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6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2篇
  21篇
综合类   62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9篇
园艺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探索麦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实现水稻增产、品质提高的适宜耕整地方式,于2021-2022年开展大田试验,以迟熟中粳水稻南粳5 718为材料,在麦秸秆全量还田和不还田条件下,设置一体化旱地双轴旋耕整地(T1)、旱地单轴旋耕+水田单轴旋耕整地(T2)、水田单轴旋耕整地(T3)3种耕整地方式,研究麦秸秆还田量与耕整地方式以及两者互作对机插水稻产量和品质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麦秸秆不还田相比,麦秸秆全量还田下的水稻产量在T1方式下增加4.54%~5.45%(P<0.05),在T2和T3方式下降低。3种耕整地方式水稻产量在麦秸秆不还田下表现为T2>T1>T3,在麦秸秆全量还田下表现为T1>T2>T3,其中麦秸秆全量还田下T1处理较麦秸秆不还田的T2处理产量有所提高,但无显著差异。这一结果可能与麦秸秆全量还田与T1处理互作降低了稻田土壤容重、增加了耕作深度和土壤Eh有关,从而促进了水稻有效穗数的增加,提高了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和收获指数,实现了水稻产量的增加。麦秸秆全量还田较不还田降低了各耕整地方式下稻米的垩白面积和垩白度,改善了稻米外观品质;降低了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  相似文献   
12.
藏獒俗称"中国神犬",最初来源于青海、西藏牧区,近年来通过内地繁养,藏獒的数量逐渐增多,但藏獒母犬每年只繁殖1次,养殖成本投入较大.如何有效地改良藏獒的品种、提高受孕率、减少生殖系统疾病的发生,迫在眉睫.课题组在河南省藏獒协会的支持下从2008年开始对河南省内大型藏獒养殖基地进行藏獒的发情鉴定技术进行研究,以期从中得出了藏獒发情配种规律.  相似文献   
13.
14.
15.
吉林省西部地区生态脆弱性的动态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吉林省西部为研究区域,选择人均GDP、人口密度、年末实有耕地面积、土地利用类型、年平均降水量、年平均相对湿度、年平均温度、坡度、高程、植被覆盖度10个指标,通过因子分析,构建了生态脆弱性评价体系,并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对2000年、2006年、2012年吉林省西部地区生态脆弱性进行了综合定量评价并分级,最后对生态脆弱性的空间分布和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2000年、2006年、2012年生态脆弱性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600±0.129,0.531 9±0.111,0.506±0.118,整体处于中度脆弱水平。2000—2012年吉林省西部地区整体生态脆弱性综合指数呈不断下降趋势,说明研究区的整体生态环境呈逐渐好转趋势。吉林省西部地区生态脆弱性呈西高东低的空间分布规律。此外,2000—2012年,研究区生态脆弱度主要受气候因素和人为活动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掌握近年来气候变化对东北春麦区小麦产量的影响,对4个不同类型春小麦品种连续6a产量、千粒重、穗粒数、容重及株高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气候变化主要体现在小麦生育期间降水分布不均,拔节期降水量对产量形成影响较大。同时气候的变化对穗粒数影响较大,可通过提高穗粒数才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17.
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和逐像元趋势分析法,并结合Arc GIS技术手段对2000—2010年福建长汀植被覆盖度变化的驱动因子及影响力进行定量分析.将影响当地植被覆盖变化的相关因素分成气象因素、非气象因素(包括地形因子、社会经济)和全变量因素分别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0年,长汀植被覆盖度整体以增加为主,仅个别地区出现减少的现象;模型拟合结果显示,非气象因素整体对长汀植被盖度变化的影响大于气象因素;变量重要性研究结果表明:农作物播种面积、当地财政支出、坡度和水保活动收益是影响长汀植被覆盖度4个重要因素,进一步揭示了政策和经济因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吉林省东部地区植被覆盖度变化及影响因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像元二分模型、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以2000—2010年吉林省东部植被覆盖数据为基础,综合考虑高程、气象因子、林火干扰和社会经济等因素,对吉林省东部植被覆盖度变化及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为减少随机样本的误差,保证数据的稳定性,将原始数据集随机分为建模样本(60%)和校验样本(40%),在划分建模样本和校验样本时分别做5次重复,对5个样本分别进行模型拟合并选择显著出现3次及以上的变量进入最终模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2000—2010年,吉林省东部植被覆盖呈上升趋势,但整体变化较小;研究区域植被变化类型以稳定和增加为主,占研究区总面积的91.6%,植被退化类型面积仅占研究区的8%,呈零星分布.吉林省东部的植被覆盖度变化是地形因子、气象因子和社会经济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影响因子重要性顺序为:"高程""月平均降水""人口密度""坡度""农村居民收入""月平均相对湿度".  相似文献   
19.
克春141019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以龙05-590为母本、克涝6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谱选择法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具有丰产、中筋、抗秆锈病等特点。2021年6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为黑审麦20210004,适宜在黑龙江省春小麦区及相似生态区域推广种植。对其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主要栽培技术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20.
以黄河小浪底库区3种密度栓皮栎林为研究对象,运用稳定同位素技术,结合大气、土壤温湿度及土壤水分氘同位素(δD)值,探讨不同季节降雨对土壤剖面温度、水分动态及运移的影响。结果表明,降雨前后高密度林分土壤温度均最高,且下层土壤具保温效果。土壤湿度随密度增大而增加,且低密度林分下层湿度大,而中高密度林分表层湿度大。雨前土壤水分δD值与枯落物δD值变化趋势相同,均随密度增大而减小。低密度林分,降雨在枯落物及土壤表层滞留时间较短,均可较快入渗到深层土壤,随后涵养在上层水分以活塞流形式下渗。且前期降水较多时,混合水可侧向流动补给壤中流。中高密度林分,在前期土壤湿度较大的雨季和旱季初期,降雨也可较快入渗到深层,除高密度林分在前期降雨较多的雨季下渗到中层。而前期降雨较少时,降雨在中高密度林分的枯落物及表层土壤滞留时间较长。表明土壤湿度低时,中密度林分土壤可较好的蓄积水分,而高密度林分在湿度低或高时均能较好的调控土壤水分。此外,在前期降水充足和高强度降雨后,降雨在低中密度林分均可通过优先流形式快速入渗,补给深层土壤。泉水和地下水δD值没有明显改变,可为干旱季节植被生长提供重要水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