/hm2,9 687.6元/hm2;若只考虑单因素的影响,对玉米的增产效果是氮肥最大,其次为磷肥,钾肥最小。根据肥料效应方程,得到最佳经济产量为5 659.3 kg/hm2,最佳氮、磷、钾经济施肥量分别为168.9、34.6、38.7 kg/hm2。  相似文献   
15.
湘南丘陵区红壤旱地红薯钾肥最佳用量与产量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寻求红薯的最佳钾肥施用量,提高钾肥利用率,笔者在湘南红壤丘陵区,设置钾肥5水平肥料效应田间试验,并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别测产,测定红薯养分含量以及土壤速效养分。试验结果表明:在钾肥施用量为225kg/hm2时,红薯的经济效益最高,每公顷的纯收入为9624.5元,增收率为47.7%,红薯的经济产量也较高,为19501.5kg/hm2,每公顷增产52.9%。同时,在该施肥水平下,整株红薯的氮、磷、钾养分吸收总量和钾肥利用率均最高,钾肥利用率达到15.6%。相反,在钾肥施用量为225kg/hm2时,0~20cm耕层土壤的速效养分含量和其他钾肥用量的处理相比较,均降低。综合考虑,在五个施钾水平中,笔者得出湘南丘陵区红薯钾肥的最佳施用量为225kg/hm2。  相似文献   
16.
绿肥还田对烟田土壤培肥和烤烟产量品质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6~2007年连续两年采用烤烟-绿肥轮作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方法,研究绿肥还田对土壤培肥和烤烟产量、品质的作用,取得良好效果。绿肥还田明显提高土壤有效磷钾养分含量。土壤速效磷以油菜区黑麦草区CK;土壤速效钾以黑麦草区油菜区CK。绿肥还田显著提高烟叶产量,改善烟叶品质。黑麦草区、油菜区分别比对照烟叶增产13.7%、16.4%,上、中等烟叶比例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湖南永州地区烤烟稻草覆盖技术要点进行阐述与归纳,以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水稻专用复混肥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配方复混肥的水稻有效穗平均增加34.3%,千粒重明显提高,水稻产量平均增加15.4%,差异极显著。其中,施用含除草剂的Ⅳ,Ⅴ两种配方混合肥料增产幅度最大,分别为17.1%和19.7%,且对牛毛尖、鸭舌草等恶性杂草有较大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水稻氮肥施用技术Ⅰ.氮肥施用的适宜时期与用量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为探明湘南地区氮肥施用的适宜时期与用量,对湘南地区广泛分布的红泥田、紫泥田、冷浸田、冬闲田和绿肥田进行了水稻氮肥施用时期和施用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水稻氮肥施用的适宜时期因土壤、季节等因素而不同.总的原则是:当土温较低、秧苗幼小、根系不发达,对养分的吸收能力较弱时,氮肥宜迟施,如早稻和冷浸田施氮的适宜时期为插秧后50d左右.反之,当秧苗对养分的吸收能力较强时,则应早施氮肥,如晚稻和红泥田、紫泥田施氮的适宜时期应为插秧后10~15d.2)水稻最佳施氮量也因土壤条件和施氮方法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中等肥力的冬闲田,施氮量可达210kg/hm2,而肥力较高的绿肥田则仅为30kg/hm2,且分次施用比一次施用效果好.在此施氮水平上,若再增加施氮量,则会减产减收,甚至出现负效益.  相似文献   
20.
稻田控释氮肥的施用效果与合理施用技术   总被引:26,自引:7,他引:26  
选用新型控释氮肥(LP)5个类型,采用其不同用量和组合,在南方典型双季稻区第四纪红壤发育的水稻土上进行早稻和晚稻的一次性基肥试验。结果表明,施用不同控释氮肥,稻田表层土和表面水的NH4+-N含量极显著地低于常规氮肥(尿素);控释肥的氮素释放过程与水稻吸氮过程基本一致。控释氮肥用量以N75kg/hm2较适宜,其用量比尿素N150kg/hm2相比仍可维持高产;早稻施用控释氮肥,可成功地实现施肥、播种、抛秧的一次性技术配套与结合,减轻劳动强度,适当提高种植密度有利于高产;晚稻采用条施的方法可显著地提高产量。与尿素N150kg/hm2比较,早稻选用控释氮肥LPS40或LPS60较好;晚稻选用LP70和LPS80并按LP70(50%)+LPS80(50%)的比例搭配,有利于水稻生长发育和维持高产。控释氮肥具有缓释作用,其供应氮素持久;LPS40和LPS60用量N150kg/hm2且高密度栽培时有一定的后效,可分别提高再生稻产量10%和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