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18篇
农学   20篇
基础科学   6篇
  7篇
综合类   73篇
农作物   13篇
畜牧兽医   24篇
园艺   21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目的】加工型马铃薯微型薯作为生产高质量脱毒原种用种薯,其休眠持续时间和发芽时间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探究加工型马铃薯微型薯种薯在不同贮藏温度下,随着贮藏时间延长,微型薯中内源激素含量与其休眠期的关系,可为加工型马铃薯微型薯种薯的高质量贮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微型薯在3种不同贮藏温度(4℃、10℃、20℃)下连续贮藏150 d,其内源赤霉素(GA3)、吲哚-3-乙酸(IAA)和脱落酸(ABA)的含量,分析不同贮藏时间和温度下内源激素含量变化对微型薯休眠解除程度影响,并根据内源激素水平动态变化进行激素与休眠的相关性推导。【结果】在整个贮藏期(150 d)间,随着贮藏温度提高,两个品种夏波蒂和大西洋休眠解除时间显著缩短,在4℃贮藏150 d后,两个品种休眠均未完全解除,在10℃和20℃贮藏条件下,大西洋比夏波蒂休眠解除早15 d左右。在整个贮藏期(150 d)间,随着贮藏时间延长和贮藏温度提高,GA3含量显著上升,在10℃贮藏150 d时,大西洋和夏波蒂中GA3含量分别是4℃贮藏条件下的1.7和1.9倍,在20℃贮藏150 d时,大西洋和夏波蒂中GA3含量分别是4℃贮藏条件下的1.9和2.0倍。IAA含量在贮藏后期(90—150 d)显著上升,在10℃贮藏150 d时,大西洋和夏波蒂中IAA含量分别是4℃贮藏条件下的1.5和1.2倍,在20℃贮藏150 d时,大西洋和夏波蒂中IAA含量分别是4℃贮藏条件下的1.9和1.5倍。ABA含量显著下降,在4℃贮藏150 d时,大西洋和夏波蒂中ABA含量是10℃贮藏条件下的7.2和6.4倍。在整个贮藏期(150 d)间,(GA3+IAA)/ABA比值显著提高。对(GA3+IAA)/ABA比值与种薯发芽率相关性分析表明,(GA3+IAA)/ABA比值与种薯发芽率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根据(GA3+IAA)/ABA比值与种薯发芽率之间的线性关系推断出夏波蒂和大西洋休眠解除时,(GA3+IAA)/ABA临界阈值分别为52.02和48.49。当(GA3+IAA)/ABA比值超过临界阈值后,微型薯种薯的发芽率超过50%,休眠解除。【结论】微型薯中内源激素GA3、IAA和ABA含量动态平衡变化以及发芽率明显受贮藏时间和贮藏温度影响。通过对块茎内源激素比值和发芽率的相关性分析获得(GA3+IAA)/ABA临界阈值计算方法和范围,为加工型马铃薯种薯贮藏精准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82.
马铃薯薯条色泽和质地特性及薯条加工型品系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薯条是马铃薯重要的加工产品,马铃薯在收获后需要长期贮藏,贮藏过程中的环境条件变化会导致贮藏马铃薯块茎成分的改变,并影响块茎生理和生化特性的改变,最终影响薯条加工后的色泽和质地特性。根据商业化贮藏和加工的需求,在田间农艺性状符合薯条加工要求的基础上,进行不同贮藏条件下品质性状早期选择和筛选,分析薯条加工型品种的色泽和质地特性的变化特点,并从现有品种和品系中根据色泽和质地特性参数筛选适合薯条加工的品种,为提高薯条加工型品种选育效率和方法提供有效手段。【方法】对马铃薯品种和品系的块茎产量、芽眼深度、薯肉色泽、块茎长、块茎宽、块茎长宽比、抗病性和商品薯率的初步选择的基础上,筛选14个品种和品系贮藏在4℃和25℃条件下0、60和120 d后进行炸条试验,同时测定这些品种和品系的干物质含量、淀粉含量、蔗糖含量、葡萄糖含量、果糖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绿原酸含量、糖苷碱含量、柠檬酸含量、抗坏血酸含量、薯条色泽变化、炸条前后的质地变化,分析在不同贮藏条件下炸条色泽和质地变化特性,分析块茎淀粉含量与块茎和薯条硬度的相关性。【结果】选择薯条加工型品种,首先要选择田间综合农艺性状优良,块茎长宽比值1.5的长椭圆形、块茎整齐度高的品种和品系。其次要能够满足消费者对食品的色泽和质地特性的要求。薯条色泽变化分析表明,薯条色差ΔE与薯条表观色泽变化相一致。对ΔE与块茎组分相关性分析表明,影响薯条色泽的变化主要因素是果糖、葡萄糖,其次是绿原酸。对构成ΔE三原色L、a、b与块茎成分含量的分析表明,抗坏血酸与薯条色泽明暗(L值)变化显著相关,而还原糖(果糖、葡萄糖)、蔗糖和绿原酸与薯条色泽红绿(a值)和黄蓝(b值)呈极显著相关,柠檬酸对a值影响大于b值。相关性分析表明鲜薯的硬度与块茎的淀粉含量显著相关,炸条后薯条的硬度也与块茎的淀粉含量显著相关。长期贮藏后鲜薯硬度的降低原因主要是水分丧失和淀粉降价。【结论】薯型长、宽、长宽比及薯条的色泽变化、质地变化是判定薯条加工型品种的重要参数,品种Russet Burbank、Shepody和品系0719-32、0716-39是适合薯条加工的品种和品系。  相似文献   
183.
根据制种玉米生长发育规律、物候期特点和主要病害发生的特点,按照种子贮藏期、苗期、穗期、成粒期病害的管理规律,明确各时期的防治目的和防治对象,集成保健栽培、种子包衣、化学防治等配套综合防治技术,制定制种玉米病害综合防治历,为制种企业、专业合作社防治制种玉米病害,减轻病害对玉米种子的危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4.
为促进天山樱桃的进一步开发利用,以矮生和乔化两种类型天山樱桃的一年生枝条为试验材料,通过人工模拟低温胁迫处理(-20,-25,-30,-35和-40℃),测定其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及丙二醛含量等生理指标,以相对电导率结合Logistic方程测算半致死温度(LT50),进一步通过组织褐变法和恢复生长法,综合评价各参数与耐寒度间的关系,从而评价不同类型天山樱桃的抗寒性。结果表明,随着低温胁迫强度的增加,枝条的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明显升高,当温度达到-40℃时,两者的相对电导率均超过50%,矮生型天山樱桃枝条的半致死温度为-36.81℃,乔木状天山樱桃枝条的半致死温度为-39.91℃,可见两种类型天山樱桃的抗寒性顺序依次为乔木状天山樱桃>矮生型天山樱桃。  相似文献   
185.
随着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实施,人民的生态文明意识逐步提高,我国的自然教育行业应运而生。在此背景下,自然教育作为补充学校教育的重要基础认知教育,能够在新时期为景观行业拓展新内涵。对自然教育理论体系和自然教育、环境教育和景观设计三者关系进行研究,提出了自然感知、认知参与和系统学习的新设计理念,结合千岛湖小黑鱼儿童乐园和唐山皮影主题乐园开展的实践,提出了挖掘具有本土特色的景观主题、规划符合自然教育逻辑的场地、应用多样化的自然教育科普媒介和强调公众参与的后期运营的融合新手段。  相似文献   
186.
试验旨在评价黑水虻幼虫转化猪粪后的虫体及残渣作为蛋鸡饲养中动物性饲料添加剂的可行性。按照每1 000 kg新鲜猪粪表面接种1 000~1 200只4日龄黑水虻幼虫,用黑水虻幼虫转化猪粪至预蛹期,将虫体和剩余残渣混合物即生物转化混合物(BFM)烘干粉碎并检测其营养成分;将216只270日龄的京红褐蛋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4只。对照组蛋鸡饲喂基础日粮,各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5%、15%、25%的BFM。试验期8周。结果显示,1 000 kg含水量约77%的猪粪经黑水虻幼虫生物转化后再烘干粉碎,剩余168 kg(含水量86 g/kg)生物转化混合物的干物质。BFM营养成分分析表明,BFM中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钙含量分别为205、46、131、26 g/kg,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含量分别为30.4、30.2、230.2 mg/kg,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和必需氨基酸。试验组1蛋鸡的产蛋率最高,为85.7%,平均蛋重随BFM添加量的增加而提高。添加BFM对蛋鸡蛋黄重、蛋白重、蛋形指数和蛋壳厚度具有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2蛋鸡血清...  相似文献   
187.
以 2000—2021年风景园林行业专利信息为依据,综合采用计量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等科学方法,分别从专利申请量、申请类型、授权率、法律状态、技术领域分布、申请人排名、专利申请方向与行业核心技术领域对比、专利运营情况及专利价值度等领域进行重点检索与分析。研究表明,风景园林行业的专利数量与授权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专利申请行为活跃,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有所提升。但同时也存在专利申请领域覆盖不全面、申请分布不均衡、专利价值度和复用率较低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研究提出针对行业优先发展领域重点发展核心技术,采用合适的专利保护方式,有目的性地进行专利布局,抓住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机遇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8.
为探索中早熟棉花品种在油菜收获后直播条件下的最佳群体结构及其配套化控技术,以中早熟棉花品种为试材,采用裂区设计,探讨高密度(6.0万、9.0万、12.0万和15.0万株/hm2)配合重化控(全生育期每公顷分别喷施有效成分98%的DPC360、540 g)技术下油菜收获后直播棉花的生长发育特征以及不同处理的化学脱叶催熟效应。结果表明,在试验密度和化控量范围内,随着密度的增大和化控量的增加,主茎变细、始果枝高度上移、中部和上部果枝缩短,单株干物质积累减少,其中密度因素的影响大于化控量的影响。密度和化控量及其互作对单位面积成铃数影响不显著;随着密度的增大,单株铃数和单铃重逐渐减少,化控量增加能够使衣分降低而使子指增大;随着密度的增大和化控量的增加,棉花的自然吐絮进程缓慢,在各处理中以密度9.0万株/hm2配合DPC360 g/hm2全程化控子棉产量最高。密度和化控量及其互作对喷施脱叶催熟剂的棉花脱叶效果没有显著影响,对最终的吐絮率影响不显著,对基础吐絮率小的催熟效果更明显。综合各方面因素,在长江流域鄱阳湖植棉区,中早熟棉花品种油菜收获后直播的适宜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