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92篇 |
免费 | 28篇 |
国内免费 | 38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49篇 |
农学 | 67篇 |
基础科学 | 51篇 |
59篇 | |
综合类 | 390篇 |
农作物 | 53篇 |
水产渔业 | 44篇 |
畜牧兽医 | 157篇 |
园艺 | 60篇 |
植物保护 | 2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篇 |
2023年 | 62篇 |
2022年 | 58篇 |
2021年 | 66篇 |
2020年 | 52篇 |
2019年 | 77篇 |
2018年 | 73篇 |
2017年 | 41篇 |
2016年 | 37篇 |
2015年 | 36篇 |
2014年 | 53篇 |
2013年 | 48篇 |
2012年 | 69篇 |
2011年 | 54篇 |
2010年 | 39篇 |
2009年 | 36篇 |
2008年 | 28篇 |
2007年 | 24篇 |
2006年 | 22篇 |
2005年 | 14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4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3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了进一步研究甜菜谷胱甘肽转移酶BvGSTU9 (LOC104894060)在重金属胁迫过程中的功能。本研究以‘780016B/12优’为实验材料,对该基因序列特征、结构、功能进行预测分析,并利用qPCR检测该基因在不同浓度镉胁迫下的表达量变化。结果显示甜菜BvGSTU9基因全长925 bp,开放阅读框675 bp,编码了由224个氨基酸组成的不稳定膜外蛋白。BvGSTU9与菠菜、藜麦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较高,与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结果基本相符。二级和三级结构预测表明该基因主要由α-螺旋、β-折叠、延伸链及无规则卷曲组成。qPCR显示BvGSTU9基因在不同浓度的镉胁迫下均受到不同程度的诱导,因此可以推断甜菜BvGSTU9基因无论从结构还是功能上,与镉逆境胁迫存在着一定的应答关系。研究结果也为甜菜耐重金属镉机制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2.
为了考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是否可以作为四氯乙烯(PCE)和镉(Cd2+)联合污染生物指标,采用静水生物测试法,研究了PCE和Cd2+联合胁迫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肝胰脏、肾脏和鳃组织SOD以及肝胰脏、肾脏POD的影响。结果表明:(1)PCE和Cd2+复合污染胁迫时,草鱼肝胰脏SOD随着时间变化呈现"降低-升高-降低"的变化趋势,且最高浓度组始终低于对照;(2)肾脏SOD在所有暴露浓度组随着时间变化呈现"降低-升高-降低"的变化趋势,除最低浓度组在120 h显著高于对照外,其他均显著低于对照;(3)鳃组织SOD也呈现"降低-升高-降低"的变化趋势,但始终低于对照;(4)高浓度组(1/4TU和1/2TU)草鱼肝胰脏和肾脏POD活性随着暴露时间变化呈"降低-升高-降低"的变化趋势,但肝胰脏和肾脏的POD活性始终显著低于对照(P0.05);(5)草鱼鳃组织SOD活性明显低于肝胰脏和肾脏。PCE和Cd2+分别破坏了酶的蛋白结构和诱导了鱼体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二者联合污染比单一污染加剧了草鱼的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33.
马焕张英涛徐宏光王雪妍岳丹丹潘梦诗郭文阳李冠杰刘德海 《饲料研究》2021,44(18):73-78
试验研究黑曲霉变种产α-半乳糖苷酶菌株的筛选及发酵条件优化。黑曲霉菌株MX-H通过紫外诱变和传代培养后,得到一株能够变种产α-半乳糖苷酶较稳定的菌株MX-H1,并优化了MX-H1的产酶培养基。18S rDNA鉴定结果表明,菌株MX-H1被鉴定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结果显示,最佳优化条件为碳源15 g/L蔗糖、氮源10 g/L牛肉膏、产酶诱导物0.5 g/L棉籽糖、初始pH值6.0、培养温度为30℃、培养基装样量30 mL/250 mL、摇床180 r/min、培养96 h。在最佳优化条件下,发酵液中产α-半乳糖苷酶酶活力达到4.95 U/mL。试验为α-半乳糖苷酶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4.
35.
36.
37.
38.
39.
桦褐孔菌的药用功能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是主要产于俄罗斯的一种药用型真菌,包含多种活性物质如羊毛甾醇三萜类、桦褐孔菌醇、桦褐孔菌素、多糖、木质素、生物碱、栓菌酸和黑色素等。桦褐孔菌被应用于各种疑难杂症,其入药部位主要是菌核,大量药理实验表明其有抗氧化、调节血脂、抗癌症(肝癌、胃癌、肺癌、宫颈癌、乳腺癌、直肠癌)、治疗糖尿病、抗病毒、抗衰老和增强免疫力等作用。主要对桦褐孔菌的药用功能进行概述,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