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2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3篇
  3篇
综合类   20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应用生物活性追踪法对香椿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生物活性追踪法,将香椿老叶甲醇提取物划分为4个不同极性部位,通过测定其总还原力、1,1-二苯基-2-苦基-肼(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三价铁还原抗氧化能力(FRAP)测试值,确定香椿老叶提取物抗氧化活性及其组成.结果表明:香椿老叶提取物中的强抗氧化活性物质主要集中在乙酸乙酯部位,该部位的总还原力相当于467.53mg/gVc的总还原值,FRAP值相当于10578μmol/g硫酸亚铁的FRAP值,质量浓度50mg/L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92.84%,均比同浓度的2,4-二叔丁基甲基苯酚(BHT)强.相关性研究表明,香椿老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主要在于其含有较高的黄酮类化合物所致.TLC和HPLC分析表明:香椿老叶提取物强抗氧化活性物质主要由4个黄酮-糖苷类化合物组成.  相似文献   
32.
对山东济南、天津宝坻、河南西峡、河南卢氏、河南郑州、河南确山、河南焦作、江苏沭阳、江苏南京、云南曲靖10个种源香椿的抗寒性和抗虫性进行观测,对叶产量和叶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种源香椿的抗性不仅与其遗传性有关,还与种源地纬度、气候等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南方种源的香椿叶产量高于北方,叶总黄酮含量随季节变化,在9月份达到最大值。香椿各种源之间叶总黄酮含量差异显著,河南焦作样本叶总黄酮含量最高。综合抗性观测、叶产量测定、叶总黄酮测定分析结果,初步筛选出河南焦作种源作为高黄酮含量药用香椿的优良种质。  相似文献   
33.
以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乳酸抗性单倍体突变株T-27-24(αtrp-ura-)和其亲株T-27(αtrp-ura-)为研究对象,考察于30℃在5%(V/V,下同)乳酸冲击条件下菌体存活率、细胞膜通透性以及菌体积累海藻糖和麦角固醇等方面的情况。结果表明,在5%乳酸冲击下,T-27-24菌体存活率明显高于T-27,且比T-27具有较强的降低细胞受冲击时细胞膜通透性的作用;同时T-27-24对海藻糖和麦角固醇的积累能力都明显高于T-27。因此,T-27-24具有较强的维持细胞膜完整性和积累海藻糖及麦角固醇的能力,这是其具有乳酸抗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4.
香椿老叶总黄酮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该文对香椿老叶总黄酮的提取、分离、纯化工艺和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20,乙醇浓度50%,提取温度40℃。根据最佳提取工艺,得到5批质量稳定的香椿总黄酮(平均黄酮含量 55.24%);该总黄酮具有比阳性对照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更强的抗氧化能力(P0.05),其总还原力为Vc相当含量452.64 mg/g,三价铁还原抗氧化能力测试(FRAP)值为14.78 mmol/g,浓度为50、100和200 μg/mL的总黄酮样品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分别为92.4%、92.2%和93.15%。 香椿老叶总黄酮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是一种较好的抗氧化功能性食品的原料。   相似文献   
35.
采用水提醇沉、DEAE-纤维素-52和Sepharose 2B柱层析等方法提取、纯化白灵菇根部抗癌活性多糖,得到抗癌活性组分PN75-2;采用MTT法研究PN75-2多糖组分对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傅里叶变化红外光谱(FTIR)、气相色谱(GC)、高效凝胶渗透色谱(HPGPC)以及核磁共振(NMR)等技术对多糖组分PN75-2进行结构分析。结果表明:PN75-2多糖相对分子质量为290 kDa,其单糖组成主要为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并含有微量木糖及痕量鼠李糖和阿拉伯糖;PN75-2对HepG-2细胞增殖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在浓度为200μg/mL时,抑制率为38.3%。研究结果可为白灵菇根部多糖在功能性食品或药品开发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6.
丁香活性物质提取工艺优化与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丁香抗氧化活性物质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60%乙醇、提取温度60℃、料液比1∶20和提取时间40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抗氧化活性物质提取率为(10 480.4±40.3)μmol/g,获得的相应丁香粗提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总还原力弱于相同质量浓度的阳性对照BHT和VC(P<0.01或P<0.001),FRAP法抗氧化能力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弱于相同质量浓度的VC,强于相同质量浓度的BHT(P<0.05、P<0.01或P<0.001);通过生物活性追踪发现丁香抗氧化活性物质主要存在于其弱极性的乙酸乙酯部分,该部分100 μg/mL质量浓度样液的总还原力达0.634±0.040,FRAP法抗氧化能力达0.433±0.005,DPPH自由基清除率达(85.294±0.499)%;相关关系表明丁香抗氧化活性的主要物质基础为总多酚和总黄酮.  相似文献   
37.
为研究GA20氧化酶基因在蓖麻中的表达情况,以具有典型代表的4种高秆和4种矮秆蓖麻品种为材料,采用实时定量PCR和荧光定量PCR技术,对GA20氧化酶基因在蓖麻的不同器官及器官发育的不同阶段的表达特异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蓖麻的矮化不是由GA20氧化酶基因的突变所引起;GA20氧化酶基因在种子和嫩叶中的表达量最高,在成熟叶中可大量表达,在茎中可微量表达,在根中可痕量进行表达;同一生长时期,高秆品种的GA20氧化酶基因表达量明显高于矮秆品种,不同生长时期高秆品种GA20氧化酶基因的表达量呈现由高到低再升高的变化趋势,而矮秆蓖麻GA20氧化酶基因的表达量始终处于相对较低水平。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阐明蓖麻GA20氧化酶基因的功能特征及揭示其参与调控植物生长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8.
为了研究国内主要商业蓖麻品种的种质资源多样性,采用AP-PCR与RMAPD分子标记方法,对来自国内不同地区的31份蓖麻品种进行分析。AP-PCR分子标记的研究结果表明,9条引物扩增的条带为5~12条,共计82条带,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9.1条带,扩增的多态性条带为2~10条,多态率为40%~90.91%,共计53条带,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5.89条多态性带。在9条引物中,引物S3扩增出多态性条带最高,多态率达90.91%。蓖麻种质资源的RMAPD分析结果表明,84对引物扩增的条带为5~12条,共计85条带,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8.5条带,扩增的多态性条带为3~10条,共计56条带,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5.6条多态性带。在84对引物中,引物A3+B4扩增出的条带最多,多态性最高,多态率达83.3%。对AP-PCR与RMAPD分子标记的数据进行联合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系数为0.56处,31份蓖麻种质被分成3大类群。2种分子标记之间的相关系数不显著(R=0.009 3)。  相似文献   
39.
荷叶活性物质提取工艺与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荷叶活性物质提取工艺与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荷叶抗氧化活性物质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50 min、提取温度80℃、乙醇体积分数60%和料液比1:20;采用生物活性追踪法研究发现,在极性依次增大的正己烷、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相4个极性萃取组分中,乙酸乙酯萃取组分抗氧化活性(总还原力、FRAP法抗氧化能力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并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或P<0.01);通过验证试验发现该组分抗氧化能力(OD593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均显著高于阳性对照BHT和GBE(P<0.05).  相似文献   
40.
藜麦饮料液化糖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藜麦淀粉进行水解时的液化和糖化的工艺条件。[方法]以藜麦为原料,DE值为主要评估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对藜麦饮料生产中的淀粉液化和糖化工艺进行优化研究。[结果]最优液化工艺条件为α-淀粉酶用量11 U/g、液化时间45 min、液化温度65℃、pH 7.0,此时液化DE值为24.46%。最优糖化工艺条件:糖化酶用量110 U/g、糖化时间70 min、糖化温度70℃、pH 5.0,糖化DE值为63.45%。[结论]该研究可为藜麦在饮料研发方向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