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1篇
  3篇
综合类   26篇
畜牧兽医   17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探讨以牛奶为材料检测牛布鲁菌感染的可行性,本试验建立了可鉴定布鲁菌属的单重PCR以及可鉴定布鲁菌种的多重PCR.结果显示,单重PCR方法的特异性强,只特异性的扩增布鲁菌DNA,对照菌株大肠杆菌、牛败血性波氏杆菌、根瘤农杆菌和苍白杆菌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奶液中细菌检测灵敏度为1.08×104CFU/mL.用建立的多重PCR对7株不同种的布鲁菌体和基因组进行鉴定,表明该方法可以区分不同种布鲁菌.本试验中建立的PCR方法能够鉴定所有致病性布鲁菌并对疫苗株和野生毒株加以区分,适用于实验室布鲁菌的快速鉴定.  相似文献   
32.
用地高辛标记核酸探针检测鹅细小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从带有鹅细小病毒(GPV)NSI基因的重组质粒pMD18T-NS1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I和BamH1双酶切回收1880bp大小片段,并制备出地高辛标记的GPV核酸探针。其标记效率达到0.01pg/μl。特异性检测结果表明,该探针能与GPV不同毒株核酸发生特异性杂交,而与对照的DPV、GPPV等病毒的核酸杂交反应均为阴性;敏感性检测结果表明,该探针对GPV的最低检出量为0.0224pg。该探针对不同方法处理的GPV感染病料进行检测,均出现杂交阳性。表明所研制的标记探针用于GPV的检测足可行的。  相似文献   
33.
二重PCR检测鸭瘟病毒和鹅细小病毒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鸭瘟病毒(Duck plague virus,DPV)DNA聚合酶基因和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rus,GPV)NS基因序列分别设计2对引物,应用这2对引物对混合样品中鸭瘟病毒和鹅细小病毒进行了二重PCR扩增。PCR产物的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表明2条特异性带为563bp(DPV)和1146bp(GPV),与实验设计相符,且与常规单一PCR结果一致。二重PCR反应检测出的DPV含量相当于20个PFU;检测出的GPV含量相当于0.1个ELD50,对禽痘病毒和减蛋综合征病毒的核酸未能扩增出任何条带,特异性良好。该二重PCR能够在一次扩增反应中检测两种病毒,为两种鹅病的病原检测和诊断提供了一种简便、经济、快速的手段。  相似文献   
34.
鹅细小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rus,GPV)主要引起1月龄雏鹅和雏番鸭的细小病毒病,称小鹅瘟或Derzsy’s病。该病是一种传播快、死亡率高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对10日龄雏鹅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在易感群中的致死率高达70%。该病以渗出性肠炎、小肠粘膜表层大片坏死脱落、肠道栓塞为特征性病变,是目前危害养鹅业的主要疾病之一。鹅细小病毒病最早是由我国学者方定一于1956年在扬州发现,并于1961年用鹅胚分离到该病毒。近年来,本病在世界各地均有不同程度的流行,广泛发生于中国、欧洲各国、以色列、越南和日本的家鹅和番鸭。  相似文献   
35.
鹅细小病毒是小鹅瘟的病原体,其基因组含有2个主要开放阅读框(ORF),分别编码非结构蛋白(NS)和结构蛋白(VP)。为了对这2种蛋白进行抗原表位作图,设计了34个覆盖非结构蛋白NS和结构蛋白VP的50-60个氨基酸残基的重叠短肽,并进行了融合表达。用攻毒10周龄鹅血清对这34个融合蛋白进行蛋白质印迹分析,结果鉴定出NS蛋白线性抗原表位位于C末端的453-627氨基酸区域;VP蛋白线性抗原表位位于35—198、423—491、531—595、616—669和678—732氨基酸区域。  相似文献   
36.
根据GenBank中发表的GPMV SF02株的NP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采用RT-PCR扩增出与预期设计的1470bp大小相符的片断,将此扩增产物克隆入PMD18-T载体,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所扩增的NP基因的核苷酸长为1 470bp,共编码490个氨基酸.同源性分析表明:JS/1/97/Go与国内的SF02株的NP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98.6%,氨基酸同源性为99.6%.由此可见,鹅副粘病毒JS/1/97/Go分离株与SF02株的亲缘关系较近,同属于新城疫Ⅶ型基因.而其与LaSota株的核苷酸同源性为85.2%,氨基酸同源性为90.8%.说明该毒株相对于经典的NDV在NP基因上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异.  相似文献   
37.
以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表达并纯化的牛源坏死杆菌H05菌株5个截短的重组白细胞毒素蛋白PL1(1aa~174aa)、PL2(311aa~644aa)、1ktA3(1319aa~2026aa)、PL4(1960aa~2287aa)和PL5(3077aa~3241aa)为抗原分别免疫昆明系小白鼠,同时将灭活的天然坏死杆菌白细胞毒素和PBS作为免疫对照。ELISA结果显示,经4次免疫后5个重组蛋白和天然白细胞毒素均能介导小鼠产生抗白细胞毒素蛋白的特异性抗体,抗体效价分别为1:6400、1:12800、1:6400、1:12800、1:3200和1:800。免疫鼠活菌攻击观察结果和免疫鼠肝脏组织学变化结果一致证明,PL1、PL2、1ktA3、PL4、PL5重组蛋白和天然白细胞毒素对小鼠均具有保护作用,5个重组蛋白的免疫保护作用均优于天然白细胞毒素,在5个重组蛋白中PL1、1ktA3和PL4对鼠的免疫保护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8.
鸭Ⅰ型干扰素基因的克隆与序列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植物血凝素(PHA刺激的鸭外周血单核细胞提取总RNA,采用RT-PCR扩增鸭Ⅰ型干扰素(DuIFN-Ⅰ)基因。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中,进行序列测定。克隆到的鸭Ⅰ型干扰素基因与已公布的DuIFN-α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9.65%。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8.95%。同时表明,鸭外周血单核细胞在PHA刺激下能够表达Ⅰ型干扰素mRNA。  相似文献   
39.
<正> 近年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市场上经常出现以马肉顶替牛肉的事件,严重地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并不断引起法律上的纠纷。为此,寻找出快速、准确、简便的鉴别方法已成为当务之急。我们采用免疫技术,特异性地鉴别出了牛肉和马肉,以及其它肉类。  相似文献   
40.
鹅细小病毒VP1与VP3非重叠序列的克隆与原核表达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根据鹅细小病毒GPVH1株基因组核苷酸序列设计了一对引物,对其结构蛋白VP1与VP3非重叠核苷酸序列进行PCR扩增,并克隆到表达性载体pGEX-6p-1,经酶切鉴定筛选出阳性克隆,并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ED3)plysS进行原核表达,并用SDS—PAGE鉴定,结果表明融合蛋白在表达性细菌BL21中重获得了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