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105篇
  免费   1020篇
  国内免费   1748篇
林业   4249篇
农学   2506篇
基础科学   3010篇
  2211篇
综合类   18445篇
农作物   2455篇
水产渔业   1720篇
畜牧兽医   10332篇
园艺   3705篇
植物保护   1240篇
  2024年   310篇
  2023年   1060篇
  2022年   1011篇
  2021年   919篇
  2020年   1028篇
  2019年   1462篇
  2018年   1623篇
  2017年   788篇
  2016年   981篇
  2015年   1048篇
  2014年   2622篇
  2013年   1853篇
  2012年   2043篇
  2011年   1979篇
  2010年   1938篇
  2009年   2127篇
  2008年   1995篇
  2007年   1887篇
  2006年   1817篇
  2005年   1667篇
  2004年   1572篇
  2003年   1411篇
  2002年   1327篇
  2001年   1230篇
  2000年   1250篇
  1999年   1195篇
  1998年   1200篇
  1997年   1186篇
  1996年   1144篇
  1995年   1067篇
  1994年   1022篇
  1993年   966篇
  1992年   856篇
  1991年   781篇
  1990年   773篇
  1989年   598篇
  1988年   278篇
  1987年   255篇
  1986年   263篇
  1985年   251篇
  1984年   213篇
  1983年   195篇
  1982年   139篇
  1981年   151篇
  1980年   81篇
  1979年   53篇
  1965年   24篇
  1962年   25篇
  1959年   28篇
  1957年   3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为揭示北方农牧交错带地区马铃薯“水改旱”种植对其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选取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地区27个站点,基于站点的气象数据、土壤数据和管理数据驱动充分验证的APSIM-Potato模型,模拟分析农牧交错带地区灌溉和雨养马铃薯的耗水差异。结果表明:北方农牧交错带地区马铃薯种植连续灌溉10、20 a和30 a的产量分别为15 900~35 600、16 400~34 800 kg·hm-2和16 600~34 800 kg·hm-2,改为旱作后对应的产量分别为12 800~30 600、13 900~29 100 kg·hm-2和12 700~25 500 kg·hm-2;灌溉马铃薯产量均表现为西部较高,旱作马铃薯产量则为东部较高。连续灌溉10、20 a和30 a的播前1 m土层土壤含水量分别为163~388、161~394 mm和154~398 mm,改为旱作后分别下降31.8%、35.3%和36.9%。连续灌溉10、20 a和30 a后的地下水消耗量分别为5 360~21 330、8 910~4...  相似文献   
992.
疮痂病是薄壳山核桃上最具毁灭性的病害,带菌植物材料是传播疮痂病的重要来源。准确、灵敏、快速的检测方法可为该病害流行规律调查和防控提供有力的依据。本文通过比较薄壳山核桃疮痂病菌Venturia effusa及其近似种之间的ITS序列差异,设计了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建立了薄壳山核桃疮痂病菌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特异性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检测不同地区的薄壳山核桃疮痂病菌菌株,而对其近似种以及薄壳山核桃上的其他真菌均没有信号。本研究建立的检测方法对薄壳山核桃疮痂病菌DNA的最低检测限可达0.5 pg/μL。该方法用于田间样品检测时,检测时间仅需1 h,远快于常规的分离培养法。本研究建立的基于TaqMan探针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为薄壳山核桃疮痂病菌的快速检测和监测提供了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993.
充分了解围栏封育对植物群落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是合理制定草甸恢复和利用相关政策、促进当地畜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研究通过对西藏三江并流区封育2年的高寒草甸的群落样方调查与土壤理化性质测定,结果表明,比较自由放牧,围封后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分别提高26.24%和8.94%,但物种多样性指数略有下降;围封后土壤电导率、盐度和总溶解固体分别下降26.50%,29.03%,30.15%;围栏内地上生物量与土壤盐度、总溶解固体、电导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地下生物量与硝态氮、温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围栏外地下生物量与介电常数、体积含水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铵态氮呈显著正相关(P<0.05)。研究结果表明,2年短期围封对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及其土壤理化性质均有一定改善,可以作为应对草甸退化的干扰手段与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994.
本试验旨在研究胍基乙酸(GAA)对育成期公貂生长性能、脏器指数、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选用65日龄体重相近的育成期短毛黑公貂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貂。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200、400、600、800和1000 mg/kg GAA。预试期1周;正试期10周,分为试验Ⅰ期(第1~5周)和试验Ⅱ期(第6~10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饲粮中添加600 mg/kg GAA可显著提高试验Ⅰ期、试验Ⅱ期和试验全期平均日增重(ADG)(P<0.05),极显著降低试验Ⅰ期、试验Ⅱ期和试验全期料重比(F/G)(P<0.01),极显著提高试验全期体长(P<0.01);2)饲粮中添加600 mg/kg GAA可显著提高心脏指数(P<0.05),饲粮中添加800 mg/kg GAA可显著提高肾脏指数(P<0.05),饲粮中添加400 mg/kg GAA可极显著提高脾脏指数(P<0.01),饲粮中添加200 mg/kg GAA可显著降低肠体比(P<0.05);3)饲粮中添加200 mg/kg GAA可显著提高试验Ⅰ期粗脂肪(EE)和试验Ⅱ期磷(P)表观消化率(P<0.05),饲粮中添加200、400和600 mg/kg GAA可显著提高试验Ⅱ期粗蛋白质(CP)表观消化率(P<0.05),饲粮中添加400和600 mg/kg GAA可显著提高试验Ⅱ期钙(Ca)表观消化率(P<0.05),饲粮中添加800 mg/kg GAA可极显著提高试验Ⅰ期Ca表观消化率(P<0.01);4)饲粮中添加600 mg/kg GAA可显著提高试验Ⅰ期半胱氨酸(Cys)和缬氨酸(Val)表观消化率及试验Ⅱ期Val、酪氨酸(Tyr)和赖氨酸(Lys)表观消化率(P<0.05),极显著提高试验Ⅰ期精氨酸(Arg)和总氨基酸(TAA)表观消化率及试验Ⅱ期蛋氨酸(Met)、组氨酸(His)、Arg和TAA表观消化率(P<0.01)。综合分析生长性能、脏器指数、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建议育成期公貂饲粮中GAA的适宜添加水平为600 mg/kg。  相似文献   
995.
本研究为初步明确引起青贮玉米(Zea Mays L.)叶斑病的蠕形菌种类,采集疑似病斑叶片样本,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形态特征观察,ITS-rDNA序列和GADPH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分析及致病性测定。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142株病原菌为3属6种真菌,其中麦根腐平脐蠕孢(Bipolaris sorokiniana)和玉米生平脐蠕孢(B.zeicola)为优势病原菌,分别为77株和48株;其次为大斑病菌(Exserohilum turcicum)9株,疣状弯孢(Curvularia verruculosa)2株,新月弯孢(C.lunata)3株,穗状弯孢(C.spicifera)3株。致病性测定发现麦根腐平脐蠕孢和玉米生平脐蠕孢对青海省8个主栽青贮玉米品种均有致病性,其余4种病原菌的致病性各有差异。本研究初步明确引起青贮玉米叶斑病的蠕形菌种类及其致病性,为后续开展病害诊断及其综合防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6.
试验旨在对12个地方鸡种肌肉脂肪酸相对含量比较及因子分析。文章基于前人研究结果对12个地方鸡种(白耳鸡、狼山鸡、萧山鸡、北京油鸡、乌骨鸡、余干黑鸡、崇仁麻鸡、三黄鸡、康乐鸡、藏鸡、武定鸡、大围山鸡)的营养成及肌肉脂肪酸含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三黄鸡的系水力、剪切力、pH值均优于萧山鸡、白耳鸡、北京油鸡。藏鸡肉的粗脂肪含量明显高于其他11个鸡种。三黄鸡、白耳鸡及藏鸡氨基酸营养价值较高。乌骨鸡的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最高(44.96%),藏鸡的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最低(31.67%)。藏鸡的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最高(68.22%),狼山鸡和乌骨鸡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最低(54.34%、54.43%)。主成分分析获得的前6个主成分可以解释全部变异的69.153%,第1、2、3主成分分别解释总变异的27.352%、25.371%、16.431%。基于主成分值的系统聚类图将12个地方鸡种归为4大类,余干黑鸡、三黄鸡、康乐鸡、崇仁麻鸡聚为一类,北京油鸡、藏鸡、武定鸡聚为一类,萧山鸡、大围山鸡、狼山鸡、乌骨鸡聚为一类,白耳鸡为独立分支。研究表明,藏鸡、余干黑鸡、三黄鸡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明显高于饱和脂肪酸...  相似文献   
997.
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量大,秸秆饲料化是提高秸秆利用价值的重要方式之一。秸秆经物理、化学、生物方法处理后,能够提高其营养价值、适口性及利用率。合理开发秸秆饲料资源能够改善动物的生长性能、免疫功能、肠道菌群,提高养殖经济效益。目前秸秆加工技术已取得阶段性进步。因此,文章综述了秸秆的营养价值、饲料化处理技术以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以期为秸秆饲料化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8.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虾青素对鲈鱼生长性能、血清抗氧化和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选择健康、体重相近的鲈鱼48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鲈鱼。对照组鲈鱼投喂基础饵料,各试验组分别在鲈鱼基础饵料中添加50、100、150 mg/kg虾青素。预试期7 d,正式试验期60 d。结果显示,100 mg/kg组和150 mg/kg组鲈鱼末重和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50 mg/kg组鲈鱼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所有试验组鲈鱼的饵料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00 mg/kg组和150 mg/kg组鲈鱼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所有试验组鲈鱼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50 mg/kg组鲈鱼血清中溶菌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鲈鱼补体C3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饵料中添加虾青素可改善鲈鱼的生长性能、抗氧化功能与免疫...  相似文献   
999.
坡缕石具有“千土之王”“万用之土”的美誉,可作为饲料原料或添加剂使用,在动物生产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文章对其生物学功能和在动物生产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对其开发利用提供借鉴资料。  相似文献   
1000.
热应激严重影响了羊产业的高效健康发展,本试验旨在利用环控舱研究热应激对断奶绵羔羊生长性能、抗氧化性能和瘤胃菌群结构的影响。选取12只断奶羔羊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温度21.5℃,湿度60%)和热应激组(温度33.5℃,湿度60%),分别饲养于两个环控舱,单栏饲养,试验周期14 d,试验末检测羔羊的生长性能、抗氧化酶活性、热应激蛋白水平和瘤胃菌群多样性。结果表明:1)热应激条件下,羔羊日采食量(ADFI)和日增重(ADG)均表现出显著性降低(P<0.05),较对照组分别降低28.38%和41.12%,料重比(F/G)较对照组提高33.13%。2)热应激条件下羔羊的血清抗氧化性能下降,总抗氧化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丙二醛含量显著上升(P≤0.05);3种热应激蛋白(HSP60、HSP70和HSP90)含量均表现出显著性增加(P<0.05),较对照组分别提高1.19、1.47和1.39倍。3)热应激影响了羔羊瘤胃菌群的多样性和丰度。热应激条件下,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且拟杆菌门(B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