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4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1篇
  6篇
综合类   72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66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8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甜玉米果穗籽粒的阴阳面问题,是指同一果穗上的籽粒大小及排列不均匀,呈果穗一面的籽粒大而饱满、另一面小而干瘪的状态,极大地影响了甜玉米的产量、商品性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2.
皇鼎一号早熟、抗病、商品性好、质优且丰产,适合作越冬温室、早春大棚栽培,河南参考适播期为8月上中旬,采用苗床或穴盘精细育苗,作平畦或垄,选晴天下午带土定植。开花结果期应调温增光;寒冷季节应防低温寒冷;翌春温度升高后应注意通风;采收盛期后应适当整枝。同时应选择有效药剂适期防治各类病虫害,并于晴天早上适时采收,以获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123.
王金玲 《现代农业科技》2010,(1):328-328,330
介绍了一起断奶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的发病情况、剖检变化、实验室检验及诊断,提出了综合防制措施,以期为断奶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4.
砷对动植物以及人体产生毒害作用,对于作物砷污染监测是必要的。通过研究砷污染水稻光谱差异,利用奇异范围、奇异幅度和奇异指数等参数对水稻的光谱奇异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稻生长初期,在350~680 nm波段处光谱差异值较小,变化范围为3.67%~7.86%,而水稻抽穗期,变化范围为7.83%~16.19%,单纯利用测得的原始光谱提取水稻砷污染的弱信息具有滞后性。砷污染水稻光谱奇异范围主要集中在500~850 nm,奇异幅度在抽穗期达到极值,而奇异指数按照水稻生育周期逐渐增加。利用光谱的奇异性可以更有效地监测水稻砷污染胁迫。  相似文献   
125.
采用MaxEnt模型、ENM Tools、R语言和地理信息系统(ArcGis)相结合的方法,预测天女木兰在我国的适生区域,确定影响天女木兰地理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结果表明,预测的天女木兰高适生区主要分为2个主要区域:一个位于东北地区的吉林省南部与辽宁省中东部组成的带状适生分布区;另一个由华东和华中地区的安徽省南部、浙江省西部、江西省中东部与福建省北部等地区组成不均匀的团块适生分布区。天女木兰在我国的高、中和低适生区面积分别为21.96、52.41×104 km2和155.627×104 km2;年均温较差和最湿季度降水量环境变量在预测天女木兰在我国的地理分布中起着主导作用,为我国天女木兰迁地保护引种地的选择与科学保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6.
本文是以应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第一代玉米螟为基础,通过1978~1979年的系统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了放蜂、对照、停放蜂玉米地的赤眼蜂种群动态。研究证明第一代和第二代玉米螟在放蜂、对照、停放蜂玉米地赤眼蜂种群动态存在着根本差异,第一代玉米螟放蜂地赤眼蜂优势种群为松毛虫赤眼蜂,第二代玉米螟无论是放蜂地、对照地抑或停放蜂地,赤眼蜂优势种群为玉米螟赤眼蜂,从而澄清了应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第一代玉米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7.
采用PCR技术对草地藏系绵羊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第2内含子进行了扩增,扩增产物经克隆和测序显示,其长度为1 893bp,该基因片段与GenBank中普通绵羊和猪的H-FABP基因第2内含子分别有99%和66.4%的同源性。实验还对22只草地藏系绵羊H-FABP基因第2内含子中174 bp的序列进行了PCR-SSCP分析,结果未检测到多态性。  相似文献   
128.
为建立骆驼斯氏副柔线虫病间接ELISA(iELISA)诊断方法,本试验对骆驼斯氏副柔线虫半胱氨酸蛋白酶CPR基因进行重组表达,将获取的重组蛋白(rCPR)进行纯化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然后以纯化好的重组蛋白为抗原,通过棋盘滴定试验优化了抗原包被浓度、包被条件、抗体稀释度、酶标二抗稀释度、封闭液和封闭时间等,建立了骆驼斯氏副柔线虫病iELISA诊断方法,并对建立的iELISA检测方法进行了重复性、敏感性、特异性试验和临床检测。结果显示,抗原最佳包被浓度为8μg/孔,血清最佳稀释度为1∶50,酶标二抗最佳稀释度为1∶5 000,最佳包被条件为4℃包被过夜,最佳封闭条件为3%BSA封闭2 h。临界值为0.235,待检血清D_(450 nm)值0.235则确定为阳性。重复性试验中变异系数均10%,重复性较好;用该方法检测阳性血清的敏感性为96.3%;此方法仅与骆驼斯氏副柔线虫病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与感染了其他寄生虫的阳性血清无交叉反应,特异性为100%;对140份临床血清进行检测,阳性率为86.4%。综上可知,本试验成功建立了一种快速有效诊断骆驼斯氏副柔线虫病的iELISA方法。  相似文献   
129.
斯氏副柔线虫半胱氨酸蛋白酶Pj-CPR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斯氏副柔线虫抗原基因用于血清学诊断和免疫防治研究,对斯氏副柔线虫半胱氨酸蛋白酶Pj-CPR基因序列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RT-PCR扩增获得了Pj-CPR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CPR后,转入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并诱导表达获得重组蛋白rCPR。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重组蛋白rCPR大小为17.6ku,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表达,能与感染斯氏副柔线虫的骆驼血清中IgG特异性结合,具有良好的抗原活性,可用于斯氏副柔线虫病血清学诊断方法和免疫防控研究。  相似文献   
130.
禽脑脊髓炎病毒VR株衣壳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冻存的禽脑脊髓炎病毒Van Roekel(AEV VR)株通过SPF鸡胚传代复壮,获得了试验用病毒株样本。根据已知禽脑脊髓炎病毒1143(AEV 1143)株的衣壳蛋白VP0、VP3、VPl基因序列,设计了3对引物,分别扩增AEV VR株的VP0、VP3、VP1基因,将RT-PCR产物进行分子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AEVVR株与AEV1143株VP0、VP3、VP1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5.1%、93.6%和93.9%;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7.57/6、97.5%和99.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