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34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9篇
  10篇
综合类   29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水肥耦合处理对竹叶花椒生长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水肥耦合处理对竹叶花椒幼苗生长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制定适宜的水肥管理措施促进竹叶花椒生长.【方法】设计土壤含水量(田间持水量(FWC)分别为20%,40%,60%和80%)、氮肥(0,75,150和300 kg/hm~2)、磷肥(0,30,60,120 kg/hm~2)和钾肥(0,75,150,300 kg/hm~2)4因素4水平16个处理的正交试验,通过盆栽控制试验,研究水肥耦合处理对竹叶花椒幼苗生长、土壤水解酶(蔗糖酶、脲酶和磷酸酶)和氧化还原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结果】竹叶花椒幼苗地径、苗高和生物量,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土壤水解酶和氧化还原酶活性均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磷肥或钾肥施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竹叶花椒幼苗生长与土壤酶活性呈显著相关,生长隶属度与土壤酶活性隶属度呈显著相关(P0.05).【结论】土壤含水量为62.0%FWC及氮、磷和钾施肥量分别为253.9 kg/hm~2,55.0 kg/hm~2和81.1 kg/hm~2,对提高竹叶花椒土壤肥力和苗木生长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2.
众所周知,肉鸡一旦发生呼吸道病其治愈率不到10%,其最终结局,一是形成气囊炎伴随终身,影响生长和料肉比;二是继发流感引起高死亡率,造成很大经济损失。因此,防控呼吸道疾病需认真对待,从早做起。  相似文献   
43.
44.
通过查阅文献和利用平通河流域的固定样地观测资料,对该流域主要树种的冠层截留、枯枝落叶层持水、土壤蓄水和蒸散发的数量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以此为指标对该流域防护林调整前后林种水资源的利用情况进行了定量对比分析。分析表明:在对平通河流域防护林进行调整布局后,蓄水量从原来的37 912万m3减为37 135 m3,而蒸散发从21 344 m3增加到22 304万m3。通过估算,调整成林后流域内经济效益增加1.63亿元,调整后更有效地利用了流域水资源,增加了流域内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45.
无刺花椒新品种‘汉源无刺花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源无刺花椒’是在四川省汉源县境内选育出的优良乡土花椒新品种。植株苗期、幼树期有刺,盛果期果枝无刺,树干和主侧枝上刺稀少或近无。花椒粒大皮厚,挥发油含量高,麻味浓烈,香气纯正。树体易更新复壮。适应性和抗逆性强,丰产和稳产性好。适于年均温16 ℃左右,年日照时数1 400 h左右,年降雨量700 ~ 1 000 mm,土壤pH 4.5 ~ 8.0的花椒适生区种植。  相似文献   
46.
为了改善现有低效防护林分,于2006年选择四川绵阳官司河流域的柏木纯林、松柏混交林和马尾松纯林3种典型低效林分,各设置3个25 m×40 m的样地,再将每个样地划分为6个10 m×10 m小样地,对其中5个小样地采伐相同株数的原有乔木,并在采伐窗内分别补植香樟、台湾桤木、栓皮栎、窄冠刺槐、葛藤,1个样地作为对照,开展“开窗补阔”改造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柏木纯林、松柏混交林、马尾松纯林林下灌木和草本的平均盖度分别比对照高40.88%~55.13%、42.62%~52.53%、45.33%~54.73%和22.89%~54.56%、7.16%~33.78%、21.15%~57.82%。不同改造模式的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其中,灌木物种丰富度比对照高26.67%~75.00%,Shannon-Wiener指数比对照高17.89%~38.06%;草本物种丰富度比对照高30.00%~100.00%,Shannon-Wiener指数比对照高12.52%~34.65%。2)土壤物理性质得到改善。柏木纯林、松柏混交林、马尾松纯林不同改造模式土壤容重分别比对照低14.31%~16.47%、10.92%~13.77%、7.00%~9.41%;土壤总孔隙度分别比对照高12.27%~16.93%、11.43%~15.53%、13.46%~18.09%。3)从不同森林类型不同补植树种效果来看,香樟、台湾桤木、栓皮栎和窄冠刺槐均可用于在柏木林中补植,但立地条件差的林分中以补植栓皮栎为宜。马尾松纯林中应补植香樟和栓皮栎,但补植香樟时应选择土层较厚,土壤含水量较高的林分,所有补植的苗木应以2年生大苗为宜。  相似文献   
47.
通过对华北平原小麦–玉米轮作农田生态系统18年田间施肥试验,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耕层(0—20 cm)土壤腐殖质及活性腐殖质组分碳和氮的影响。试验设化肥NPK不同组合(NPK、NP、NK、PK),全部施用有机肥(OM),一半有机肥+化肥NPK(1/2OMN)及不施肥(CK)共7个处理。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均能在不同程度上增加土壤腐殖质(胡敏酸、富里酸和胡敏素)及活性腐殖质(活性胡敏酸和活性富里酸)组分碳和氮含量,提高可浸提腐殖质(胡敏酸和富里酸)及活性腐殖质组分碳和氮分配比例;但施肥对土壤活性腐殖质组分碳和氮含量的增加率均分别高于腐殖质组分碳和氮。各处理土壤腐殖质及活性腐殖质组分碳和氮含量均为OM处理最高,且有机肥与化肥NPK配施高于单施化肥各处理;而化肥处理中NPK均衡施用效果最好。说明施用有机肥、有机肥与化肥NPK配施及化肥NPK均衡施用是增加土壤腐殖质及活性腐殖质组分碳和氮的关键;活性腐殖质组分碳和氮较腐殖质组分碳和氮对施肥措施的响应更灵敏。  相似文献   
48.
为了解坡耕地转变为藤椒林地后土壤分散性、分形维数和肥力特征,探讨土壤分形维数与肥力的相互关系,为坡地退耕种植藤椒和土壤管理提供参考,以川东丘陵区坡耕地退耕后种植形成的3 a(TJ-3)和5 a(TJ-5)藤椒林及对照农耕地(CK)为对象,采集0~20 cm土层样品,测定土壤微团聚体组成、颗粒组成、养分含量、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运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藤椒种植对土壤分散性和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坡耕地转变为藤椒林地后,土壤微团聚体组成中2~0.02 mm粒级颗粒含量增加,<0.02 mm粒级颗粒含量降低。土壤结构性颗粒指数、团聚状况、团聚度、物理稳定性指数,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细菌、真菌、放线菌和总微生物数量,蔗糖酶、脲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颗粒分形维数和肥力综合值均随种植年限延长而增加;相反,土壤分散率、侵蚀系数、分散性综合值和微团聚体分形维数随种植年限延长而降低。土壤分散性综合值和微团聚体分形维数与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及土壤肥力综合值均呈显著相关性(P<0.05)。说明种植藤椒促进土壤较小粒级的微团聚体向较大粒级微团聚体聚合,改善土壤微团聚体组成,增加土壤结构稳定性。土壤分散性综合值和微团聚体分形维数可以作为坡地退耕后土壤肥力变化的综合性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49.
光叶子花茎段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其植株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光叶子花(Bougainvillea glabra Choisy) 茎段愈伤组织的诱导及植株再生。结果表明:愈伤组织诱导以MS +BA 3.0 mg·L -1 + 2,4-D 0.2 mg·L-1 +NAA 0.1 mg·L-1培养基最好, 茎段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和分化率分别达78.2%和25.6%。不定芽的产生有两种类型: 直接从茎段基部诱导产生不定芽和茎段基部形成大块愈伤组织后再从愈伤组织上分化出不定芽。丛生苗诱导以MS +BA 2.0 mg·L-1 +NAA 0.1 mg·L-1为培养基, 增殖倍数可达5.4, 当培养基中BA 3.0 mg·L-1和2,4-D 0.5~1.0 mg·L-1时再生植株会出现叶片变异现象。MS+ BA 0.2 mg·L-1 + GA3 0.5 mg·L-1 +NAA 0.1 mg·L-1培养基对有效苗培养具有较好的效果; 生根诱导以MS +NAA 3.0 mg·L-1培养基诱导率最高, 为88.3%。  相似文献   
50.
对四川盆地北部湿地松人工林小气候特征进行了定位观测研究,并以空旷地为对照揭示湿地松林四季对小气候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林内平均气温和最高气温均低于林外,最低温则相反高于林外,林内一天中大部分时间都存在逆温现象;(2)林内空气相对湿度高于林外,白天空气相对湿度自林冠层顶部向下递增,而夜间冠层顶部和林内下部高、中部低;(3)林内土壤温度低于林外,而林内表层土壤湿度高于林外;(4)林内风速小于林外,且自林冠层顶部向下递减;(5)林内蒸发量和降水量小于林外,林冠层对降水的截留率随降雨量的增大而减小;(6)林内CO2浓度白天自林冠层顶部向下递增,而夜间则是林内下部和冠层顶部高、林内中部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