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4篇
  13篇
综合类   39篇
农作物   10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  探讨结球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 apitata化感作用与茬口障碍的关系,为建立合理轮作制度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以结球甘蓝风干叶片为供试材料,以适宜山西寒旱区栽培且经济收益相对较高的2种作物:糯玉米Zea mays和西葫芦Cucurbita pepo作为受体植物,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法,比较了不同质量浓度结球甘蓝叶水提液对上述2种受体作物幼苗营养生长的影响,并计算相应的化感效应指数和综合效应指数。  结果  当结球甘蓝叶水提液质量浓度≥0.06 kg·L?1时均显著(P<0.05)抑制盆栽糯玉米苗期根系与地上部的生长。仅当添加的结球甘蓝叶水提液质量浓度为0.10 kg·L?1时,显著降低(P<0.05)西葫芦的苗高与根长。在水提液同一质量浓度下,对糯玉米根长的化感抑制作用始终大于苗高。对西葫芦则表现为当结球甘蓝叶水提液质量浓度≥0.08 kg·L?1时,对根长的化感抑制作用大于苗高;当水提液质量浓度降至0.06 kg·L?1时,对根长的化感抑制作用小于苗高。由综合效应指数可知,对西葫芦的化感综合抑制作用要小于糯玉米。  结论  西葫芦可用于结球甘蓝轮作体系,以减轻化感作用而引起的障碍。图2表3参28  相似文献   
52.
黄淮麦区小麦品种演变的辈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30年来黄淮区麦区推广各植的15个主要小麦品种的辈序分析,阐述了各辈次的遗传特征及相互关联,揭示了辈序质变的内在因素,探讨了小麦品种演变的基本规律,并就如何利用这些经验和现有品种基础,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3.
在山西临汾、襄汾采用大区对比法研究了土壤质地和茬口对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产量轻壤土质夏季复播作物茬口低于夏季休闲茬口,而中壤土质夏季复播作物茬口高于夏季休闲茬口;小麦播前贮水量轻壤土质夏季复播作物茬口低于夏季休闲茬口,而中壤土质夏季复播作物茬口高于夏季休闲茬口;轻壤土质全生育期0~100 cm,0~200 cm,100~200 cm的耗水量均以休闲茬口>大豆茬口>绿豆茬口,中壤土质拔节期贮水量、拔节至成熟阶段0~100 cm,0~200 cm,100~200 cm的耗水量均以花生茬口>谷子茬口>休闲茬口;水分利用效率中壤土质明显高于轻壤土质,各茬口间的极差中壤土质大于轻壤土质。该项研究为以旱地小麦为主要作物的轮作制度选择土壤质地和夏季复播(春播)作物茬口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4.
采用60Coγ射线对软包装荞麦灌肠制品进行辐照研究对其贮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kGy的辐照剂量下,可显著提高荞麦灌肠制品的食用安全性,延长其货架期;而对其感官和营养品质无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55.
<正>近年来,大荔县随着拱棚哈密瓜面积的扩大,利用哈密瓜收获后种植拱棚礼品瓜的面积也逐年递增,拱棚礼品瓜7月份成熟恰好在日光温室礼品瓜销售之后,填补了市场空白,售价是露地西瓜的1 ̄2倍,平均每667m2产1600 ̄1800kg,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56.
小麦抗旱性与形态特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1986~1989年4年的小麦抗旱性研究表明,小麦的抗旱性与穗部性状关系密切,与穗数呈显著正相关,与穗粒数呈较显著正相关,与千粒重几乎不相关;抗旱性和产量与株高、穗叶距均呈显著正相关趋势,孕穗期小麦叶片厚度与抗旱性和子粒产量具有正相关趋势;抗旱、中抗、水地3类材料的种子根数没有明显差异(CV2.45%),且抗旱材料有偏少趋势;抗旱材料的根重、根长较其他两类材料也具有明显的优势(CV分别为38.38%、13.13%)。  相似文献   
57.
2009-2010年在陕西大荔县的西寨、伯士、朝邑等乡镇对小麦新品种中育12进行试验、示范种植表明,中育12比当地对照品种小偃22增产显著。总结了中育12在陕西大荔的配套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8.
在地膜覆盖穴播条件下,选用张杂谷5号为材料,设4.95万、7.50万、15.00万穴/hm 2 3个单位面积穴数水平与1、2、3、4苗/穴4个每穴留苗数水平,共12个密度处理,研究不同降水年型和群体密度对谷子分蘖成穗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张杂谷5号产量与群体密度的关系表现为“线性加平台”方式;4.75万~11.97万苗/hm 2范围内,产量随密度增加呈线性方式增加;13.56万~47.25万苗/hm 2很宽的密度范围内,产量对密度的响应表现不敏感,在一个窄幅平台内波动。群体密度相差9.88~10.59倍,张杂谷5号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分别相差2.58~3.87倍、2.06~3.00倍、1.03~1.05倍。随群体密度的增加,张杂谷5号每苗分蘖数、每苗成穗数、分蘖成穗率相应减少,密度最高的处理较密度最低的处理,每苗的分蘖数、每苗穗数和分蘖成穗率分别减少2.3~5.2个、2.8~4.9个和37.2~47.7个百分点;群体密度相同时,增加单位面积穴数比增加每穴留苗数能形成更多的分蘖数和穗数。偏丰水年张杂谷5号子粒产量比干旱年高20.3%,原因是单位面积穗数和千粒重的显著增加。偏丰水年,张杂谷5号产量以7.5万穴/hm 2和4苗/穴的组合处理最高,较其他处理高3.9%~27.1%;干旱年,产量以15万穴/hm 2和1苗/穴的组合处理最高,较其他处理高0.1%~30.5%,而7.5万穴/hm 2和4苗/穴的组合处理产量次之。  相似文献   
59.
利用长期施肥定位试验开展土壤-作物系统的可持续性评价,可为农田合理施肥和管理提供理论支撑。在黄土丘陵区栗褐土农田进行了26年长期肥料定位试验,设置8个处理,分别是不施肥(CK)、单施氮肥[120.0 kg(N)·hm~(-2),N]、氮[120.0 kg(N)·hm~(-2)]和磷[75 kg(P_2O_5)·hm~(-2)]肥配施(NP)、单施低量有机肥(22 500 kg·hm~(-2),M1)、低量有机肥与氮肥配合施用(M1N)、低量有机肥与氮磷肥配合施用(M1NP)、高量有机肥(45 000 kg·hm~(-2))与氮肥配合施用(M2N)和高量有机肥与氮磷肥配合施用(M2NP)。测定了19项指标,根据三角性面积法计算了土壤养分指数、土壤微生物指数、作物指数和可持续性指数,分析讨论了长期施肥对栗褐土区土壤-作物系统可持续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N、M1处理的可持续性指数较CK分别提高27.1%、141.7%,但较临界值(1.30)低53.1%和10.8%;NP处理的可持续性指数虽然较N处理提高62.3%,但仍比临界值(1.30)低23.8%。说明长期单施氮肥、低量有机肥和氮磷配施下土壤-作物系统均不可持续。2)施用无机肥处理(N和NP)的土壤养分指数、土壤微生物指数和作物指数较CK提高7.1%和46.4%、-6.0%和25.4%、40.0%和60.0%;单施低量有机肥(M1)的土壤养分指数、土壤微生物指数和作物指数较CK提高98.2%、41.8%和31.7%。说明施用无机肥有利于作物指数的提升,而施用有机肥有利于土壤养分指数和土壤微生物指数的提升。3)M1N处理的土壤养分指数(1.06)、土壤微生物指数(1.04)、作物指数(1.00)和可持续性指数(1.38)均超过或等于临界值,使土壤-作物系统具有较好的可持续性。4)M1NP、M2N、M2NP处理的土壤养分指数较M1N处理分别提高21.7%、37.7%和72.6%,土壤微生物指数较M1N处理分别提高15.4%、7.7%和18.3%,作物指数与M1N处理相比差异很小,可持续性指数较M1N处理分别提高28.3%、32.6%和68.1%。说明在M1N基础上再增施磷肥或有机肥,可持续性指数可进一步提升是由于土壤养分指数和土壤微生物指数提高的缘故,同时也增加了潜在的环境风险。适量有机肥与无机氮配合施用(M1N)是实现栗褐土区土壤-作物系统可持续生产的较佳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