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篇
  1篇
综合类   12篇
畜牧兽医   5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猪细小病毒自然弱毒N株遗传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研究将PPV-N株通过敏感猪三代、猪肾传代细胞25代,测定该毒株对敏感猪的致病性,结果表明将PPV-N株连续分别通过PPV HI抗体阴性的4月龄小猪、后备母猪、怀孕母猪三代,均未从试验猪检出病毒血症和分离到病毒,且母猪产仔正常。在IBRS-2细胞中连续传代,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其细胞病变未见异常,毒价稳定在103.5TCID50/mL。将第1、5、10、15、20、25代病毒培养物接种PPV HI抗体阴性怀孕母猪,未从母猪测出病毒血症和检出病毒,所产仔猪PPV HI抗体阴性,未从弱仔猪脏器分离到病毒,说明该毒株毒力不返强,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这为该弱毒株成为一株良好的自然弱毒疫苗株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山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羊捻转血矛线虫病是由捻转血矛线虫(Haemonchus contortus) 引起的一种消化道线虫病,分布全国各地.该虫主要寄生于牛羊等反刍动物的皱胃和偶尔见于小肠,是一种重要的寄生性线虫.成年羊多呈隐性感染,但羔羊、青年羊感染时危害较大.捻转血矛线虫成虫的吸血可造成动物贫血、消瘦、生长发育受阻,体重减轻,不断消瘦和虚弱,严重时引起死亡.  相似文献   
13.
猪细小病毒N株弱毒苗的免疫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经调查,广西猪群普遍存在猪细小病毒感染[1]。为了有效防制该病,本研究室已研制出能预防猪细小病毒感染的弱毒疫苗(简称PPV-N株弱毒苗)。该弱毒苗用于预防猪细小病毒引起的繁殖失败,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2]。我们用四批PPV-N株弱毒苗对广西多个流行该病的猪场的后备母猪进行免疫,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PPV-N株弱毒苗本实验室研制,种毒按蒋玉雯等[2]的方法进行培养。1.2 试验动物500克左右健康青年豚鼠,并经PPV-HI检测为阴性。1.3 猪细小病毒…  相似文献   
14.
参照GenBank公布的兔出血症病毒(RHDV)VP60、巴氏杆菌kmt基因序列,设计两对引物,分别用于扩增RHDV的VP60和巴氏杆菌kmt基因的目的片段。通过正交试验,对反应各组分浓度与组合、反应退火温度及反应参数进行优化,最后建立了RHDV、巴氏杆菌双重PCR检测方法并进行临床应用。结果显示:本试验建立的双重PCR检测方法能够特异性地检测RHDV及巴氏杆菌,最低核酸检出限分别达到70 pg和62pg。检测兔源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结果均为阴性。用本方法对临床送检的104份病料进行检测,结果检出RHDV与巴氏杆菌混合感染1份,巴氏杆菌单独感染10份,双重PCR检测结果与临床病原分离结果完全一致。表明本试验建立的兔出血症病毒和巴氏杆菌双重PCR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从发病鸡关节腔内分离获得1株革兰氏阳性球菌,根据细菌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动物试验,结合16S rRNA基因核苷酸序列测定、系统进化树分析及生物膜半定量检测,确定该分离菌株为可形成生物膜的的产色葡萄球菌,该菌在正常条件下不致病。药物敏感试验和耐药基因检测发现,该菌对磺胺六甲、阿奇霉素、米诺环素等8种药物敏感,对环丙沙星、头孢噻肟钠和复方新诺明中敏,而对万古霉素等13种药物低敏甚至不敏感。检测到该分离菌株包含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和磺胺类的6个耐药基因,说明这是一株多重耐药菌株,推测其耐药性与生物膜的形成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猪细小病毒N株弱毒疫苗(PPVN株)是广西兽医研究所蒋玉雯等从广西初产母猪所产死胎脏器中分离出的一株PPV自然弱毒株,经生物学与免疫学特性研究证明该弱毒株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可作为弱毒疫苗用于预防猪细小病毒感染的发生。本研究对该弱毒疫苗进行了最小免疫量、免疫产生期和安全性测定,现将结果报告为下:  相似文献   
17.
探讨通过凋亡抑制剂阻断PRRSV诱导的细胞凋亡来促进PRRSV体外复制,从而提高PRRSV体外培养滴度的可行性。本研究以PRRSV高致病毒株(HP-PRRSV)感染Marc-145细胞,并用三种凋亡抑制剂(Z-VAD-FMK、Z-IETD-FMK、Z-LEHD-FMK)分别处理PRRSV感染细胞,通过比较在不同的浓度、不同的作用时间处理下PRRSV培养滴度(TCID50)来筛选最佳抑制剂及其最佳使用浓度和作用时间。同时采用caspase-8活性蛋白酶检测试剂盒、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流式细胞术等检测在最佳抑制剂作用下caspase-8活性、细胞凋亡及其通路相关因子表达情况。结果显示:z-IETD-FMK(caspases-8特异性抑制剂)为最佳抑制剂,10 μmol/L为最佳使用浓度,PRRSV感染细胞48 h后加入10 μmol/L Z-IETD-FMK能最大限度提高PRRSV体外培养滴度。此外,PRRSV感染Marc-145细胞后,细胞caspase-8活性显著增加,且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细胞凋亡率及促凋亡因子Bax均呈上升趋势,而抑凋亡因子B...  相似文献   
18.
为构建猪瘟重组伪狂犬疫苗,以Tn5转座子为介导,采用体外转座的方法将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E2基因和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 protein,EGFP)的表达盒随机插入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基因组中,随后将转座产物转染BHK-21细胞,获得表达E2蛋白和EGFP的病毒库,并对E2蛋白和EGFP在细胞上的表达效果进行PCR鉴定和间接免疫荧光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运用体外转座的方法可以将外源基因插入PRV基因组中,并且外源基因可以在细胞中表达。本研究为重组病毒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并为新型重组猪瘟疫苗的研制进一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禽霍乱(Fowl cholera,FC)是一种侵害家禽和野禽的接触性传染病,又名禽巴氏杆菌病、禽出血性败血症。本病常呈现败血性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但也常出现慢性和良性经过。在多数国家中,禽霍乱呈散发或地方流行。有可能引起高死亡率,有时损失则很轻微。曾有报道,1群5个半月龄的火鸡在6天之内损失68%。  相似文献   
20.
用马立克氏病病毒血清Ⅱ型和Ⅲ型组成的二价苗、荷兰HVT细胞结合苗、国产HVT冻干苗分别免疫一日龄小鸡。免疫后21天用马立克氏病强毒攻击,攻毒后八周扑杀。观察其肉眼和显微病理变化,比较其免疫效力。结果表明,实验室试验二价苗,荷兰HVT细胞结合苗、国产HVT冻干苗MD减少率分别为100%、92.5%、77.6%。田间试验MD减少率分别为100%、87.5%和87.5%。二价苗的免疫效力明显优于火鸡疱疹病毒冻干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