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02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176篇
林业   273篇
农学   233篇
基础科学   194篇
  179篇
综合类   1686篇
农作物   221篇
水产渔业   146篇
畜牧兽医   1143篇
园艺   238篇
植物保护   150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112篇
  2018年   110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217篇
  2013年   158篇
  2012年   181篇
  2011年   206篇
  2010年   197篇
  2009年   239篇
  2008年   200篇
  2007年   222篇
  2006年   186篇
  2005年   162篇
  2004年   128篇
  2003年   139篇
  2002年   140篇
  2001年   118篇
  2000年   123篇
  1999年   135篇
  1998年   108篇
  1997年   100篇
  1996年   81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86篇
  1992年   78篇
  1991年   79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64年   3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01.
为客观评价罗曼蛋鸡与苗山乌鸡杂交后代罗苗乌鸡的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该研究挑选优良的苗山乌鸡与罗苗乌鸡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其体重体尺、屠宰性能、营养物质以及产蛋率、受精率等指标。结果表明,苗山乌鸡平均产蛋率为41.94%,罗苗乌鸡平均产蛋率为77.01%,罗苗乌鸡比本土乌骨鸡平均产蛋率提高35.07%,罗苗乌鸡比苗山乌鸡产蛋受精率平均高出16.1%;罗苗乌鸡受精蛋平均孵化出壳率与苗山乌鸡(受精蛋孵化出壳率)高出16.62%,可见,罗苗乌鸡新品系产蛋授精率和孵化出壳率都较为理想,能较好地为生产实践服务。  相似文献   
102.
对大花序桉幼苗生物量及营养元素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大花序桉苗木平均单株生物量大小排序为茎>根>叶。幼苗主要营养含量和吸收积累规律为K>N>P>Fe>Mn>Zn>B>Ca>Cu>Mg。大量元素N、P、K贮量最高的部位均为茎,根部和叶中含量相近。大花序桉苗期叶片对主要营养元素N、P和K的吸收分配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Mg与Ca,Cu与P、K,Zn与N、K、Cu、Fe,Fe与N呈现互相促进关系;Mn与N、Fe、K、Cu,B与P、Cu为相互抑制关系。据此,大花序桉苗期以氮、磷、钾肥为主,其中要求养分K2O>N>P2O5,并有针对性地添加铁肥、锌肥和铜肥。  相似文献   
103.
为探讨冀北水稻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以承德地区水稻主产区(河北隆化,河北滦平)稻田土壤为试验材料,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水稻大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区水稻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存在差异,其中样本ZYY.CKD9中微生物多样性最高且有益菌较多,主要有硫杆菌属(Thiobacillus)、拟衣藻属(Dechloromonas)和地杆菌属(Geobacter);但也存在共有细菌菌群,如Kaistobacter、溶杆菌属(Lysobacter)、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Candidatus_Solibacter、硫杆菌属(Thiobacillus)、红长命菌属(Rubrivivax)、拟衣藻属(Dechloromonas)、Anaeromyxobacter、硝化螺旋菌属(Nitrospira)等;PCA分析结果显示,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空间相关性不明显。这为冀北水稻田土壤修复、病害防治及功能菌肥开发,促进水稻高产栽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4.
通过回顾河套盆地第四纪地层研究历史,针对该区收录的1100条钻孔资料进行了系统地编研,对河套盆地第四纪岩石地层进行了详细的地层区划、沉积序列厘定及邻区地层对比。研究认为:河套盆地第四纪岩石地层可划分为临河凹陷、西山咀隆起、三湖河凹陷、包头隆起与呼和凹陷等5个地层分区,其沉积序列包括下更新统、中更新统上部、中更新统下部、上更新统及全新统等5个岩组。该地层划分方案具有区域岩石地层对比意义。中更新统上部湖相淤泥质粘性土层具有穿时性,其对区域地层划分对比与第四系含水层组划分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5.
为研究耐黏菌素大肠杆菌的噬菌体治疗方法,本研究以耐黏菌素大肠杆菌为宿主菌,采用双层琼脂平板法从山东烟台某养鸡场污水样中分离纯化得到裂解性噬菌体SDYTW1-F1-2-2。通过透射电镜观察,最佳感染复数,一步生长曲线,温度稳定性,酸碱度稳定性等生物学特性测定,并对其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结果表明:1)噬菌体SDYTW1-F1-2-2噬菌斑呈现透亮,外周无晕圈,形态学观察显示其具有可伸缩性尾鞘。2)生物学特性分析表明,噬菌体最佳感染复数为0.1,潜伏期为50 min,爆发期为40 min,爆发量为(331±9)PFU/cell。在温度4~40℃,pH为4~12的环境下,噬菌体活性较为稳定。3)通过噬菌体全基因组测序及核酸类型鉴定显示,该噬菌体基因组全长为74 752 bp,双链DNA,GC含量42.1%。在噬菌体基因组中共鉴定出121个编码蛋白(CDS),包括结构组成、DNA代谢与复制和包装以及细菌裂解相关的功能基因,发现一个tRNA基因,且未检测到如stx-1等致病性基因和mcr-1等耐药基因相关的基因。综上,噬菌体SDYTW1-F1-2-2裂解谱较宽,具有良好的酸碱性、热稳定性以及安全...  相似文献   
106.
鱼类的顶流游泳行为是过鱼设施水力学设计的关键问题之一,获取鱼类在顶流游泳过程中的运动学参数将有助于研究目标鱼类的生理特性、游泳能力及其与水力环境因子的响应关系。本研究以鲢为对象,通过行为学分析软件对鲢在顶流游泳状态下顶流静止和顶流前进的行为中,水流速度U、摆尾频率f、相对摆尾振幅A、绝对游泳速度V和游泳加速度a之间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鲢在顶流静止状态下,摆尾频率f与水流速度U呈现正相关性;相对摆尾振幅A为(0.0876±0.0098)BL,但与摆尾频率f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鲢在顶流前进状态下,不同水流速度U中摆尾频率f都要大于顶流静止状态下的摆尾频率,相对摆尾振幅A反而相差不大;摆尾频率f与绝对游泳速度V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性,但摆尾频率f与相对摆尾振幅A之间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鲢在顶流前进的过程中,游泳加速度a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大多数的游泳加速度为0.02 ga≤0.06 g(55.84%)。本研究主要在水槽中进行,流场环境比较单一,自然的流场环境相对复杂,复杂流场条件下鱼类行为与流场中水力因子之间的关系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7.
华贵栉孔扇贝数量性状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查明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 nobilis)数量性状间的相关性,随机选取526只扇贝,对其形态性状(壳高、壳长、绞合线长和壳厚)和质量性状(总质量、贝柱鲜质量、鲜肉质量、干肉质量和贝柱干质量)进行测量,采用多元回归与通径分析方法研究了5个易测数量性状(壳高、壳长、绞合线长、壳厚和总质量)对鲜肉质量、贝柱鲜质量和贝柱干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总质量与鲜肉质量、贝柱鲜质量和叭柱干质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多元回归与通径分析显示,这5个易测数量性状指标中,总质量对3个经济性状的正面影响非常大,其他指标的影响较小甚至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8.
为了探讨追赶训练对鱼类野化能力的影响,以倒刺鲃(Spinibarbus denticulatus)幼鱼为试验对象,采用鳜鱼塑料模型进行每天2次、每次5 min的追赶训练,研究了追赶训练7和15 d对倒刺鲃躲避模拟捕食者的逃逸时间、临界游泳速度(Ucrit)、摄食比率、特定生长率等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追赶训练7和15 d后倒刺鲃躲避模拟捕食者的逃逸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摄食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追赶训练7 d后的Ucrit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追赶训练15 d后的Ucri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追赶训练15 d后的特定生长率相较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采用该方法训练15 d后能提高倒刺鲃幼鱼的反捕食能力和游泳能力等与野外生存相关的行为能力,同时并不降低幼鱼的生长。追赶训练15 d的野化效果优于7 d。  相似文献   
109.
本试验在水温17±1℃的条件下,采用半静态式生物毒性试验方法,探讨了氟离子(F-)对西伯利亚鲟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00~600 mg/L氟暴露会导致胚胎孵化延迟,氟暴露组半数孵化时间(MHT)比对照组推迟9~22 h。氟暴露同时导致胚胎死亡率显著增加(P<0.05),出膜仔鱼活力减弱、存活时间缩短、畸形率显著升高(P<0.05),出现卵黄囊畸形、脊椎畸形、眼部充血等畸形症状。试验得出F-致西伯利亚鲟胚胎144 h半致死浓度(LC50)为447.61 mg/L,孵化安全浓度(SC)为4.48 mg/L,导致仔鱼畸形的半数效应浓度(EC50)为536 mg/L。氟对西伯利亚鲟胚胎的安全质量浓度低于我国部分高氟地区地下水、地表水及人为氟污染水域中氟含量,提示天然水体中氟可能会对鱼类胚胎产生负面影响,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10.
应用于鱼道设计的新疆木扎提河斑重唇鱼的游泳能力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斑重唇鱼的游泳能力,给过鱼设施设计和鱼类游泳行为学研究提供基础参数,本研究以木扎提河野生斑重唇鱼(全长TL=12~16 cm)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其在(16.6±1.6) ℃水温下的感应流速、临界游泳速度、爆发游泳速度及持续与耐久游泳能力。结果显示,斑重唇鱼感应流速为(0.18±0.02)m/s,相对感应流速为(1.40±0.23) BL/s (BL为体长);临界游泳速度为(1.02±0.15) m/s,相对临界游泳速度为(8.58±1.65) BL/s;爆发游泳速度为(1.39±0.17) m/s,相对爆发游泳速度为(10.92±1.86) BL/s;最大持续游泳速度为0.87 m/s,最大耐久游泳速度为1.37 m/s,与平均爆发游泳速度相近。其持续游泳时间与流速呈负相关(${\rm lg}T = - 5.136{{X}} + 8.504$)。当以斑重唇鱼为主要过鱼对象时,建议为吸引鱼类进入鱼道,进口流速设计为1.02~1.39 m/s,休息池主流设计为0.20~1.02 m/s,鱼道竖缝处流速宜低于0.85 m/s。鱼道长度为1 000 m时,鱼道内平均水流速度应低于0.78 m/s。本研究结果可为新疆木扎提河流域鱼类游泳能力研究提供参考,对保护日益减少的鱼类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