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17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32篇
  31篇
综合类   92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8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91.
以新疆天山北坡为研究区,首先利用改进后的方法计算了研究区的水足迹,然后在水足迹时空变化和荒漠化格局演变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天山北坡荒漠化与水足迹之间的关系,并从水足迹的角度对天山北坡绿洲荒漠化的过程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960—2007年,天山北坡水足迹呈现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同时,水足迹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2)天山北坡各市县当地生产水足迹的空间差异明显。(3)研究区荒漠面积与水足迹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4)调整地区生产结构(特别是农业)和改善区域居民的消费模式都有利于减轻干旱区水资源压力,对干旱区荒漠化的预警和防治具有重要的战略启示。  相似文献   
92.
同源四倍体水稻三系亲本主要农艺性状遗传改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96年至2006年对同源四倍体水稻亲本材料的结实率、每穗实粒数、穗长和有效分蘖等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连续地选择和改良.结实率的改良效果显著,所有材料的平均结实率均呈上升趋势.每穗实粒数的改良上升趋势比较显著,除保持系的DTB之外,其余材料的每穗实粒数有显著提高.穗长和有效分蘖总体上有所提高,但不同年份有较大的波动.对株高、剑叶长等性状的选育效果不显著.研究表明:不同品系间农艺性状差异显著高于品系内,说明遗传力较显著地决定重要农艺性状,通过连续改良,重要农艺性状可以得到显著改善.该结果为同源四倍体水稻的进一步改良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Abstract:
The autotetraploid rice three-line materials were created by using colchicine to induce diploid rice and, after that, successive selection and improvement on seed setting, total grains per panicle, panicle length, productive tillers per plant and some other traits were carried out from 1996 to 2007. The improvement of average seed setting was significant in all materials. Total grains per panicl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all strains studied except DTB. On the whole, panicle length and the productive tillers per plant were improved, though fluctuations were recorded between different years. Other agronomic traits, including plant height and flag leaf length, were improved by selection, but not significantly.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major agronomic traits are mainly affected by heredity and that agronomic traits could be improved by successive selection.  相似文献   
93.
文章重要剖析了逐点比较法和数字积分法在直线和圆弧中插补轨迹运算.根据插补原理,给出流程图,编辑插补软件,设计插补程序代码,最后生成插补仿真结果.通过灵活运用VB可视化、交互式的软件设计优势,制做出形象的插补软件,提高了高校授课质量和效率,具有操作方便和成本低廉等优点.  相似文献   
94.
针对淮北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小麦的生育特点,提出了麦田后期管理的具体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5.
大豆豆荚光合特性及其对产量的贡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大豆东农42、东农163为试验材料,对不同生育期豆荚和叶片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气孔导度、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等生理指标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在鼓粒始期R5、鼓粒期R6、生理成熟期R7对豆荚进行遮光处理,研究豆荚对籽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豆荚具有光合作用的能力,光合速率在生理成熟期R7最高;蒸腾速率、气孔导度随着生育期的延续呈下降趋势,而水分利用效率逐渐上升;整个测定生育期内,东农42、东农163豆荚叶绿素含量分别占其叶片的7.63%和7.25%,可溶性蛋白含量占其叶片的53.47%和48.82%;在鼓粒始期R5进行遮光处理表明,豆荚的光合产物对籽粒重的贡献率达到7.34%~15.06%。  相似文献   
96.
施用生物炭对冬小麦光合潜力和籽粒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究生物炭对冬小麦光合潜力和籽粒产量的影响,在中国农业大学吴桥实验站设置了施用生物炭7200kg·hm^-2(BH)、3600kg·hm^-2(BM)、1800kg·hm^-2(BL)和不施生物炭(BO)4个处理,测定分析了冬小麦开花期和灌浆期旗叶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日变化、光响应曲线及籽粒产量。结果表明,不同施炭水平下冬小麦开花期和灌浆期旗叶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趋势,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而施用生物炭可以减弱光合“午休”。冬小麦叶片胞间CO2浓度的日变化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呈广口“V”型。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在开花期,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光响应曲线呈现逐渐上升趋势,而灌浆期的响应曲线在光照强度1600~2000μmol·m^-2·s^-1时呈现逐渐下降趋势,就不同处理而言,开花期和灌浆期各指标均表现为BH和BM处理大于BL和BO处理;模拟得到的灌浆期最大净光合速率以BM处理最大,分别比BH、BL和BO处理高2.50%、6.20%和8.88%。与BO处理相比,BH、BM和BL处理的籽粒产量分别增加了4.14%、5.97%和1.49%,其中BH和BM处理增产显著(P<0.05)。综上所述,施用生物炭可以减弱冬小麦开花期和灌浆期的光合“午休”,增强光合性能和潜力,提高籽粒产量。在本试验条件下生物炭以年施用量3600kg·hm^-2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7.
表面活性剂对土壤毛细水上升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明表面活性剂对污染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方法]研究土壤修复中常用的3种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吐温40、吐温80)对土壤毛细水上升高度、上升速度以及土壤含水率的影响。[结果]表面活性剂的加入均可降低土壤毛细水上升高度,在1.00倍临界胶束浓度(CMC)时,3种表面活性剂溶液在土壤中的毛细水上升高度分别减小了13.6%、22.1%和27.9%,且毛细水上升高度可采用幂函数进行定量预测。土壤毛细水上升速率和含水率随表面活性浓度的增加呈减小趋势,且表面活性剂浓度低于CMC时,影响较大,随着浓度的继续增加,影响逐渐减小并趋于平缓。[结论]该研究对于认识表面活性剂-土壤复合体系的理化性质及进行污染土壤修复工程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8.
为建立一种快速检测跨膜蛋白39A(TMEM39A)基因的方法,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不同种属TMEM39A基因序列的保守区域,设计并合成1对荧光定量通用性引物,经过条件优化,建立了检测TMEM39A基因的SYBR Green 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结果显示:标准品模板在3.937×108~3.937×103拷贝·μ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可达0.999;该方法特异性较好,检测灵敏度可达3.937×102 拷贝·μL-1;组内和组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具有较高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利用该方法能够检测出不同细胞中的TMEM39A含量,具有种属通用性。该研究方法的建立为临床上提供了一种TMEM39A的快速检测和定量分析技术。  相似文献   
99.
为制备抗头孢氨苄(cephalexin,CEX)的单克隆抗体并建立鲜奶中CEX残留检测的ELISA方法,本试验采用戊二醛两步法分别将CEX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卵清白蛋白(OVA)偶联,用合成的CEX-BSA作为免疫原免疫BALB/c雌鼠;5次免疫后,应用杂交瘤细胞融合技术建立并筛选出两株(2G4、5B3)分泌抗CEX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ies,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将2G4细胞株注入BALB/c小鼠腹腔制备腹水,并对腹水进行纯化及鉴定。结果显示,2G4腹水效价大于1∶1.28×105,其抗体亚型为IgG2b(κ),亲和力常数K=1.51×109 L/mol;交叉试验结果显示,该单克隆抗体除了与头孢拉定有52.55%的交叉反应率外,与头孢噻呋、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噻吩、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均无明显交叉反应;建立了测定鲜奶样品中CEX的ELISA方法,线性范围为20~1 000 ng/mL,线性方程y=0.4674x-0.5359(R2=0.9909),检测下限为19.68 ng/mL,平均回收率为91.31%,平均变异系数低于15%,低于中国及欧盟规定的头孢氨苄最高残留限量,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0.
冻融对伊犁草地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伊犁托乎拉苏大草原土壤为研究对象,进行0~20 cm草地表层土壤混合样品多点采集,实验室内依据干筛法取得各粒级大团聚体,模拟不同含水率、冻融试验,利用湿筛法获得每种粒级的水稳性大团聚体质量,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草地土壤在冻融环境条件下其水稳性大团聚体的特征、变化规律及其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初始水分含量是影响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的关键因素。随着土壤初始含水率的提高,5 mm、5~4mm、4~2 mm、2~1 mm四个粒径组水稳性团聚体,呈现出逐渐降低、或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1~0.5 mm、0.5~0.25 mm呈现先降低后增加、或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的趋势。(2)冻融循环次数是影响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的重要因素。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各组粒级水稳性团聚体表现出的规律性不尽相同,1 mm水稳性团聚体整体有降低趋势,1~0.5 mm、0.5~0.25 mm两组粒径水稳性团聚体则整体呈现增加趋势。(3)冻结温度是影响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的另一重要因素,随着冻结温度的降低,5 mm与5~4 mm水稳性团聚体有降低的趋势,1~0.5 mm与0.5~0.25 mm水稳性团聚体有升高的趋势,4~2 mm与2~1 mm两个粒级水稳性团聚体并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