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6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2篇
  21篇
综合类   62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9篇
园艺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1.
小麦花药培养是单倍体育种中快速稳定育种材料的主要途径之一。对实验室小麦花药培养过程中运用的高效愈伤组织漂浮诱导培养基 W14-F、再生培养基 190-2Cu、花药培养操作方法及加倍技术等方面进行梳理,旨在为国内小麦花药培养研究和育种者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92.
为了探究土壤镉污染和叶面施锌对小麦地上部各器官镉锌含量的影响,以宁麦21、扬辐麦4号和镇麦12号为试材,设置对照、土壤镉处理(5 mg·kg-1)、叶面施锌(0.2%ZnSO4)和土壤镉处理+叶面施锌4个处理,研究镉锌互作对小麦生长和产量及植株各器官镉锌含量、积累与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镉污染、抽穗始期两次叶面施锌对不同品种小麦生长和产量性状(SPAD值除外)均无显著影响。镉污染使供试小麦籽粒、茎秆、叶片、穗轴和颖壳的镉含量(17~65倍)和累积量(17~64倍)均大幅增加。叶面施锌显著增加了不同品种小麦各器官锌含量(>61%)和累积量(>58%)。叶面施锌对小麦地上部总镉累积量无影响,但改变了镉在不同器官间的分布情况,喷锌使镉污染小麦籽粒镉含量显著降低10%,但使茎秆、叶片和穗轴镉含量显著增加12%~55%。喷锌处理使镉污染植株麦草向籽粒镉转运系数显著下降(15%~31%),但镉污染对锌的转运系数无明显影响。统计分析表明,镉处理、锌处理及其互作对小麦镉、锌含量的影响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品种和部位依赖。综上所述表明,5 mg·kg...  相似文献   
93.
外源木炭对异丙隆在土壤中吸附-解吸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超  王米道  司友斌 《中国农业科学》2009,42(11):3956-3963
 【目的】研究除草剂异丙隆在木炭上的吸附-解吸规律,探讨外源木炭对减少异丙隆从土壤中流失的作用机制,为土壤-水环境中农药的污染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振荡平衡法,研究了异丙隆在5个不同粒径木炭和3种不同类型土壤中的吸附-解吸特征。【结果】异丙隆在木炭和土壤中的吸附-解吸均符合Freundlich方程。木炭对异丙隆有很强的吸附能力,木炭粒径越小,对异丙隆的吸附能力越强。添加木炭能够显著提高土壤对异丙隆的吸附量,木炭添加量越多,异丙隆吸附量越大,木炭添加量与异丙隆吸附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0.9568**)。异丙隆在木炭和土壤中的解吸过程均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且这种滞后效应随着木炭添加量的增大而逐渐加强。环境扫描电镜(ESEM)分析显示,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结构,对异丙隆具有较强的物理吸附能力。红外光谱(FTIR)分析结果表明,异丙隆可能通过氢键或范德华力与木炭结合。【结论】以木炭作为人工添加吸附剂可有效地减少异丙隆从土壤中的流失。  相似文献   
94.
为了明确氮、锌、镉处理及其互作对小麦产量和籽粒锌、镉含量的影响,本研究设置盆栽裂区试验,以扬麦25为供试材料,主区氮处理设常氮(1.6 g·盆-1)和减氮(0.8 g·盆-1),裂区锌、镉处理设对照、锌处理(150 mg·kg-1)、镉处理(5 mg·kg-1)和锌+镉处理,测定小麦产量性状,籽粒不同组分(面粉、次粉和麸皮)氮、锌、镉含量以及籽粒锌、镉有效富集系数。结果表明:与常氮相比,减氮处理使小麦籽粒产量显著降低,这主要与产量构成因子、生物产量和收获指数均显著下降有关;减氮条件下小麦成熟籽粒氮含量(不同组分10%~15%)、镉含量(12%~16%)以及镉有效富集系数亦显著降低。与不施锌相比,土壤施锌对籽粒产量和氮含量均无显著影响,但使籽粒锌含量大幅增加(14%~30%),使镉含量(18%~28%)以及锌、镉有效富集系数均显著下降。土壤镉处理对籽粒产量和氮含量均无显著影响,使籽粒镉含量(38~42倍)以及锌、镉有效富集系数均显著增加,而使锌含量显著下降(3%~12%)。籽粒组分及其与镉、锌处理的互...  相似文献   
95.
矿区土接种AMF和根瘤菌对紫花苜蓿及土壤氮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煤矿塌陷区土壤为研究对象,以紫花苜蓿为供试植物,选取摩西球囊霉菌(Gm)和根瘤菌(V)及二者的混合菌剂(Gm+V)为接种处理,以不接种土壤(CK)和自然土(R)为对照,进行温室盆栽试验,通过测定苜蓿植株的氮、磷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以及土壤的有效氮、有效磷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评定苜蓿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和根瘤菌对煤矿塌陷区土壤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下,植株氮和土壤有效氮含量大小均为Gm+VVGmRCK;植株磷和土壤有效磷含量大小均为Gm+GmVCKR;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大小为Gm+VGmVRCK;苜蓿硝酸还原酶活性大小为Gm+VGmVRCK。综上所述,双接种比单接种和未接种处理更能有效改善矿区土壤理化性质,提升矿区土壤肥力,并可促进苜蓿植株对氮、磷营养元素的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96.
怀来县土地利用格局的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省怀来县作为北京首都及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其土地利用格局不仅与县域土地资源利用有直接关系,也对周边土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有一定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中驱动机制是重点,揭示这种机制的关键是能否正确认识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和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本文以怀来县为研究区,在遥感技术的支持下,解译了1994年、2004年和2014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并从社会经济因素和自然因素中选取平均高程、地形起伏度、年均降水量、温度季节性、距道路距离、距城镇中心距离、GDP密度和人口聚集度共8个因子,结合景观格局梯度分析和CCA分析方法,对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和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得出结论:2014年怀来县土地利用景观的蔓延度指数、散布并列指数、香浓多样性等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均在东西方向及南北方向表现出一定的梯度特征;东西轴线和南北轴线方向上,蔓延度指数呈两端高中间低的趋势,而散布并列指数、香浓多样性、香浓均匀度则与之相反。平均高程和人口聚集度对研究区土地利用景观类型的分布影响较大,GDP密度的影响较小;1994年、2004年和2014年4个排序轴上累积土地利用类型数据与影响因子的解释量依次为99.1%、99.3%以及99.3%,特征值总量分别为0.780、0.720和0.853,从解释量数值上看2014年的特征值明显高于前两个时期,其在描述土地利用类型与影响因子关系上体现出优越性;影响因子中的地形起伏度、温度季节性、年均降水量、距道路距离和距城镇距离与研究区土地利用景观类型分布的相关性较大,相关性系数相对较高;随着研究时间的推移,地形起伏度相关性逐渐减小,其他4种影响因子的相关性逐渐增大。通过此项研究,揭示了怀来县土地利用变化的原因,并为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7.
通过室内培养实验,研究了纳米羟基磷灰石对重金属污染土壤Cu/Cd形态分布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纳米羟基磷灰石显著提高了土壤pH,其中3%和5%添加剂量处理60 d后使土壤pH分别提高了1.23个和1.35个单位;纳米羟基磷灰石显著减少了毒性较强的离子交换态Cu/Cd的含量,增加了毒性中等的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及毒性最低的残留态Cu/Cd含量,使Cu/Cd由植物可利用态向潜在可利用态转变;纳米羟基磷灰石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3种酶活性与Cu/Cd形态分布的相关性表明,过氧化氢酶和酸性磷酸酶对土壤重金属Cu/Cd活性变化比较敏感,可以作为重金属Cu/Cd污染土壤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98.
蛋白激酶在信号感知、传导、基因的表达调控以及其他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众多生理过程中至关重要。植物体内的信号传导系统能够感知外界逆境胁迫,并传递逆境胁迫信号。通过蛋白激酶改变蛋白质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状态,下游的抗逆相关基因在转录表达水平上发生变化,从而启动相应反应来抵制危害。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植物抗逆胁迫的蛋白激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9.
克春121242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以沈-12为母本、龙08-8906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选择法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于2020年7月通过黑龙江省审定。该品种属于春性中熟品种,生育期88 d左右,株高95.6 cm左右,千粒重34.1 g左右。2017-2018年平均产量为4 632.1 kg/hm2,较对照品种克旱19号增产10.4%,具有丰产、中筋、抗秆锈病等特点,适宜在黑龙江省春麦区及相似生态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100.
采用室内土壤淋洗柱法,以黄褐土、砂姜黑土和水稻土为供试土壤,研究了异丙隆在土壤中的淋溶迁移行为,探讨了淋溶水量、淋溶水pH值、施药量和添加外源木炭等因素对异丙隆在土壤中淋溶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壤中异丙隆淋出率为黄褐土>砂姜黑土>水稻土;淋溶水量与异丙隆的淋出率呈正相关,且对淋溶后异丙隆在土层中的分布有明显影响;用不同pH值的淋溶水时,异丙隆的淋出率为pH5>pH9>pH7;施加不同药量时,异丙隆的淋出率为10 mg>5 mg>20 mg;异丙隆的淋出率随外源木炭添加量的增大而减小,而异丙隆在土壤柱中的滞留量则随着木炭添加量增大而增大,提示添加外源木炭可明显减少异丙隆在土壤中的淋出率,降低异丙隆在土壤中的淋溶深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