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4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4篇
  15篇
综合类   25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27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2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虽然胚胎移植早在1890年首次用家兔试验获得成功,但至本世纪30年代以后才开始用兔、大白鼠、小白鼠进行更多的试验。家畜的胚眙移植最早成功的试验,是1934年首次在绵羊、山羊获得成功;1951年牛、猪的胚胎移植成功的事例相继也有报道。60年代以来,对家畜胚胎的冲取、保存、移植等技术环节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到70年代以后,胚胎移植技术已发展到畜牧生产实践应用阶段。特别是牛的胚胎移植发展更快。猪产仔多、繁殖率高,用胚胎移植的方法从少数优良性状的个体获得较多后代的要求不  相似文献   
32.
本文首次论述了如何在猪生产方面应用系统整体营养调控理论和技术,并对当前国际上在采食调控,促进营养吸收调控消化道生态系统调控,使用激素和免疫技术进行营养调控方面的新技术进行了较广泛的介绍。  相似文献   
33.
据日本农林水产省统计情报部于1999年6月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999年4月底,日本全国各地畜产业发展的状况是,①奶牛的饲养户数为3.54万家,奶牛头数为181.60万头,比1998年分别减少5.3%和2.4%;②肉牛的饲养户数为1.246万家,比1998年下降6.6%,但是,饲养的头数基本与1998年持平,现为284万头;③猪的饲养户数为1.25万家,比1998年减少6.7%,但是,存栏头数基本保持与1998年相同的水平,现为987.30万头;④蛋鸡的饲养户数为5060家,比1998年减少6.1%,现有蛋鸡的只数为1.43亿只,比1998年减少1.5%.  相似文献   
34.
中国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一届七次常务理事会于3月28~29日在广东温氏集团召开,本次常务理事会的主要任务之一是研讨当前养猪生产的形势.  相似文献   
35.
覆盖作物与耕作法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冬季种植覆盖作物结合免耕法构成的保护性耕作法,在冬春季土壤休闲时期可提高土壤含水率,抑制土壤风蚀,回收土壤残留氮素;在夏季作物栽培时期仍可提高土壤的含水率,抑制土壤有机质下降,提高土壤生物活性,改善土壤团粒结构,起到土壤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6.
益生菌及寡糖对猪肠道乳酸菌群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断乳初期仔猪肠道乳酸菌群多样性容易发生改变,这种改变会使仔猪变得更加易感。乳酸菌和寡糖的饲喂可以促进仔猪肠道乳酸菌群多样性的恢复,更加有利于提高仔猪对肠道疾病的抵抗性。不同的益生菌种促进肠道乳酸菌群多样性的能力不同,这就为乳酸菌的筛选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另外,不同的寡糖也可被不同的益生菌所利用,因此,益生菌与寡糖的配合应用要有所选择。  相似文献   
37.
分析了猪常见消化道症状疾病仔猪副伤寒和猪痢疾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和防治,对生产实践中开展针对性的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8.
猪传染性脑脊髓炎是由猪肠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继而出现一系列神经症状的传染病,临床上以反应迟钝、惊厥、眼球震颤、肌肉抽搐、共济失调、麻痹等为特征,主要侵害猪,特别是仔猪最易感染,发病率约为50%,病死率为70%~90%,危害性非常严重,常给养殖企业及养殖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详细阐述了猪传染性脑脊髓炎的病原、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要点等,并且提出有效的防治对策,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39.
为研究巴克夏(B)、太湖猪(T)和黔东花猪(H)杂交后代BTH商品猪的产肉性能和肉质性状,对BTH猪进行屠宰测定和肉质分析。结果发现,BTH猪屠宰率为76.67%、瘦肉率为42.00%,脂肪率为34.93%,眼肌面积47.67 cm~2;肉色评分和大理石纹评分均为3.5,失水率17.91%,熟肉率65.67%,剪切力0.51 kg·f;不饱和脂肪酸中,亚油酸和亚麻酸的含量分别为8.76%、0.20%;氨基酸测定中,谷氨酸的含量最高,多达98.18 mg/g。结果表明,BTH猪产肉性能较差,瘦肉率低,属于脂肪性猪,但肉质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40.
总结了造成猪磨牙的环境、营养及疾病方面的因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以供养殖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