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1篇
林业   1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2篇
  18篇
综合类   74篇
水产渔业   109篇
畜牧兽医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采用AFLP技术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F3、F4代选育群体的遗传结构进行分析,并计算2个选育群体和一个对照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态度、遗传距离及分化系数。结果显示,8对AFLP引物共扩增到262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有80条,每对引物检测到的多态性条带在5~13之间。F3、F4代选育群体和对照养殖群体的多态性位点比例分别为29.36%、29.20%、30.29%。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2017,0.1955,0.2042。结果表明,选育群体相较于对照养殖群体多态位点比例和遗传多态度均有所下降。群体间的遗传变异平均为0.0752,由此可见,92.48%的遗传变异来自于群体内,而只有7.52%的遗传变异来自于群体间,这初步显示了大口黑鲈在遗传上的稳定性,群体尚具有一定的选育潜力,可继续进行人工选育。  相似文献   
112.
为促进肉食性鱼类人工配合饲料开发的理论基础研究,分析鱼类脂肪代谢的机制,实验克隆了大口黑鲈2个脂蛋白脂肪酶基因LPLtype1和LPLtype2的cDNA。序列分析表明,LPLtype1基因cDNA序列全长2 156 bp,编码516个氨基酸;LPLtype2基因cDNA序列全长1 710 bp,编码346个氨基酸。大口黑鲈LPLtype2与LPLtype1氨基酸序列之间的同源性为43.5%。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大口黑鲈LPLtype1和鳜LPL聚为一支,大口黑鲈LPLtype2和大麻哈鱼LPLtype2紧密聚为一支。预测分析发现,大口黑鲈LPLtype1和LPLtype2基因编码蛋白的活性中心位点、N-糖基化位点、二聚体形成的保守疏水残基位点、肝素结合域等主要功能域与硬骨鱼类和其他脊椎动物对比都比较保守。运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脂蛋白脂肪酶mRNA的组织分布,发现LPLtype1和LPLtype2都在肝脏中表达量最高,推测这与肝脏是最主要的营养诱导性储脂部位有关。  相似文献   
113.
在奥利亚、尼罗和橙色莫桑比克3种罗非鱼的微卫星DNA指纹数据库构建基础上,为进一步开展实际生产应用而将其鉴定功能计算机化.在数据库中每种鱼都有其特异的DNA指纹,根据等位基因的有或无,把每个个体的指纹转换成由数字1和0组成的指纹数据,变为计算机可识别的语言,在此基础上,利用Net语言开发了一套应用软件--鱼类种质鉴定软件1.0,根据微卫星标记的共显性遗传原理,采用Nei公式,计算查询个体与相关群体的遗传距离,追溯该个体的可能来源.在实际应用中,只需将测试样品的扩增结果转换成指纹数据,由计算机辅助进行种质鉴定.该软件具有普适性,任何物种的微卫星数据都可导入进行相关的鉴定.  相似文献   
114.
草鱼胰岛素样生长因子_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从草鱼肝脏的总RNA中扩增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基因序列,定向克隆至质粒pUC18,测宇了该基因序列,推导期编码的蛋白序列,克隆的cDNA序列编码包括B,C,A,D和E五个区域的17个氨基酸,与鲤IGF-I成熟肽比较,核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3.8%和97.1%,E区域分析结果表明,所克隆的草鱼IGF-I序列属于IGF-IEa-2亚型。  相似文献   
115.
鳜(Siniperca chuatsi)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nfectious spleen and kidney necrosis virus,ISKNV)是鳜暴发性传染病的主要病原,给鳜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快速、灵敏的检测方法对鳜养殖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根据鳜ISKNV主要衣壳蛋白(MCP)基因序列设计了2对引物,利用巢式PCR方法对病鱼脾肾组织进行扩增,建立了ISKNV快速特异的巢式PCR检测方法.应用该方法对含MCP基因的质粒进行倍比稀释后检测扩增的灵敏度可达到5 fg;巢式PCR检测的灵敏度是一步法PCR的104倍以上.  相似文献   
116.
饲料中添加重组鱼生长激素对罗非鱼鱼种的促生长作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采用基因工程菌EcoliDH5a(pBVGH18)生产重组鲑鱼生长激素。经初步纯化后作为添加剂投喂罗非鱼鱼种。实验结果表明,应用基因工程生产的重组鲑鱼生长激素具有生物学活性,能够通过口服经肠道被鱼体吸收,具有很强的促进鱼体生长作用。通过改进工艺,降低成本可望能作为饲料添加剂应用于水产养殖业,特别是名贵品种的养殖  相似文献   
117.
为获得能在肌肉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转基因斑马鱼(Brachydaniorerio),采用PCR方法,从斑马鱼基因组DNA中分离了肌球蛋白轻链2启动子,序列分析表明,该启动子与国外文献报道的斑马鱼肌球蛋白轻链2启动子序列的相似性为98.6%。将改造后的启动子插入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载体,构建成肌肉特异性表达载体。通过显微注射,将线性化的表达载体注入斑马鱼的受精卵,获得了转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斑马鱼。绿色荧光蛋白在胚胎期开始表达,随着鱼体的生长表达量有增加的趋势,成鱼在紫外灯下用肉眼即可观察到绿色荧光。转基因鱼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具有明显的肌肉特异性。本研究为下一步特定基因的表达研究和获得有特色的转基因观赏鱼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8.
大口黑鲈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效果分析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对大口黑鲈全长、体长、体高、体宽、眼间距、头长、吻长、尾柄长、尾柄高和体重共 10个性状进行测定,运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剔除与体长存在显著共线性的全长、体高、头长,尾柄高及回归方程中不显著的吻长和尾柄长,计算以体宽、体长、眼间距 3个形态性状为自变量,体重为依变量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及相关指数,定量分析大口黑鲈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效果。结果显示,3个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系数(0.942,0.979,0.928)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中,3个形态性状对体重的通径系数亦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它们是直接影响体重的重要指标,其中体宽(P4=0.599)对体重的直接影响最大。所选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指数R2=0.980 ,说明所选性状是影响体重的主要形态性状。应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以体重为依变量(Y),体宽(X4)、体长(X2)和眼间距(X5)为自变量的回归方程:LgY=1.065 + 0.765 LgX2+1.441 LgX4+0.543 LgX5。以上形态性状对体重影响效果相关数据的获得为大口黑鲈选育测量指标的确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9.
正新型石墨烯滤膜可99%过滤海水随着人类的不断发展,水污染已经成了全球性的难题。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的科学家们,开发出一种名为Graphair的新型石墨烯滤膜。他们将悉尼港采集的水样本,直接过滤到可供饮用的程度。测试的滤水效果表明,可以过滤掉99%以上的污染微粒。与常规石墨烯相比,Graphair滤膜制作简单、成本更低廉。  相似文献   
120.
高密度脂蛋白结合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binding protein,HBP)在动物的脂肪代谢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脂类是鱼类的重要能源物质,尤其是那些对糖类利用率很低的肉食性鱼类。HBP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可能会影响脂肪代谢,而对大口黑鲈的生长性状产生影响,研究其SNP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可为其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候选标记。本研究根据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EST-SNP库中HBP基因的序列(GenBank accession No.KF652241),用直接测序法在HBP基因3'非编码区获得了3个SNPs位点:H1(G+2782T),H2(T+2817C)和H3(G+2857A);随机选择同批繁殖、同塘养殖的165尾大口黑鲈样本,对3个SNPs位点用SnaPshot方法进行检测和分型,分型结果用软件Popgene32进行遗传结构分析;运用软件spss17.0的一般线性模型(general linear model,GLM)对获得的不同基因型与生长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3个位点均处于哈温平衡,其中H1和H2位点组成了两种单倍型(A和B),观测到3种基因型(AA、AB和BB);H1、H2和H3共组成6种双倍型(D1、D2、D3、D4、D5和D6)。不同基因型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基因型BB在体质量和全长形态指标显著高于基因型AB(P0.05),双倍型D6在体质量和全长形态指标显著高于双倍型D4(P0.05)。本研究在大口黑鲈HBP基因3'非编码区获得了与生长性状相关的SNPs标记,可应用于大口黑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