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29篇
农学   23篇
基础科学   24篇
  8篇
综合类   174篇
农作物   52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71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华支睾吸虫病(clonorchiasis)是由华支睾吸虫(Clonorchiasis sinensis)寄生于终末宿主人、哺乳动物肝胆系统内引起的以肝胆病变为主的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一般表现为消瘦、营养不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以及畜牧业的发展。该病是我国最严重的食源性寄生虫病之一,已被卫生部列为我国重点防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我县西瓜种植,发展很快,据一九八六年统计,全县种植西瓜5171亩,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枯萎病不断发生蔓延,有的地块,因发病严重,有的造成有种无收。为发展西瓜生产,搞好植保技术服务工作,作者将近两年来的调查与试验结果,综合整理如下: 西瓜枯萎病,又称蔓割病,萎蔫病,是  相似文献   
13.
冬小麦陕229在旱地不同施肥水平的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2年-1995年,在渭北旱塬对冬小麦陕229进行了不同施肥水平条件下干物质累积和水分利用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施肥范围内,小麦陕229对土训储水的利用程度和干物质累积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提高。通过合理施肥可提高旱地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4.
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关于“农业:走向2000年”研究的基础上,这个文件提供水稻发展的总目标和未来20年间的战略。本文评论稻米需求和国际贸易前景并讨论达到这些生产指标所需要的战略。对主要生产系统,即灌溉稻区、靠雨水灌溉低洼稻区、深水稻区、望天稻区分别考虑进一步增产的来源。本文还进一步阐述与特殊经济地区及各种发展中地区社会状况有关的问题。最后,在本文还涉及到国际的需要,包括扩展、运输、市场和输入交付方式以及价格政策。  相似文献   
15.
为分离到能有效裂解黑山羊源大肠杆菌的烈性噬菌体,本课题采集不同来源的新鲜粪便样品并经目的菌富集后,结合双层琼脂平板法进行噬菌体分离纯化,随后制作透射电镜样品进行其外形特征观察;对获得的噬菌体进行裂解谱、最佳感染复数和生长曲线分析;该噬菌体对温度、pH和紫外线的敏感性测定;该噬菌体全基因组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从黑山羊粪便中分离出的一株烈性噬菌体PLYYY01,在大肠杆菌菌苔形成1~2 mm的透亮噬菌斑;通过透射电镜观察,该噬菌体头部直径在60nm左右,尾部长度为100nm左右;该噬菌体有较宽的裂解谱(37.5%,6/16),可裂解多种血清型大肠杆菌;最佳感染复数是0.1;具有较强的繁殖活性,潜伏期约为30 min,爆发量约为95PFU/cell;在40℃~50℃、pH 5~10之间噬菌体的效价较为稳定,对紫外线不耐受;基因组测序组装结果显示:PLYYY01基因组长度为57025 bp,(G+C)mol%含量为44.74%,共编码71个蛋白,未发现抗生素耐药基因及毒力因子基因。  相似文献   
16.
1987~1991年,协作组选用马尾松、未荷、枫香、漆树、野漆树、山乌桕、黄檀、毛白檀、黑荆树、胡枝子、黄荆等树种,进行了混交树种的选择、混交方式、种子处理技术、植被处理与成效,主要飞播树种的成苗规律和飞播作业技术等专题研究。经过5年试验研究,基本上掌握了飞播建立针阔叶混交林的技术关键,为今后开展大面积飞播混交林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柴达木盆地荒漠地区生态位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柴达木盆地南缘巴隆地区的11种主要植物进行生态位研究,通过测定各主要植物种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比例、生态位重叠,对各植物种生态位的生态学意义进行分析,目的是为此地区植被恢复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三种抗旱植物叶片解剖结构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通过制作石蜡切片对沙棘、文冠果、虎榛子叶片的解剖结构进行了观察 ,以角质层厚度 ,栅栏组织厚度/叶肉组织厚度 ,第一层栅栏组织细胞密集度 ,侧维管束密度 ,主脉厚度这几项旱性结构的主要指标进行检验比较 ,结果表明这三种植物都具备抗旱结构但又有各自的抗旱特点 ,综合各抗旱指标对三种植物的抗旱性排序 ,其抗旱能力为 :文冠果 >沙棘 >虎榛子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不同绿肥在华北地区的越冬性及生长情况。结果表明:不同绿肥越冬性有显著差异,冬油菜越冬成活率最高,紫花苜蓿次之,剩余3种冬绿肥(二月兰、毛苕子、草木樨)较低;植被覆盖有助于减少土壤水土流失,冬油菜对土地的覆盖能力最强,紫花苜蓿和二月兰次之,毛苕子和草木樨最差;生物量调查结果表明,冬油菜的地上部生物量最大,紫花苜蓿和二月兰次之,毛苕子和草木樨最低。研究结果为绿肥在华北地区旱田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探讨绿肥用油菜还田时期对干物质腐解与养分释放规律的影响,以期为华北地区油菜用作绿肥及后茬作物减氮增效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尼龙网袋埋田法研究了绿肥油菜初花期(G1)、盛花期(G2)和角果成熟期(G3)还田的干物质腐解与养分释放规律。结果表明,G1 处理油菜还田干物质量比G2 和G3 处理显著减少45.43% 和46.87%;G1 和G2 处理还田时碳含量低于G3 处理,G1 处理氮和磷含量最高,分别为28.17 和5.21 g/kg,钾含量表现为G1>G2>G3,G1 与G3 处理差异显著。绿肥油菜还田后分快速、中速和慢速腐解3 个阶段,持续期分别为还田后0 ~ 17、18 ~ 45 和46 ~ 123 d,阶段内累积腐解率分别达44.27% ~ 66.87%、12.56% ~ 29.18% 和4.49% ~ 13.81%,最终累积腐解率达60.53% ~ 91.87%;G1 和G2 处理间腐解率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G3 处理。绿肥油菜还田后碳、氮、磷和钾释放率与腐解率对应亦表现为前期快速释放、中期缓慢释放、后期趋于平稳的规律,且养分累积释放率均表现为钾> 碳> 氮> 磷。经腐解,G1 处理碳、氮、磷和钾累积释放率分别为94.70%、92.97%、88.76% 和93.26%,G2 处理分别为84.25%、86.32%、86.51% 和92.52%,G3 处理分别为72.52%、59.97%、68.54%和87.67%;G2 处理氮、磷和钾释放量最高,分别为125.15、22.88 和50.42 kg/hm2,且G2 处理氮、磷释放量显著高于G1 和G3 处理,G2 处理的钾释放量与G3 处理无明显差异。综上所述,华北地区绿肥油菜在盛花期还田干物质量大且氮、磷、钾释放量最高,是最适宜的还田时期,可为下茬作物减施化肥提供技术支撑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