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11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5篇
  171篇
综合类   75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6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基于退耕背景下安塞县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演变过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后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演变态势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化情况,借鉴已有研究结果,建立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生态位评价的多边形综合指标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1998-2008年安塞县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演变过程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安塞县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综合生态位显著提高,系统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也随之变化。依据系统综合生态位发展曲线,目前农业资源和经济效益是安塞县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率,协调产业与资源关系,有望进一步推动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的发展。  相似文献   
52.
安塞县商品型生态农业建设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品型生态农业是市场经济背景下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相耦合的结果,可以通过生态环境、农业资源、产业态势、经济效益来表征;文章首次依据其演变过程和效果选择其中的16个具体指标,构建了安塞县商品型生态农业建设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安塞县1998-2009年相关数据和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演变特征,运用熵值法和专家咨询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指标体系中各个指标的权重。  相似文献   
53.
黄土高原沟壑区粮食生产的资源环境成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粮食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环境降级问题,以黄土高原沟壑区的陕西省长武县为研究对象,运用环境经济学估算方法,对粮食生产的资源环境成本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08年该区粮食生产资源环境损失总价值相当于当年农业总产值的19.05%;小麦和玉米的资源环境成本分别达到2.02和1.19元/kg,总成本分别为4.08和2.23元/kg,而出售价格仅1.72和1.28元/kg,高成本低效益状况对区域粮食安全及生态经济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对粮食总成本中的各要素进行因子分析得出,资源环境成本和化肥费用是其主要因素。在现有生产条件下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生产资料利用效率,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是降低粮食成本维持区域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54.
不同的微生物对消毒剂的敏感性存在很大差异,不同的消毒场所对消毒剂的要求也各不相同,进行消毒必须选准药物,若杀病毒、芽孢,应选用具有较强杀灭作用的氢氧化钠、甲醛等;若进行皮肤、用具消毒或带畜空气消毒,应选用无腐蚀、无毒性的消毒剂,如新洁尔灭、百毒杀等;若进行饮水消毒,应选用容易分解的卤素类消毒剂,如漂白粉、次氯酸钙等。  相似文献   
55.
通过对高原沟壑区长武王东沟小流域农户的实地调查,对不同收入水平农户土地经营行为的差异作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收入水平越高,园地比例越大,耕地比例越小;在单位面积园地上的投入量表现为高收入户>低收入户>中收入户,但收入水平越高的农户越注重技术投入;农户收入越高对土地的投入总量占纯收入的比例越小,但对园地的投入占总投入量的比例越高;在粮食作物种植中,高收入户更倾向于对口粮作物进行高投入,中收入户和低收入户对口粮作物和饲料粮作物投入差别不明显。  相似文献   
56.
基于安塞县12 a的统计资料,定量评价了安塞县1999-2010年的退耕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对其外部性价值进行了权重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安塞县退耕还林已基本达到改善生态环境的首要目的,为区域生态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价值为1 027 352万元,其中外部性价值为540 550万元,占总价值的52.62%;各项功能的价值量排序为:固碳释氧>涵养水源>保育土壤>保护生物多样性>净化环境>森林防护.其中最为重要的固碳释氧主要作用于全国范围内,且总的外部性价值超过了总价值的一半,这表明黄土丘陵沟壑区为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生态修复和水土保持贡献了巨大的力量.通过本文的外部性价值计算,估算出安塞县的退耕还林补偿上限应为12 325.5元/(hm2·a).  相似文献   
57.
【目的】为黄土丘陵区生态安全预警及其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纸坊沟流域近70年代表年份生态安全态势及影响因子的分析为基础,参考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建立农业生态安全预警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和德尔菲法(Delphi)确定指标权重,采用综合指数法计算生态安全质量值,用演化轴解释生态安全预警模式,定量评价该流域1938~2005年的农业生态安全状况,并预测2015年的发展趋势。【结果】纸坊沟流域1938年处于蓝灯区,无需预警;1958年为黑灯区,需作生态安全恶化速度预警;1975和1985年处于红灯区,需作生态安全较差状态预警;1995年处于黄灯区,2005和2015年继续向良好方向演化,均不需预警,但从发展趋势来看,预计人口密度于2020年左右进入警戒状态。【结论】研究结果与该流域的实际情况相符,该指标体系和生态安全预警模型可以应用于黄土丘陵区。  相似文献   
58.
去年底,笔者参加了由农业部组团的赴法国畜产品质量追溯培训.零距离接触发达国家的现代农业,其自动控制与信息技术支撑下的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追求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态农业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尤其是该国行之有效的畜产品质量追溯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59.
吴起县耕地变化与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本文选取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县——吴起县为研究对象,对吴起县自1997—2006年耕地变化动态与粮食生产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运用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模型法,在分析吴起县自1997—2006年10年间耕地、人口、粮食动态变化的基础上,总结了该区域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的变化特点,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保障吴起县耕地动态平衡和粮食安全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0.
退耕还林还草 实现黄土丘陵区农田生产力的跃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中黄土丘陵沟壑区安塞县纸坊沟小流域(8.27km^2)示范区和宝塔区燕沟流域(47km^2)示范区生态农业建设实际,论述了该地区退耕还林还草,改变广种薄收落后生产方式、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特别是农田系统生产力大幅度提高的过程及成效。纸坊沟小流域通过逐步退耕,10年农田粮食平均单产提高了近2倍;而燕沟流域在与地方紧密结合、集中投入的条件下,大面积退耕还林(果)还草,建设基本农田,仅3年,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提高了1.7倍,实现了农田生产力跃迁。事实表明,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丘陵区,大面积退耕坡耕地还林还草,不仅是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也是改变传统生产方式,大幅度提高农田等土地生产力,实现区域农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