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6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7篇
  62篇
综合类   141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除草剂草甘膦在几种土壤和矿物上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批平衡实验考察了草甘膦在几种性质不同土壤和矿物上的吸附行为。研究发现土壤对草甘膦有较强的吸附能力,草甘膦在土壤上吸附量的大小与土壤理化性质密切相关。草甘膦在土壤和矿物上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吸附方程,其在土壤上的吸附常数K与土壤粘粒含量呈正相关,并随土壤氧化铁和氧化铝含量增加而增加,而与土壤的pH呈显著负相关。草甘膦在高岭石上的吸附量要比在蒙脱石上大,而草甘膦在金属离子饱和的蒙脱石和高岭石上的吸附研究结果表明,草甘膦在钠、钙、铁离子饱和的矿物上的吸附能力依次为Fe-蒙脱石〉Ca-蒙脱石〉Na-蒙脱石和Fe-高岭石〉Ca-高岭石〉Na-高岭石。  相似文献   
102.
胶结型缓释肥在小麦上应用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在盆栽条件下,以不施肥CK1和施用等NPK养分化肥CK2为对照,研究了胶结型缓释肥塑料-淀粉胶结肥和粘土-聚酯胶结肥对冬小麦生长发育、产量、植株内养分含量、土壤中有效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粘土-聚酯胶结肥和塑料-淀粉胶结肥均能显著增加冬小麦产量,与CK2相比分别增产14.85%、27.48%;施用胶结型缓释肥能够促进小麦各生育时期叶绿素合成;与CK2相比,施用粘土-聚酯胶结肥和塑料-淀粉胶结肥分别使小麦中后期干物重增加9.24%~45.56%和7.53%~45.64%;使植株内氮素含量分别增加4.43%~12.96%,5.70%~14.42%;与CK2相比,土壤中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均表现为小麦生长前期低生长中后期高,充分体现了胶结型缓释肥的养分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03.
九华铜矿重金属环境污染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江苏九华铜矿区,对其周边土壤和作物的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约有一半的采样点土壤全Cu含量超过我国土壤环境质量三级标准(400 mg/kg),其DTPA提取态Cu含量的平均值为117 mg/kg.通过对矿区土壤重金属间的相关分析表明,土壤Cu与Zn、Pb、Cd、Co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而与Cr、Ni无显著相关,说明了该铜矿区土壤还伴有外源Zn、Pb、Cd、Co的污染.土壤复合污染指数(PI)>1.0的土壤样品占57.3%.矿区周围作物可食部位Cu、Zn、Pb、Cd和Cr的含量均较高.  相似文献   
104.
铜和草甘膦对蚯蚓的毒性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污染物的交互作用及其生态毒理效应已成为环境科学研究的主要方向。含铜杀菌剂与除草剂草甘膦[N-(膦酸甲基)甘氨酸]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农药,其在土壤中共存可能造成复合污染。草甘膦中含有羧基、氨基、磷酸基等配位基团对重金属阳离子和有机阳离子有很强的络合能力,草甘膦可以影响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毒性以及重金属在生物体内的积累。本文以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为例,采用室内模拟试验,单一试验设置5个铜浓度25 mg·kg-1、50 mg·kg-1、100 mg·kg-1、200 mg·kg-1和400 mg·kg-1,5个草甘膦浓度25mg·kg-1、50 mg·kg-1、100 mg·kg-1、200 mg·kg-1和500 mg·kg-1,并以去离子水做空白对照;复合试验设置2个铜浓度(低铜浓度25 mg·kg-1和高铜浓度200 mg·kg-1)分别与5个草甘膦浓度(0、25 mg·kg-1、50 mg·kg-1、100 mg·kg-1和200 mg·kg-1)复合;每个处理3次重复,试验期为35 d。研究了铜和草甘膦的单一及复合施用对蚯蚓的亚急性毒性效应。单一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蚯蚓对低浓度铜的响应不敏感,而较高浓度铜使蚯蚓生物量的相对增长率受到显著抑制(α=0.01,r2=0.570),且未出现死亡,并且随着铜浓度的增加蚯蚓体内铜含量显著增加(α=0.01,r2=0.905)。与对照相比草甘膦的添加对蚯蚓的生长无显著影响。复合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草甘膦和铜复合可以降低蚯蚓对铜的吸收,特别是当铜浓度较高时即200 mg·kg-1,草甘膦和铜复合可显著降低蚯蚓对铜的吸收,并且草甘膦能够减轻铜对蚯蚓生物量相对增长率的抑制,但差异并不显著。以上结果表明,铜比草甘膦的毒性大很多,铜与草甘膦复合能够减少蚯蚓对铜的吸收,缓解铜的毒性。因此本研究认为,在草甘膦和重金属共存的污染土壤中,草甘膦能够控制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和毒性。  相似文献   
105.
纳米材料胶结包膜型缓/控释肥料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为了对纳米级材料胶结包膜型缓/控释肥料的缓/控释性能进行准确的评价,以3年6季作物定位施肥试验为基础,对冬小麦和夏玉米的产量及部分品质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与等量氮磷钾化肥配施相比,4种纳米级材料胶结包膜型缓/控释肥料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小麦和玉米子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但蛋白质含量增加不显著,可溶性总糖含量反而降低。纳米级材料胶结包膜型缓/控释肥料对提高冬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不同肥料促进作用大小不同。  相似文献   
106.
多功能固沙保水剂性能及其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液相化学方法,微乳化、高剪切和非均相混聚技术,以风化煤和废弃塑料为主要原料,研制了集提供养分、固沙保水、改良土壤、修复荒漠化土壤作用于一体的3种多功能固沙保水剂,通过试验研究,优化出一组固沙保水剂.结果表明,该固沙保水剂的胶团粒径为20~60 nm,固结层抗压强度为5.30~16.10 MPa,抗冻融性能和耐老化性能良好,在风速15 m·min-1和25 m·min-1连续吹30 min、在风速30 m·min-1吹5 min均未见起尘及风蚀现象,抗风蚀性能显著.  相似文献   
107.
适用面广:强的纳米863生物助长器可广泛应用于种植、养、植、水产。  相似文献   
108.
为研究植物根表质膜与土壤溶液界面上的双电层结构对金属离子在质膜上吸附以及吸收的影响,从分子水平探讨质膜表面电势下金属离子与质膜的相互作用,建立了质膜与金属溶液的界面模型,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质膜界面K~+、Na~+、Ca~(2+)、Mg~(2+)等碱/碱土金属阳离子与Cu~(2+)、Cd~(2+)等重金属离子的结合与分布过程。通过对吸附构型、浓度分布等统计分析,发现阳离子在质膜表面主要与质膜头部的羰基和磷酸基团等极性基团结合;二价阳离子吸附作用比一价阳离子更为强烈,并造成质膜表面电势的反转,直接控制着扩散层中离子的分布特征。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与描述界面双电层结构的Gouy-Chapman-Stern(GCS)经典理论很好地吻合,可以从分子水平预测和解释金属阳离子与质膜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09.
为明确吉林省辽河流域畜禽养殖污染现状,优化调整产业养殖生产布局,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核算了畜禽粪便产生量和农田负荷量,并基于种养平衡理论进行畜禽养殖环境承载力分析。结果显示:2017年吉林省辽河流域畜禽粪便产生量达537.59万t,农田粪便平均负荷量为5.43 t·hm-2·a-1,其中辽源市区的农田粪便负荷量最大,为12.09 t·hm-2·a-1。畜禽养殖氮、磷环境承载力平均值分别为131.39 kg·hm-2和20.65 kg·hm-2,其中四平市区的氮环境承载力最小(78.64 kg·hm-2),辽源市区的磷环境污染风险值最大(1.08),东辽县的氮和磷污染风险等级均达到Ⅱ级。畜禽养殖环境承载力和粪便负荷风险评估表明,辽源市区畜禽粪便污染情况最为严重,该区域属于氮和磷污染中等风险区,已对农田环境产生了威胁,此外四平市区属于氮污染中等风险区和磷污染低风险区,东辽县属于氮和磷污染低风险区。流域内其余市县的畜禽养殖环境承载力和粪便负荷量则处于安全范围,对周围农田环境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110.
为探究外源氮素在酸性保护地黑土中的迁移活性,采用批量平衡吸附试验,研究了不同影响因素条件下氮素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氮素在酸性保护地黑土中的吸附过程分为快速、减速与平衡吸附3个阶段,准二级动力学联合Elovich方程能够描述供试土壤对氮素的吸附动力学特征;随氮素初始浓度的增加,供试土壤对氮素的吸附量先增加后趋于平衡;当环境温度升高,供试土壤对氮素的吸附量随之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由33.95 g/kg减少至19.9 g/kg时,其饱和吸附量下降了17.4%;吸附溶液中外源离子的加入将抑制土壤对氮素的吸附;对供试土壤进行碱化处理后能够促进土壤对氮素的固定,减少氮素流失。该研究结果可揭示氮素在酸性土壤中的环境行为,为减少地下水环境污染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