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8篇
基础科学   8篇
  2篇
综合类   24篇
水产渔业   19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生物质炭钝化农田土壤镉的若干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生物质炭治理农田镉污染是农业和环境界关注的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生物质炭对污染土壤中镉的生物有效性以及对作物镉吸收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阐述了生物质炭钝化土壤中镉的多作用机制,分析探讨了影响镉钝化效应的生物质炭性质、土壤和管理因素,提出了提升钝化材料性能并改善管理以提高生物质炭钝化的高效性和持效性机制,建议未来该领域应加强生物质炭大田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以进一步为生物质炭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锦鲤Cyprinus carpio皮肤(带鳞片)和尾鳍中的总类胡萝卜素含量作为锦鲤体色的衡量标准,研究了微生态制剂(投喂和泼洒)与着色剂对红色锦鲤幼鱼体色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组锦鲤皮肤中的总类胡萝卜素含量随饲养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并在饲养的第8周达到最大值(38.69 mg/kg±8.64 mg/kg);投喂着色剂和微生态制剂的两组锦鲤皮肤中总类胡萝卜素含量也随投喂时间的延长显著增加(P〈0.05),均在第6周达到最大值,分别为(45.78±3.16)mg/kg和(53.91±4.49)mg/kg,在停止投喂着色剂和微生态制剂两周后,该两组锦鲤皮肤中的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有所降低,分别为(44.05±4.78)mg/kg和(50.99±5.45)mg/kg;而只投喂微生态制剂的两个试验组和只泼洒微生态制剂的两个试验组锦鲤皮肤中的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均随饲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在试验的第8周达到最大值,与对照组表现出相同的规律,且投喂微生态制剂的两个试验组在数值上要略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0.21±5.74)mg/kg和(39.74±4.96)mg/kg,而泼洒微生态制剂的两个试验组与对照组含量相当,分别为(38.31±9.31)mg/kg和(38.34±6.78)mg/kg。这说明微生态制剂无论是作为饲料添加剂投喂或是水体泼洒使用对锦鲤体色的作用都是安全的,并且投喂微生态制剂虽然短时间内对锦鲤体色的影响不明显,但长时间投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增色的作用,不会因停止使用而发生褪色的现象。微生态制剂和着色剂对锦鲤尾鳍中总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北京房山某锦鲤养殖场锦鲤发生大量死亡,患病锦鲤呈烂鳃、肾脏糜烂、身体浮肿;症状类似锦鲤疱疹病毒(koi herpes virus,KHV)感染,但经PCR检测排除了KHV感染。为进一步确定病原,对发病鱼进行了临床症状观察、病毒分离、细菌分离培养、病鱼组织超薄切片电镜观察和PCR扩增等检测。通过病鱼组织超薄切片电镜观察,在肾脏内可见200 nm×400 nm的痘病毒样颗粒。抽提病毒核酸后,用已知的鲤鱼浮肿病毒(carp edema virus,CEV)的保守序列设计2对引物进行PCR扩增,扩增出548和180 bp片段,测序结果和GenBank公布的CEV H504株序列完全一致。根据发病鱼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结果,最终确定该病为CEV引起的鲤鱼浮肿病。这是在中国首次发现的鲤鱼浮肿病。  相似文献   
14.
2015年北京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组织开展了养殖鱼类病害监测工作。在全市13个区县共设置监测点110个,监测总面积755 hm~2,占全市水产养殖总面积的20.6%。监测品种12种,分别为鲤、鲫、草、青、鲢、鳙、鲂、罗非鱼、观赏鱼(金鱼、锦鲤)和冷水鱼(虹鳟、鲟鱼);监测疾病种类5大类30种。监测结果显示:全年监测19种疾病,其中细菌性疾病8种,病毒性疾病5种、寄生虫疾病3种、真菌性疾病1种,不明原因疾病2种。易发病品种有草、鲤、虹鳟、鲟、锦鲤、金鱼。全年监测点月平均发病率约为22.5%,发病率最高的为7、8月份,分别为27.8%和30.2%。其中从患病鲑鳟鱼体内分离到的鲑肾杆菌,在我国尚未有报道。据各区县初步统计,2015年北京市水产养殖因病苗种死亡2 859.88万尾,成鱼死亡189.526 t;因苗种死亡造成的经济损失541.8万元,因成鱼死亡造成的经济损失174.5万元。造成损失的疾病种类以细菌性和病毒性疾病为主。由于药物滥用现象普遍,导致病原产生耐药性,以及水产苗种流通缺少有效监管导致疾病传播迅速,均给疾病防控增加了难度。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实地调查,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长治市近年来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规范化基地示范工程、中药材种苗繁育工程、野生道地药材抚育工程、中药材加工龙头企业建设、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等对策,促进了长治中药材产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北京地区养殖鱼类来源嗜水气单胞菌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北京地区养殖鱼体嗜水气单胞菌的病理学特征以指导科学用药,利用K-B纸片法研究从北京地区养殖鱼体分离得到的29株嗜水气单胞菌(A.hydrophila)对2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发现29株嗜水气单胞菌对青霉素类产生耐药率100.00%,对磺胺类、头孢霉素类和四环素类耐药率分别为69.00%、58.60%和41.40%,对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耐药率分别为27.60%、24.10%和24.10%。同时,嗜水气单胞菌对20种抗菌药物也呈现不同程度的多重耐药性,100.00%的菌对3种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41.40%的菌对5种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13.80%的菌对9种抗菌药物耐药。结论:患病鱼体嗜水气单胞菌对阿奇霉素、新霉素和妥布霉素敏感。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加准确地掌握病原菌耐药性变化规律,合理指导养殖生产精准用药,减少抗菌药物滥用,避免病原菌产生耐药性,同时提高治疗效果,减少生产成本,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北京市水产技术推广站2015年通过非定点和定点两种方式对北京市养殖鱼类开展了精准用药监测工作。全年非定点监测40余个渔场,对55个样品进行了分析;分离病原菌以嗜水气单胞菌和温和气单胞菌为主;采用K-B法检测的病原菌药物敏感性显示:病原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奥复星、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和恩诺沙星)的敏感率较高,普遍在90.74%以上;酰胺醇类(氟苯尼考)次之,为85.19%;四环素类(四环素、强力霉素)分别为75.93%和72.22%;两种磺胺类药物(磺胺异恶唑和甲氧苄啶)较低,分别为14.81%和24.07%。全年定点监测冷水鱼(虹鳟)和观赏鱼(金鱼)各2个渔场,分离60株气单胞菌;监测结果显示,北京市虹鳟鱼源和金鱼源的气单胞菌对磺胺类药物耐药最为严重,耐药率均在90%以上,耐药浓度在512μmg/mL以上,其次是氟苯尼考和甲砜霉素,耐药率约为30%,而乳酸诺氟沙星、烟酸诺氟沙星和盐酸多西环素,耐药率分别为3.3%、1.7%和1.7%。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不同材质降解膜的降解效果和对作物和土壤效应影响,为种植户选用降解膜提供一定技术借鉴,本研究以设施樱桃番茄为试验对象,以4种不同材质降解膜和普通地膜为试验材料,比较其降解膜的降解性能和对樱桃番茄生长发育、产量及土壤肥力等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降解膜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解,其中泰州中科金龙化工公司(T2)、南通龙达生物新材料科技公司(T3)、苏州中达航材料科技公司(T4)提供的降解膜降解效果较好;降解膜覆盖有助于小番茄前期的生长,其对农艺性状和产量、土壤保温保湿功能、土壤肥力及理化性质的影响与普通PE地膜无显著差异,T2、T3、T4降解膜具有适宜降解周期,可进一步开展试验,在番茄生产上逐步替代普通地膜。  相似文献   
19.
<正>2017年3月~4月,北京怀柔一家虹鳟鱼养殖场虹鳟鱼苗发病,且出现大量死亡。患病鱼主要表现为无活力,漂浮水面,集中于池子四角;鳃盖张开,严重患病鱼鳍条和尾柄出现溃烂。为确定病因,将患病鱼分别进行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NV)、细菌以及寄生虫检测。检测结果显示:IHNV阴性;未分离到细菌;在患病鱼鳃和体表均发现大量三代虫,且体表数量最多,经PCR检测和序列比对确定为细鳞鲑三代虫。故判断导致该场虹鳟鱼苗大量死亡的病因是感染了细鳞鲑三代虫。  相似文献   
20.
播种机加上注水装置能够实现抗旱播种,常见的各型播种机加装上注水装置便可改制成注水播种机。这里只介绍普遍应用的马拉单体播种机的改制(机型相应的可改装精播器,实现精量播种)。是在原机架前部加装注水器便改制成注水播种机。可供其它各型播种机改制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