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6篇 |
免费 | 3篇 |
国内免费 | 39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5篇 |
农学 | 39篇 |
基础科学 | 13篇 |
9篇 | |
综合类 | 147篇 |
农作物 | 40篇 |
水产渔业 | 11篇 |
畜牧兽医 | 25篇 |
园艺 | 5篇 |
植物保护 | 4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17篇 |
2012年 | 24篇 |
2011年 | 19篇 |
2010年 | 17篇 |
2009年 | 26篇 |
2008年 | 45篇 |
2007年 | 32篇 |
2006年 | 16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浅谈高校图书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历史任务,高校图书馆应积极参与.文章论述了高校图书馆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必要性,进一步探索其为农村和农业服务的新路子、新举措. 相似文献
42.
一种用于形成1 kb阶梯DNA分子量标准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了2个用于产生DNA分子量标准的载体pTLK3和pTLK5.pTLK3由1.0,2.0,4.0和5.0 kb 4个部分组成,经ApaI完全酶切后再用EcoRI部分酶切,可以得到1.0~8.0 kb以及12.0 kb的条带.pTLK5由3.0,0.5和1.5 kb 3个部分组成,用EcoRI完全酶切将得到3.0,0.5和1.5 kb 3种大小的片段.将pTLK3和pTLK5的酶切产物混合,得到1.0 kb阶梯的DNA分子量标准,其条带分别为0.5、1.0、1.5、2.0、3.0、4.0、5.0、6.0、7.0、8.0、12.0 kb的条带.此分子量标准适合0.5~8.0 kb的DNA的分子量测定.适用范围较广. 相似文献
43.
灌水对不同穗型小麦碳氮代谢及籽粒灌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给小麦节水栽培实践提供参考,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灌水次数对大穗型小麦品种豫麦66与多穗型小麦品种豫麦49碳氮代谢及籽粒灌浆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灌水次数可以提高旗叶硝酸还原酶(NR)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灌浆中后期豫麦66较豫麦49具有明显优势。随着灌水次数增加,旗叶和籽粒可溶性糖含量在灌浆前期降低,而在灌浆后期籽粒可溶性糖含量升高,旗叶则表现相反。籽粒淀粉积累速率在灌浆前期随灌水次数增加而降低,但在灌浆后期则与之相反。籽粒灌浆速率呈单峰曲线变化,增加灌水次数,积累高峰期推迟,且前期慢,后期快,在花后35 d豫麦66在灌一水、灌两水和灌三水处理下籽粒灌浆速率分别为0.96、1.24和1.07 mg/d,而豫麦49分别为0.94、0.39和0.36 mg/d。豫麦66与豫麦49号相比,旗叶可溶性糖含量在灌浆中后期较低,淀粉及籽粒积累速率的峰值出现较晚但持续时间较长,表明大穗型品种同化物外运能力和库活性较强,灌浆进程稳健。 相似文献
44.
45.
深耕改善砂姜黑土理化性状提高小麦产量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为探明砂姜黑土农田适宜的耕作方式,进一步挖掘砂姜黑土生产潜力,发挥地域资源优势,以周麦27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设置免耕、旋耕(15 cm)、深耕(30 cm)3种耕作方式,研究了耕作方式对砂姜黑土农田土壤容重、有机碳含量、无机氮含量以及小麦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麦苗期和成熟期,3种耕作方式处理间0~10 cm土层土壤容重差异不显著(P0.05),但深耕处理显著降低10~30 cm土层土壤容重(P0.05)。在小麦苗期、越冬期、拔节期、开花期和成熟期,3种耕作方式对0~2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规律不明显,但深耕处理明显增加20~4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20~40 cm土层土壤铵态氮含量均为深耕旋耕免耕。与免耕处理相比,深耕处理通过增加小麦穗粒数和千粒质量,最终促使籽粒产量增加16.33%。综上所述,在该试验条件下,在秸秆还田的基础上,小麦季30 cm深耕处理可以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进而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可作为砂姜黑土农田适宜的耕作方式。 相似文献
46.
47.
土壤质地对小麦旗叶部分生理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给小麦高产优质栽培和生态区划提供依据,在黏、壤、砂三种土壤质地池栽条件下对豫麦49旗叶硝酸还原酶活性、全氮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旗叶硝酸还原酶活性在开花15 d之后砂土地均低于其他两种土壤质地,黏土条件下种植的较高;旗叶可溶性糖含量表现为砂土>黏土>壤土;旗叶可溶性蛋白含量开花15 d之后及整个灌浆期间旗叶全氮含量均表现为黏土>壤土>砂土;花后35 d至成熟粒重表现为壤土>砂土>黏土,成熟时粒重为壤土46.10 mg,砂土43.59 mg,黏土41.05 mg. 相似文献
48.
冬小麦花期生理形态指标与卫星遥感光谱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提高冬小麦花期长势遥感监测的精确性与普适性,在集丘陵地、河滩地及平原地为一体的冬小麦种植区域设计了田间试验,利用卫星影像信息结合地面GPS定点试验数据,在分析利用遥感技术监测冬小麦花期LAI和生物量两个主要群体长势指标可行的基础上,对卫星遥感光谱信息与冬小麦花期的主要生理生化指标(叶片叶绿素含量、叶片类胡萝卜素含量、叶片水分含量和叶片氮素含量)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与LAI、叶片氮素含量和叶片水分含量的相关性较好,RVI(比值植被指数)与生物量和叶片类胡萝卜素含量的相关性较好,GVI(绿度植被指数)与叶片叶绿素含量的相关性较好,且均达到显著水平.说明NDVI、RVI及GVI是较为理想的可用于监测冬小麦花期生理形态指标的敏感遥感指数.进一步以这些敏感遥感指数作为因变量建立了冬小麦花期生理形态指标的遥感监测模型.利用本模型可以反演多个生理形态指标,便于对冬小麦花期的长势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与判断. 相似文献
49.
遗传和环境因素对不同冬小麦品种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明确遗传和环境因素对小麦品质的影响,选用6个有代表性的冬小麦品种(豫麦34、藁麦8901、豫麦49、豫麦70、洛阳8716和豫麦50)在河南省五个纬度点(32°N~36°N)种植,研究了品种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与冬小麦品质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遗传因素对硬度、出粉率、耐揉指数、断裂时间的影响较大,而环境因素对灰分、沉淀值、容重有显著影响。由南向北随着纬度的升高,灰分、沉淀值呈减少趋势,容重呈增加趋势。小麦不同品质性状受气候因子的影响程度不同,其中硬度、灰分、沉淀值、容重均与小麦生育后期5月份的主要气象因子呈显著相关。因此,小麦生育后期的田间管理应充分考虑气象因素,以改善小麦品质。 相似文献
50.
钾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三大营养元素之一。高亲和性钾转运蛋白(HAK)能加强植物在缺钾胁迫时钾的吸收和转运。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小麦
TaHAK1基因在缺钾胁迫条件下显著上调表达,并筛选得到可能调控 TaHAK1基因表达的上游转录因子基因 TaHIPP32,但这两个基因在缺钾胁迫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首先对 TaHIPP32基因进行了系统发育和亚细胞定位分析,然后利用双荧光素酶验证 TaHIPP32和 TaHAK1基因的互作,并以河南省大面积推广的小麦品种百农207为试验材料,利用大麦条纹花叶病毒诱导基因沉默(BSMV-VIGS)技术分析缺钾胁迫处理下 TaHIPP32基因沉默对小麦植株的影响。系统发育和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 TaHIPP32基因与水稻 OsHIPP33基因的亲缘关系最近,且其编码的蛋白定位于细胞膜上。双荧光素酶试验表明,TaHIPP32蛋白能够与 TaHAK1基因启动子互作。通过BSMV-VIGS技术瞬时沉默 TaHIPP32基因,发现该基因沉默后,小麦植株对缺钾胁迫更为敏感,植株生长受到抑制,干重显著降低,丙二醛(MDA)含量显著提高;缺钾胁迫处理下,沉默 TaHIPP32基因的植株中, TaHAK1和 TaHIPP32基因的表达均被抑制,且植株体内钾元素从地下部到地上部的转移系数显著降低,说明 TaHIPP32基因通过调节 TaHAK1基因的表达来影响植株体内钾元素的转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