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25篇
农学   15篇
  1篇
综合类   110篇
畜牧兽医   21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 毫秒
11.
根据在鄂西大老岭林场进行的日本落叶松中龄林4种施肥量、3种N与P配比、2种施肥次数的3a试验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肥量、不同N、P比、不同施肥次数对日本落叶松中龄林生长影响不显著;但14a生B1材积生长比其它平均材积提高28.4%。施肥组合8(A1B1C1)各年生长量均高于其它组合的生长量,其材积比其它平均材积提高32.8%。  相似文献   
12.
日本落叶松无性系微纤丝角遗传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10个10年生日本落叶松无性系的早材和晚材微纤丝角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早、晚材微纤丝角无性系间差异极显著,同一年轮内早材微纤丝角大于晚材.日本落叶松微纤丝角的径向变异规律为:在髓心处最大,以后逐渐减小.早、晚材微纤丝角与树木年轮间的变异模式(径向变异)以对数和乘幂式方程拟合效果较好,R2(R为相关系数)均在0.8以上.早、晚材微纤丝角同树高、形率、树皮厚度、主枝粗、枝干比、主枝夹角、主枝长的相关关系不显著,早、晚材微纤丝角同胸径、冠幅的相关关系达到显著水平;早材与晚材的微纤丝角也相关显著.早材和晚材的微纤丝角受中到强度遗传控制,广义遗传力分别为0.767 4、0.804 3.按照20%的选择率,早材和晚材的微纤丝角的遗传增益分别为21.82%和29.75%.  相似文献   
13.
对12年生日本落叶松自由授粉子代测定林纸浆材材质性状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遗传参数估计、相关分析及综合评价和选择。结果表明:家系间综纤维素含量、基本密度、早材和晚材纤维长度、早材和晚材壁腔比差异极显著或显著,10g·L-1NaOH抽出物差异也达10%水平显著。各性状受强度或中等强度的遗传控制,对日本落叶松进行家系水平的材性改良具有很大的潜力。木材密度与早、晚材壁腔比、10g·L-1NaOH抽出物呈显著正相关,与综纤维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早、晚材纤维长度相互独立;晚材纤维长度与早材纤维长度存在紧密正相关,纤维长度与早材壁腔比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与晚材壁腔比、综纤维素含量和10g·L-1NaOH抽出物相互独立;综纤维素含量与早材壁腔比呈显著负相关,与晚材壁腔比相关不显著;10g·L-1NaOH抽出物与综纤维素含量、早、晚材壁腔比均相互独立。根据对日本落叶松材质性状的综合评价结果,选出最适合作纸浆林培育的249、340、346、217和364号家系。  相似文献   
14.
以引自甘肃省小陇山林业科学研究所的15个丽江云杉家系3年生苗为材料,于国有樟村坪林场造林,观测各家系的成活率、保存率、树高、当年新梢长、地径、南北平均冠幅和一级分枝数,并对家系间6个生长性状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7年生时,15个丽江云杉家系间保存率和新稍长的差异均不显著,树高和冠幅的差异均达极显著,地径和一级分枝数的差异均达显著。综合选择出的3个优良家系7年生平均树高比其它12个家系的平均树高提高16.5%,当年新稍长提高10.9%,地径提高4.6%,冠幅提高10.9%,保存率提高3.4%。  相似文献   
15.
为揭示黄心梓木重要性状的变异水平,初选的无性系为速生优良无性系的选择提供物质基础。以种植在河南省南阳市252个黄心梓木无性系为材料,对其2年生树高、胸径、叶长、叶宽、叶长宽比、叶片质量、比叶质量与皮孔数量等8个性状进行测定分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除比叶质量在不同无性系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余性状均达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无性系间各性状表型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7.104%~40.818%;重复力变化范围为0.101~0.859。相关性分析表明:树高与胸径、叶长与叶宽、叶长和叶宽与叶片质量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水平;比叶质量与叶长宽比、叶片质量之间达(极)显著正相关水平,但与叶宽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生长性状和叶片性状相关性较弱。通过多性状综合评价法、隶属函数法和指数选择法分别对不同无性系进行评价选择,以15%的入选率分别筛选出37个优良无性系,其中,不同方法共同筛选出7个优良无性系,其树高、胸径的现实增益为10.44%和12.96%。利用综合评价法、隶属函数法和指数选择法联合选择出39、46、64、92、159、177和242共7个无性系,可以作为楸树遗传改良的首选材料。  相似文献   
16.
研究香椿人工林在不同坡位的生长差异,为香椿人工林的培育生产提供参考。以32~39年生香椿人工林为对象,按照不同坡位(上、中、下)设置样地,测定样地内的香椿生长指标;使用Weibull函数对不同坡位林分直径分布结构进行分析;通过林木分级统计并分析各样地林分特征;解析不同坡位香椿人工林的生长过程。结果表明,试验区香椿人工林呈中高度郁闭,下坡位香椿平均树高为13.71 m,胸径为21.32 cm,南北冠幅为5.29 m,均显著最高,而上坡对应各生长指标显著最低。不同坡位香椿人工林径阶分布的Weibull模型拟合效果为下坡>上坡>中坡,拟合形状参数c均在1.0~3.6,为单峰左偏状分布,c下坡c上坡c中坡,下坡趋向于竞争期更稳定的自然稀疏后期。下坡林分林木分级集中在Ⅱ、Ⅲ级,占81.48%,而上坡Ⅰ、Ⅱ、Ⅲ、Ⅳ级林木占比分别为19.23%、21.79%、37.18%、20.51%,并存有少量Ⅴ级木,林木分级分布相对分散。解析香椿人工林生长过程显示,胸径、树高、材积总生长量均为下坡>中坡>下坡。试验区下坡的香椿人工林树高、胸径及冠幅均有生长优势。全试验区林分径阶分布呈单峰左偏状分布,下坡林分趋向于更稳定的自然稀疏后期,且林木分级多集中于Ⅱ、Ⅲ级,胸径、树高、材积总生长量最高。  相似文献   
17.
60多年如一日,钟情林木遗传改良,构建林木无性系育种体系;最早开展杉木地理种源试验;把我国林木地理种源研究、无性系育种和无性系林业研究推向世界水平。尽管如今他已86岁高龄,但仍然经常出入图书馆,不厌其烦给年轻人“递纸条”、打电话、提建议,勇敢地与年轻人深入实验基地指导考察研究?看着落叶松、云杉、楸树等至爱,心头幸福满满。这就是马常耕,我国最早开展杉木地理种源试验的中国林科院林业所林木遗传育种资深专家,我国林木无性系育种和无性系林业最早的组织者、倡导者,我国林木遗传改良学科的开拓者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为比较杨小舟蛾对不同寄主的选择差异性,利用生物观察法研究了该成虫在5种黑杨无性系寄主间的停靠选择行为和产卵选择行为,验证了5种寄主挥发物对该虫进行寄主选择过程产生的作用。结果表明:不同性别、不同生理状态的成虫对5种寄主的选择率存在差异;雌性个体无论是否交配均表现出对5种样本相同的差异性选择,而雄性个体则未表现出这种选择差异性。在相同虫数下,有更多的交配后雌蛾对寄主做出了选择,与未交配雌蛾选择虫数相比差异显著。杨小舟蛾对碧玉杨的寄主产卵选择性最强,108杨次之,与对照差异显著;其余处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对91个丽江云杉(Picea likiangensis)2年生实生苗的苗高、地径、侧枝数、根系长和干重5个生长性状进行遗传分析和通径分析,并采用综合选择指数法对丽江云杉进行优良家系的评选。结果表明:2年生丽江云杉实生苗家系间各性状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其中侧枝数的遗传力最大,根系长的遗传力最小;性状的遗传变异系数干质量最大,苗高最小;地径对苗高的直接贡献最大,根系长通过地径对苗高的间接作用最大。通过综合选择指数法,评选出12个优良家系,这些家系的苗高实际增益为13.10%~29.58%,遗传增益为11.17%~25.24%。  相似文献   
20.
对砂生槐4个种源的种子、幼苗性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种源间种子性状差异显著。种子性状千粒重以拉萨种源的最重,达37.64g,朗县种源种子最长,达0.50cm,拉萨、日喀则产种子形态为卵圆形,米林、朗县产种子形态为长卵圆形。砂生槐苗高生长进程符合Logistic曲线方程,苗高生长期131~134d,速生期46~57d,速生期生长量占总生长量比率为61.0%~62.3%。种源间苗木生长性状差异显著或极显著,拉萨种源的生长量最大,一年内积累的干生物量最多,朗县种源的根系发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