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21篇
农学   22篇
基础科学   5篇
  18篇
综合类   103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46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为挖掘小麦产量相关性状的优异等位变异,利用筛选的106对多态性SSR标记扫描236份小麦种质资源组成的自然群体,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利用106对引物共检测到874个等位变异,每对引物平均为8.24个,变化范围为2~23个;主要等位变异频率的变化范围为0.177~0.987,平均为0.545;多态性信息指数(PIC)的变化范围0.026~0.895,平均0.550。采用混合线性模型对4个环境的株高、穗长、主穗粒数、单株穗数和千粒重进行关联分析后,共关联到20对SSR标记,有26个显著关联位点(P0.01),其表型解释率范围为6.25%~18.97%。其中,标记 Xgwm164(1A)在4个环境下均与株高显著关联;Xgwm55(6D)同时与株高和穗长两个性状显著关联; Xwmc415(5B)在2个环境下与单株穗数显著关联。通过对等位变异表型效应的解析筛选出各关联位点的优异等位变异,包括可以降低株高4.24cm的优异等位变异 Xgwm164-1A_(118)、可以增加穗长0.75cm的优异等位变异 Xgwm429-2B_(207)、可以增加单株穗数1.07个的优异等位变异 Xwmc415-5B_(154)、可以增加主穗粒数1.93粒的优异等位变异 Xgwm232-1D_(138)及可以增加千粒重0.92g的优异等位变异 Xgwm610-4A_(170)。  相似文献   
72.
科学施肥是提高土壤肥力和增加作物产量的主要途径。研究长期不同肥料运筹对丘陵地区低产田土壤肥力及稻麦产量的影响,旨在为江苏丘陵地区复垦土壤建立高效培肥模式提供科学依据。试验于2012~2020年在江苏省仪征市开展,研究了6种不同肥料运筹方式对耕地土壤pH值、土壤容重、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和稻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处理相比,其他施肥处理均能改善土壤性状,提高作物产量。其中,平衡施肥配施秸秆还田和腐熟剂处理对土壤pH值和土壤容重影响最大,处理后土壤pH值由6.2提高至6.4,土壤容重由1.39 g/cm3降低至1.34 g/cm3。与不施肥相比,其他处理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显著增加了61.5%~176.9%、73.0%~262.2%、67.6%~103.3%;小麦和水稻平均产量分别增加了18.8%~111.9%和29.2%~137.6%。不同肥料运筹中,平衡施肥配施有机肥处理的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及作物产量最高,其次是平衡施肥配施秸秆还田加腐熟剂处理。综上所述,在江苏省丘陵地区,平衡施肥配有机肥处理效果最佳,能够有效改善丘陵地区的土壤性状,提升土壤肥力,增加稻麦产量。  相似文献   
73.
日光温室西葫芦株型及其对产量形成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近年来国内外广泛栽培的8个西葫芦品种为试材,在日光温室中对影响西葫芦株型的14个形态指标进行研究,分析了影响西葫芦株型的主要形态指标,探讨了西葫芦株型对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反映西葫芦株型的主要指标是株高、茎节长、平均叶面积、功能叶片数和叶片倾角;通过聚类分析把参试品种分为两类4个亚类,即矮蔓Ⅰ(Ⅰ1和Ⅰ2)和半矮蔓Ⅱ(Ⅱ1和Ⅱ2)。株型对西葫芦产量形成有较大影响,半矮蔓品种总产量显著高于矮蔓品种,产量差异主要在生育后期形成。通径分析表明茎节对产量具有较大调节作用,功能叶片数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达1.2380。在日光温室高产西葫芦育种和栽培中,要注重构建功能叶片数达12片以上、平均叶面积达700~800cm2、节间长平均在3.3cm左右、上层叶倾角在45°~66°之间的株型,以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74.
通过麦后旱直播稻施氮量18 kg/667m2不同运筹方式的试验研究,初步明确麦后旱直播稻不同生育时期氮素运筹方式,基肥:蘖肥:穗肥的质量比例以4:3:3为宜.  相似文献   
75.
根据北京、天津、太原、石家庄近60 a冬小麦生育期降水量数据,综合运用多年趋势线、3 a滑动平均值法、Hurst指数法、M-K突变分析法,对该地区冬小麦生育期降水量进行分析,同时使用加权马尔可夫链对降水量进行预测,目的是了解华北地区冬小麦生育期自然降水的变化趋势,并对未来降水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近60 a来,冬小麦生育期降水量略呈下降趋势,且各站点差异较大,下降幅度从高到低排序为天津>北京>太原>石家庄。Hurst指数均大于0.5且都接近0.5,表明各站点未来降水变化均具有持续性,但持续性不强。通过M-K突变分析可知,降水突变年份可能出现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但近年来各地区生育期降水量基本上均呈下降趋势。构建了马尔可夫链降水预测模型,预测精度都在20%以内,完全符合预测标准。比较预测的未来5 a的降水量与之前年份的降水量发现,未来华北地区冬小麦生产区生育期降水量均呈下降趋势,但下降持续性不强。  相似文献   
76.
为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选育抗旱高产小麦品种提供基础,以小麦旱选10号/鲁麦14 DH群体为材料,在干旱胁迫及正常灌溉两种水分条件下于2010年和2011年考察小麦主茎结实小穗数,通过采用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复合区间作图法分析其QTL,研究控制小麦结实小穗数的数量性状基因。共检测到7个加性QTLs和2对上位性QTLs。加性QTL的LOD值介于2.56~5.08之间,分别位于2D、4A、6A和6B染色体上,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为7.19%~13.65%;上位性QTL的LOD值分别为5.24和5.47,分别位于3A和6B与4B和5B染色体上,对表型贡献率分别为13.71%和17.93%。其中QFns-6A-2于2010年正常灌溉和2011年两种水分条件下均被检测到,可用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相似文献   
77.
从土壤中筛选出1株产絮凝剂的菌种KLE-1,采用BIOLOG菌种鉴定仪鉴定该菌株为产气肠杆菌(Enterobactet aerogenes)。该菌株培养产生的絮凝物质主要存在于发酵液中;絮凝剂以粉末状态存在时,在室温下放置50 d以后絮凝活性仪下降14.1%;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浊液絮凝的最适宜pH值为7.0~8.0,即中性偏碱性条件,Ca2+,Al3+,Mg2,Na和Fe3+等金属阳离子均有助于絮凝作用。  相似文献   
78.
鲜天麻蜜膏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鲜天麻蜜膏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①王曙光1曹东1杨小洁1贺天振鲜天麻蜜膏,是云南金沙江蜜蜂养殖场贺尔康保健食品厂,用昭通地产优质蜂蜜和蜂王浆配以本地鲜天麻和云南产三七等名贵中药材研制成的膏滋剂保健中药。本实验观察了该药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1材料C57...  相似文献   
79.
<正>湟中县畜牧业总产值平均每年以12%以上的速度增长,畜牧业人均纯收入平均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2009年湟中县畜牧业总产值达到6.24亿元,畜牧业人均纯收入达到746元,肉、蛋、奶、毛产  相似文献   
80.
本文对〔(亚×比 )×海〕① 三种杂种回交后代BC4F1 花粉粒的形态及其在人工培养基上的萌发率 ,以及授粉 2 4h、48h后有花粉管的胚珠数进行了研究 ,并与海岛棉自交做比较 ,结果发现BC4F1 的花粉粒 59 3%都是不正常的 ,因而在人工培养基上的萌发率仅达 8 1 % ,约是海岛棉花粉粒萌发的 1 /4。而且有花粉管的胚珠数 ,授精后 2 4h为 2 0 4% ,48h为 32 9% ,约是海岛棉自交的1 /2。此外还对其植株进行了调查 ,从育性角度上讲可分为三种类型 :可育株 (2 6 7% )、不完全可育株 (2 6 7% )、不育株 (46 7% )。这说明了尽管A、G、(AD)染色体组间亲缘关系甚远 ,杂种高度不育 ,但用多次回交的育种技术 ,可使三种杂种随着回交次数的增加而育性逐步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