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4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5篇
  51篇
综合类   60篇
农作物   18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了解黄淮麦区小麦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并为品质改良提供基础材料,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方法,分析了黄淮麦区(黄淮平原副区、汾渭谷地副区)1 389份小麦地方品种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的组成.结果表明,在供试材料中,Glu-1位点共有23种等位基因,其中Glu-A1位点3种,Glu-B1位点11种,Glu-D1位点9种,亚基null、7 8、2 12在各自的位点上出现频率最高,分别达到了98.63%、82.83%和92.65%.亚基组成类型共有42种,主要为null/7 8/2 12,频率达75.65%.筛选出一些含有1、2*、13 16、14 15、5 10、5 12等优质亚基的材料,其中有9份材料具有优质亚基组合,可作为优质基因源.同时,还对多个材料具有同一名称的254份材料从HMW-GS组成和农艺性状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最终筛选出了18种共计51份同名材料,分别疑为同种材料,2份白芒糙和2份紫茎白,分别可确定为同一份材料.  相似文献   
32.
陕西省小麦地方品种主要性状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为进一步挖掘小麦种质资源潜力,给小麦新品种选育创造条件,对陕西省陕北、关中、陕南三个地区1 225份小麦地方品种主要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7个形态性状、3个农艺性状和2个抗病性状都存在着广泛的遗传多样性.通过对三个地区小麦12个性状的比较发现,在株高、千粒重、颖壳颜色3个性状上,陕北地区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指数(H')较高,存在较大的变异;关中地区小麦品种在穗粒数、粒色、穗型和赤霉病抗性4个性状上遗传多样性指数(H')较高,表现较大的变异;陕南地区小麦品种则在冬春性、成熟期、芒长、硬度和条锈病抗性5个性状上遗传多样性指数(H')较高,变异较大,并且性状内的变异也相当丰富,这些都是陕西小麦资源遗传多样性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33.
通过对东北黑土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前期、治理中期和治理后期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议,为日后东北黑土区的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4.
山葡萄为山葡萄酒的主要原料,其产量和品质也受到了极高的要求,本文从建园、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采收4个方面介绍山葡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5.
抚松县泉阳镇棚膜蔬菜发展多年,2010年开始引种秋黄瓜万金神剑,该品种极早熟,生育期40天左右,成熟快,瓜味好,肉质脆嫩清香,商品性极佳,抗病、产量高、耐储运等很多优点,是一个具有推广价值的秋黄瓜品种,现将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6.
2010年,中原经济区正式纳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这标志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已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怎样把中原经济区建设成为一个集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为一体的经济板块,也成为学术界和政府共同关注的话题。在此背景下,从土地向规模集中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角度提出了建设复合型城市区的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37.
只要在自己的生活中投入热情,锁定目标,并为之奋斗,就会有所收获.孙喜春就是这样一位普通的农民,凭他对农村的深厚感情,对农业的热爱和对新技术的追求,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38.
从水土保持林体系的研究现状来看,大尺度带有景观水平性质的研究还很少,研究的范围还仅局限于小的区域、流域,不能对景观水平问题做出有效的解释。景观水平的水土保持林体系合理空间配置问题已成为水土保持林研究领域的重点。建成具有一定规模景观水平的水土保持林体系,通过景观水土保持林体系的合理建造,使景观设计与水土保持融为一体,达到景观利用的人为结构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协调。  相似文献   
39.
以全国最大的移民安置中心——红寺堡区为研究对象,基于1995、2000、2005、2010年和2015年五期遥感数据,采用RS和GIS技术,选取土地利用程度、耕地垦殖指数、景观多样性指数和景观破碎度等指数构建生态风险指数模型,并运用生态风险模型和空间分析方法对红寺堡区1995—2015年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风险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研究时段内草地面积下降明显,共减少29 494 hm2,耕地、林地、水域和建设用地面积呈上升趋势,其中建设用地面积增幅最大,而未利用地面积虽波动明显,但研究时段始末变化不大;1995—2015年研究区生态风险不断下降,生态风险指数由1995年0.3972下降至2015年的0.3235;红寺堡生态移民安置区各乡镇生态风险空间分布变化较大,不同类型区间均有转换,且不具有规律性,1995—2005年间以最高风险区和较高风险区为主,2005—2015年间以中等风险区和较低风险区为主。通过地理探测器对影响红寺堡生态移民安置区生态风险因子进行探测发现,林地、草地和植被覆盖度等指标因子对安置区生态风险具有较大影响,因此在通过扬黄灌溉工程和基本农田建设,增强农田生产能力,保障生态移民安置区经济发展和生态安全的同时,应注重安置区生态用地面积的增加与建设,以此来增加安置区植被覆盖度和降低其生态风险程度;生态保护、摆脱贫困和经济发展是生态移民的主要方向,因此红寺堡安置区在发展过程中在追求经济实力提升的同时,也要注重生态安全的保障,将生态安全放在全区发展的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40.
以宁夏红寺堡区为例,采用2015年遥感影像,综合运用遥感、GIS手段、景观指数法等多种研究方法,从景观的要素构成及景观形态、不同景观的空间关系和景观空间构型4个方面来研究了景观格局的粒度变化效应,并确定了最佳粒度值,根据最佳粒度进行了研究区景观格局分析。结果表明:粒度与景观指数都具有相关性且粒度与部分景观指数拟合效果较好,确定最佳粒度为80m;草地为研究区主要景观类型且草地景观优势明显,占景观总面积的61.8%,是基质景观;研究区耕地和林地景观分布较为均匀;景观形状指数为31.229,分维数为1.040 1,表明景观整体主要由团聚的大斑块组成,形状复杂程度适中,蔓延度指数为65.254 7,表明破碎化程度不高,稳定性较差,不利于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现状的维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