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68篇
林业   20篇
农学   62篇
基础科学   6篇
  26篇
综合类   154篇
农作物   61篇
水产渔业   22篇
畜牧兽医   20篇
园艺   64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浅析芸薹属作物抽薹性状的遗传规律及调控途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芸薹属作物分子标记研究人手,综述芸薹属作物抽薹相关基因的最新研究进展,指出在整个芸薹属中通过其与双子叶模式植物拟南芥的共线性,从相关基因群的遗传演变角度对相关基因进行统一性研究还明显不足。  相似文献   
52.
麦田不同灌水处理对土壤酶活性时空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石麦15为材料,利用田间定位试验系统地研究了不同灌水处理(春季不灌水W0;春季灌拔节水75mm,W1;春季灌起身水、孕穗水和灌浆水共225mm,W3)碱性磷酸酶、脲酶、蔗糖酶活性等在0-200cm土层的垂直分布、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春季灌水量减少,冬小麦生育中、后期0-80cm土层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呈现下降趋势,80cm以下土层的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呈增加的趋势;0-40cm土层的脲酶活性呈现降低的变化趋势,40-120cm土层呈现增强的趋势。籽粒产量以W3W1W0,最终的水分利用效率(WUE)则以W1处理最高。冬小麦春季适当亏缺灌溉使生长中、后期深土层的土壤酶活性增强,部分地补偿了因浅层土壤酶活性下降所导致的养分供应不足,这可能是实现节水高产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53.
在甘蓝自交不亲和信号传导中ARC1和上游因子SRK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为进一步证实该相互作用,以甘蓝E1为材料,采用RT-PCR技术扩增ARC1的编码序列, 构建ARC1原核表达质粒pET43.1a-ARC1,转化宿主菌大肠杆菌BL21,通过SDS-PAGE检测该蛋白的表达。利用免疫共沉淀原理及pET43.1a-ARC1融合蛋白序列中的6×His标签与Ni+结合的特点建立了体外检测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新方法, 并用该方法对ARC1与SRK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在体外ARC1能与SRK相互作用并形成复合体,这为深入分析ARC1与SRK相互作用机理以及探讨ARC1与下游传导元件的相互作用提供了理论和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54.
以结球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 var. capitata L.)E1 花粉为试材,对萌发前后的花粉总蛋白进行双向电泳及差异蛋白质谱分析,发现延伸因子 BoEF-Tu 蛋白在花粉萌发后较萌发前表达上调。利用同源克隆得到甘蓝 BoEF-Tu 基因的全长 cDNA 序列,其长度为 1 728 bp,具有一个完整开放阅读框(ORF),位于 112 ~ 1 473 bp 处,编码 453 个氨基酸残基,预测分子量为 49.17 kD,等电点为 6.52。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BoEF-Tu 蛋白含有 9 个 α–螺旋结构,18 个 β–折叠结构,不含信号肽和跨膜区,在106 ~ 121 位氨基酸残基处有 1 个 GTP 结合区域(DKAPEEKKRGITIATA)。氨基酸同源性分析表明,BoEF-Tu 与拟南芥 EF-TuM 同源性较高,达到 93%;系统进化分析表明,BoEF-Tu 与拟南芥 EF-Tu 的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55.
为了给小麦生产和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在大田条件下,对5个不同的冬小麦品种临抗502、CA16、4P3、超优66和京411的旗叶可溶性物质浓度的日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可溶性物质浓度的日变化有所不同,日变化的过程中,不同品种峰值出现的时间也不尽相同,京411、临抗502、CA16峰值出现的时间要比4P3和超优66峰值出现的时间早;旗叶可溶性物质浓度与千粒重呈正相关,而与穗粒重、穗粒数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56.
<正>1枣树的特点枣树对环境的适应性强。抗旱、抗寒、抗盐碱、耐瘠薄;枣树喜光,成花容易,结果早,花芽当年分化、多次分化,一般没有大小年,连续结果能力强,易丰产好管理,枣树的生长与结果之间的矛盾易缓和,修剪相对简单,有"一剪子堵、两剪子出"的修剪特性,结果稳定,结果期长,更新容易;经济效益高。2直播建园嫁接管理技术直播酸枣仁进行就地嫁接建园是一种很好的建园模式。酸枣仁播种以后必须留足1米的免耕带,出苗后要进行间苗、锄  相似文献   
57.
为明确节水栽培下冬小麦籽粒微量元素、蛋白质含量对施氮的响应及其调控效应,在大田限水灌溉条件下研究了施氮对高产冬小麦品种石家庄8号籽粒铁、锌、锰、铜含量、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一次性基施157.5 kg N/ha处理的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和铁、锌、锰、铜含量均显著高于不施氮肥处理,在基施157.5 kg N/ha基础上追施氮肥,上述各指标的变化均不显著,过量施氮籽粒铁、锌、锰含量反而呈降低趋势.在本试验条件下,冬小麦一次性基施157.5 kg N/ha可以使产量、品质和资源效率得到最佳统一.  相似文献   
58.
节水栽培冬小麦光合器官遮光对籽粒蛋白质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冬小麦光合器官与籽粒蛋白质形成的关系,通过大田试验和遮光的方法,研究了节水栽培条件下冬小麦石家庄8号不同光合器官对籽粒粒重、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节水栽培条件下,穗遮光对粒重的降低效应最大,旗叶遮光次之,倒二叶遮光降低粒重的效应最小,且三者的降低效应均不同程度地受施氮量的影响.与不遮光相比,光合器官遮光增加了籽粒蛋白质含量,而降低了单穗蛋白质总量,遮光的调节效应也因器官和施氮水平而有差异.与不遮光相比,光合器官遮光增加了籽粒清蛋白、球蛋白含量,降低了麦谷蛋白含量,而穗遮光降低了籽粒醇溶蛋白含量,旗叶和倒二叶遮光增加了醇溶蛋白含量.可见,不同光合器官对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的影响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59.
为明确节水栽培下冬小麦籽粒微量元素、蛋白质含量对施氮的响应及其调控效应,在大田限水灌溉条件下研究了施氯对高产冬小麦品种石家庄8号籽粒铁、锌、锰、铜含量、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一次性基施157.5kg N/ha处理的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和铁、锌、锰、铜含量均显著高于不施氮肥处理,在基施157.5kg N/ha基础上追施氮肥,上述各指标的变化均不显著,过量施氮籽粒铁、锌、锰含量反而呈降低趋势。在本试验奢件下,冬小麦一次性基施157.5kg N/ha可以使产量、品质和资源效率得到最佳统一。  相似文献   
60.
为了解碳氮供给与小麦粒重、Fe、Zn、Mn、Cu等微量元素以及蛋白质含量的关系,在离体穗培养条件下研究了灌浆初期和灌浆中期不同浓度C(蔗糖)、N(硝酸铵)供给对小麦粒重、微量元素(Fe、Zn、Mn、Cu)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培养基糖浓度的增大,粒重和Fe、Mn含量都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4%糖浓度时,均达到最高值;籽粒Zn、Cu和蛋白质含量表现为随糖浓度增大而持续降低.随着培养基N浓度的增加,粒重和Fe、Zn、Mn、Cu含量多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多在N浓度为0.07%时达到最高值,尤以灌浆中期开始的培养表现明显;籽粒蛋白质含量表现为随N浓度增大而持续增加.由此可见,外源C、N供给对粒重、微量元素和蛋白质含量有明显的调控效应.一定的糖供给可同时提高粒重和Fe、Mn含量,一定的N供给可同时提高粒重及微量元素和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