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3篇
农学   17篇
  19篇
综合类   27篇
农作物   11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通过对酒埠江风景区的旅游资源进行SWOT分析,表明该风景区优势与劣势并存,机遇和威胁同在。合理定位,采取正确的营销策略,调整旅游市场开发方向,改善景区的基础设施以及遏制污染保护旅游环境等是酒埠江风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2.
不同品种乌龙茶种植后土壤肥力和茶叶品质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以毛蟹(C.sinensis cv.Maoxie)、本山(C.sinensis cv.Benshan)、梅占(C.sinensis cv.Meizhan)3个乌龙茶品种为研究对象,分析不施肥条件下茶树根部土壤养分随种植年限的变化,以及茶叶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茶树的根部土壤p H值均随茶树种植年限的增长而呈现下降趋势。不同茶树根部土壤的有机质及有效磷含量达到Ⅰ级肥力;0年取样的茶树土壤碱解氮含量为Ⅰ级肥力,不施肥种植1~2年后均为Ⅱ级肥力;土壤速效钾含量在茶树0年取样时为Ⅰ级肥力,不施肥种植1年后毛蟹根部土壤为Ⅲ级肥力,本山和梅占则为Ⅱ级肥力,2年后均为Ⅲ级肥力。茶树叶片品质分析结果表明,随着不施肥种植时间的延长,茶叶中茶多酚、茶氨酸、咖啡碱的含量呈现下降趋势。同一种茶树在不同种植年限间,茶多酚含量的变化较为微弱,而茶氨酸、咖啡碱含量则呈显著差异。不同种植年限下茶树叶片中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与表没食子儿茶素含量及其品质指数均随着不施肥种植时间的延长而呈下降趋势,且同一种茶树不同种植年限间的变化率均呈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3.
不同树龄茶树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不同种植年限黄金桂茶树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茶树树龄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茶树根际土壤中与养分循环相关的酸性磷酸酶、脲酶、蔗糖酶活性随着茶树树龄的增加而上升,且与茶树树龄呈显著正相关,中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则相反;茶树根际土壤中与抗性相关的多酚氧化酶活性随着茶树树龄的增加而上升且与茶树树龄呈显著正相关,而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脱氢酶活性则呈下降趋势,与茶树树龄呈显著负相关。土壤酶对茶树树龄的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土壤酶响应茶树树龄变化的趋势为过氧化氢酶脲酶脱氢酶蔗糖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酸性磷酸酶中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可见,在茶树生产管理过程中应适当提高磷肥的施用量,老茶树应当加强土壤松耕,以提高土壤中抗性酶活性。  相似文献   
64.
酚酸类和萜类是水稻化感作用研究中研究较多、争议较大的2大类化感物质,但目前有关水稻根系分泌物的研究多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本文以国际公认的强化感水稻‘PI312777’和弱化感水稻‘Lemont’为材料,以未种植水稻的土壤为对照,研究了其在田间旱育条件下,不同土壤水分状态(旱地和湿地)时,根际土壤酚酸类和萜类物质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水分条件下不同化感潜力水稻品种和对照根际土壤中酚酸类物质和萜类物质的组成较为相似,但各物质含量存在一定差异。适度旱胁迫下,各处理根际土壤中所检测到的咖啡酸、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阿魏酸和肉桂酸5种酚酸类物质及总量均有提高,其中强化感水稻‘PI312777’根际土壤中5种酚酸类物质提高最显著,比CK湿地处理提高2.84倍;在各处理根际土壤共检测到的27种萜类物质中,17种是含氧单萜;干旱胁迫导致各处理根际土壤单萜烯、含氧单萜、含氧倍半萜和总萜变化程度和变化趋势不同,单萜烯相对含量在强化感水稻‘PI312777’根际土壤中明显提高,而在弱化感水稻‘Lemont’和对照根际土壤中则降低。本文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由此导致2种水稻田间化感抑草效果差异的原因与机制。  相似文献   
65.
壳聚糖包膜龙眼对其果皮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浓度的脱乙酰壳聚糖为主要原料,研究其在常温下(28~37℃)对"乌龙岭"龙眼的保鲜效果及其对龙眼果皮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壳聚糖包膜的龙眼贮藏后,龙眼的褐变率、腐烂率和失水率明显降低,且可保持较高的商品率;此外包膜后,龙眼果皮的细菌和真菌数量受到抑制。进一步分析发现,包膜处理龙眼,可减缓其果皮叶绿素含量的减少,抑制龙眼果皮相对电导率、多酚氧化酶活性和胡萝卜素含量的上升。当脱乙酰壳聚糖的体积分数为95%时,对龙眼的保鲜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6.
玉米温热杂交种穗部性状基因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6个世代平均值分析的方法,对温带与热带、亚热带自交系间3个杂交组合的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和穗粒重进行了遗传研究.结果表明:温带与热带自交系间杂交种5个穗部性状的遗传变异中,加性效应、显性效应起主导作用,两者合计占总遗传变异的74 4%~93 5%.上位效应普遍存在,平均上位效应占总遗传变异的6 5%~25 6%,5个穗部性状的遗传均不符合加性-显性模型,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模型.所考察的性状按超亲优势大小依次为:穗粒重、行粒数、穗长、穗粗和穗行数.各性状基因效应分析表明,在温热杂交种的遗传中,加性效应、显性效应均是正向效应,加性×加性互作多为正值,加性×显性、显性×显性多呈负向效应,但显性×显性互作在穗粒重的遗传中呈正向效应.  相似文献   
67.
不同树龄茶树叶片氨基酸含量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树龄黄金桂茶树叶片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树龄对茶树叶片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茶树叶片中必需的水解氨基酸及游离氨基酸含量随着茶树树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不同树龄间达到显著差异。水解氨基酸中有5个非必需氨基酸随着茶树树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余5个差异不显著,而游离氨基酸中有8个氨基酸在茶树树龄为1年时最低,随后呈上升趋势,而6、9、15年茶树叶片中的8个氨基酸含量变化差异不显著。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树龄茶树叶片的水解氨基酸与游离氨基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氨基酸总量分析结果表明,当茶树树龄达到9年时茶树叶片的必需、非必需水解氨基酸总量及水解氨基酸总量最高。当茶树树龄达到6年时茶树叶片的必需、非必需游离氨基酸总量及游离氨基酸总量最高。  相似文献   
68.
不同水土保持措施下径流小区降雨与产流产沙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冀北山区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因此在该区域开展水土保持研究非常有必要。通过在河北滦平县平坊小流域布设荒草地、山杏、刺槐、油松4种径流小区,并分析了2004-2005年降雨、小区产流量、产沙量、入渗率变化。结果表明:该区次降雨多为小雨和中雨,次降雨强度主要集中在<10 mm/h范围内;4种小区中产流产沙总量大小为:荒草地小区>山杏小区>刺槐小区>油松小区,且相同降雨条件下,荒草地产流产沙量明显高于其它3种小区,4种小区平均入渗率依次为65.07%,88.36%,90.16%,90.03%。说明鱼鳞坑整地,然后种植山杏、刺槐、油松等措施能够有效拦蓄径流泥沙。  相似文献   
69.
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低氮条件下化感与非化感水稻异戊二烯代谢途径中关键酶基因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与正常氮条件下相比,低氮条件下化感和非化感水稻与萜类物质合成相关的12个关键酶基因表达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化感水稻PI312777有6个基因表达下调,6个基因则上调;而非化感水稻Lemont有7个基因表达下调,5个基因表达上调。在供氮条件从高向低改变的过程中,两水稻中有11个基因的表达行为(上调或下调)相同,从分子水平上,证实了它们萜类代谢相关基因在响应供氮环境变化的行为生态上是相同或相似的。低氮引起两水稻催化生成与化感物质相关的单萜、倍半萜、二萜、三萜类物质的合成酶基因表达量均显著下降,从而认为营养胁迫引起水稻化感抑草作用增强与萜类物质代谢变化无关。还讨论了营养胁迫引起萜类物质代谢变化与内源激素合成和生长速率减缓的关系,认为水稻甲羟戊酸代谢途径支路中3-羟基-3-甲基戊二单酰CoA合酶、3-羟基-3-甲基戊二单酰CoA还原酶和甲羟戊酸激酶相关基因表达量不同程度的上调,维持了生长所必需的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70.
福建安溪县新老茶园主要危害性杂草密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控制茶园杂草,于2012—2014年调查了福建省安溪县主要产茶区新、老茶园的杂草密度与种类及其生活型。杂草密度调查结果表明:新茶园的杂草主要有27种,老茶园33种;种类分析结果表明:新、老茶园中的杂草以菊科、大戟科、禾本科占比最高,分别为新茶园中菊科杂草占22.22%、大戟科11.11%、禾本科25.93%;老茶园中菊科杂草占12.12%、大戟科12.12%、禾本科18.18%;生活型分析结果表明:新、老茶园中均以一年生杂草为主,新茶园中一年生杂草占77.78%,老茶园占69.70%。调查结果表明,新茶园的杂草主要组成为狼尾草+狗尾草+马唐,老茶园则为狼尾草+牛筋草+马唐,新、老茶园杂草以禾本科、一年生杂草为主。研究结果为该地茶园杂草多样性分析提供基础数据,为今后茶园杂草的综合防治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