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32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10篇
  78篇
综合类   86篇
农作物   11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基于REE示踪的土壤团聚体破碎转化路径定量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壤团聚体破碎转化路径是坡面侵蚀过程研究的难点问题之一。目前团聚体破碎转化路径的定量表征仍不明晰,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土壤侵蚀过程中泥沙分选搬运机制的深入研究。基于大样带调查选取6种不同质地的典型农耕地土壤为研究对象,结合稀土元素(Rare Earth Elements,REE)示踪方法,综合分析不同粒径土壤团聚体(5~2,2~1,1~0.5,0.5~0.25,<0.25 mm)和不同径流扰动周期(24 h,7天)对REE吸附和解吸能力的影响,探究REE示踪不同粒径土壤团聚体破碎转化的可行性,定量表征了土壤团聚体破碎转化路径。结果表明:REE与土壤团聚体的实际吸附浓度低于施放浓度,2~1,1~0.5,0.5~0.25,<0.25 mm土壤团聚体的REE吸附浓度与黏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径流扰动影响对吸附于土壤团聚体的REE解吸作用十分微弱,解吸浓度仅占REE实际吸附浓度的0.001%~0.139%。5~2,2~1,1~0.5,05~0.25,<0.25 mm土壤团聚体经过湿筛后向各粒径转化的路径基本相同,向<0.25 mm微团聚体转化为土壤团聚体破碎的主要路径。相较于粉粒、黏粒含量较高的土壤团聚体,砂粒含量较高的土壤团聚体向1~0.5,0.5~0.25 mm粒径的转化贡献率整体偏低。基于REE示踪得到的>0.25 mm各粒径团聚体质量整体被低估,低估范围为-27.96%^-11.08%;而<0.25 mm团聚体质量则被高估,高估范围为3.65%~22.73%。基于各粒径土壤团聚体的REE量化值建立了校正关系,可将计算相对误差降低至0.04%~16.24%。  相似文献   
42.
为考察干旱胁迫与复水对不结球白菜光合、荧光及表型参数的影响,以不结球白菜品种‘新场青’为试材,采用温室盆栽控水方式,研究干旱胁迫与复水对不结球白菜的光合速率、叶绿素荧光、表型参数及地上部鲜重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和程度的加深,不结球白菜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显著降低,胞间CO2浓度(Ci)显著降低后稍增加,相应的气孔限制值(Ls)显著升高后稍下降,PS Ⅱ的实际光合效率[Y(Ⅱ)]、PS Ⅱ的相对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淬灭系数(qP)呈下降趋势,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呈上升趋势;复水后第5天光合、叶绿素荧光和表型参数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但光合、表型参数及地上部鲜重均与CK差异显著。试验表明,不结球白菜在轻度和中度干旱时主要由于气孔限制导致光合速率下降,重度干旱时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主要是非气孔限制;持续干旱未对不结球白菜的光合机构造成不可修复的损伤,不结球白菜对干旱胁迫的恢复能力强,但复水后短期内难以消除干旱对不结球白菜光合特性和表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43.
缙云山典型林地土壤团粒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重庆缙云山次生林典型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毛竹林、灌木林及农地(对照)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应用分形模型研究了各林地土壤A、AB、B、C层土壤团粒分形特征,探讨了团粒分维、团粒质量几何平均直径与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养分含量等肥力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各林地土壤团粒分维在2.348~2.834之间,表现为针阔混交...  相似文献   
44.
缙云山楠竹林地的降雨径流过程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在重庆缙云山典型植被类型楠竹林地设置的径流观测小区所收集的2002~2007年降雨及径流的观测资料,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揭示了缙云山楠竹林地的降雨径流过程特征,采用分形维数和灰色关联度相结合的方法,对其影响因子的范围以及影响程度进行了排序.研究发现,(1)2002~2007年,缙云山楠竹林地区降雨的年际分布比较稳定;其降雨量较集中出现于4~9月,此期占全年降雨量的72 %,而降雨量的峰值出现在7月.(2)缙云山楠竹林地的地表径流与地下径流与降雨保持密切的响应关系,对降雨量的分配为,地表径流占30.7 %,地下径流占15.2 %.(3)缙云山楠竹林地降雨径流过程的影响因子为 6个.其影响程度的大小排序为林分的高度、生物多样性组成、降雨(降雨量、降雨强度、降雨历时)、枯落物(最大持水量、厚度)、林冠截留量、土壤孔隙度.  相似文献   
45.
重庆酸雨区缙云山典型林分冠层酸雨淋洗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重庆缙云山的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毛竹林、灌木林4种典型林分,观测酸性降水过程中林外雨、穿透雨及干流等林内水分转换分量中的主要离子含量变化,分析林分冠层对雨水化学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降雨中的离子当量浓度大小依次是SO42->Ca2+> NH4+>Mg2+>K+>Na+>NO3-;(2)降雨经过林冠层后pH值降低,干流的酸化程度增加最大;(3)降雨经林冠层后离子浓度明显增加(除灌木林),穿透雨中通量增加最大的阴离子和阳离子分别为SO42-(2.19×103~6.47×103 eq·hm-2)和Ca2+(1.41×103~3.39×103 eq-hm-2),离子来源主要为大气沉降和植物分泌物或淋出;(4)同一离子在不同林分的干流和穿透雨中的通量变化不同,反映出不同林分冠层的离子交换性差异.在针阔混交林中,林下降雨净淋溶量大小顺序为SO42->Ca2+> NO3->K+>NH4+>Mg2+> Na+;常绿阔叶林为SO42-> Ca2+> K+>NO3-> NH4+> Mg2+ >Na+;毛竹林为Ca2+> SO42-> K+>NO3-> NH4+>Na+>Mg2+;灌木林为Ca2+> NO3-> K+> Na+>Mg2+> NH4+> SO42-.  相似文献   
46.
为促进畜禽粪便和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促进双孢菇产业健康发展,促进循环农业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在分析黑龙江省发展双孢菇具有食用菌生产的良好基础、原料丰富、产品质量好、反季节优势强、出口优势强等优势的基础上,指出生产中存在群众认识不够、生产技术不够成熟、盲目引种、生产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加工企业和生产者对接不力等问题,对...  相似文献   
47.
重庆缙云山典型林分水源涵养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林地与涵养水源功能的关系。[方法]通过实地调查与实验分析,对重庆缙云山中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楠竹林和灌木林4种典型林分的水源涵养功能进行了分析。[结果]4种林分的土壤饱和蓄水量顺序为灌木林(266.48 mm)>针阔混交林(190.40 mm)>常绿阔叶林(186.80 mm)>楠竹林(174.80 mm);枯落物最大持水量顺序为灌木林(8.06 mm)>针阔混交林(4.71 mm)>常绿阔叶林(4.32 mm)>楠竹林(3.34 mm);各种林分的林冠截留率顺序为针阔混交林(16.15%)>常绿阔叶林(14.70%)>楠竹林(12.64%)。[结论]该研究对合理经营森林资源、改善水环境、实现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8.
1施有机肥 黄骅市大部分耕地由于连年不施有机肥,造成土壤板结、有机质含量下降,肥料利用率达不到20%,即浪费了资源,又使土壤地力下降,造成作物减产,所以建议广大农民在“三夏”生产期间要多施有机肥,收小麦时要高留茬,以达到培肥地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49.
现代教学手段的出现,为教学带来了便利,可更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但也对传统教学手段产生了冲击.对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基础必修课“地貌学”课程教学的调查研究发现,在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手段、环节仍是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其中板书是课堂教学要求最高的教学手段、作业仍是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同时,新的教学手段和形式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其中PPT是学生最为看重的教学手段,视频播放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教学手段,学生讲座是最难以把握的教学形式.而突破课程教学中的知识本位论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所有教师的共同努力,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因此,要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情况确定教学手段、形式和环节,坚持有效的传统教学手段和环节,合理使用现代教学手段和形式.  相似文献   
50.
Introduction1RhodiolasachalinensiSA.Bor,aperennial,medicalherb,mainlydistributesinJapan,Korea,ChinaandRussia.InChina,itmainlydistributesinChangbaiMOuntain,JinnProvince,andZhangguangcaiMountain,HeilongjiangProvince.ThistypicalalpineplantgenerallydistributedinhighMountain,ataltitude1700-25o0m(Wuetsl1987,Qin19941Luetal1995).Rhodiolsplant(RhodiOlaroseschieflyinRussia)hasbeenextensivelystudiedbyscholarsfromRussia,Ukraine,JapanandChinasincethe1950's(Ming1988iKir'yanovetsl1991,OhbaandMi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