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1篇
综合类   30篇
水产渔业   74篇
畜牧兽医   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8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ABC方法,选择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胰多肽(pancreatic polypeptide,PP)、胃泌素(gastrin,GAS)和P物质(substance P,SP)6种特异性哺乳类胃肠激素抗血清,对不同年龄段(1龄、2龄和3龄)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的消化道内分泌细胞进行了免疫细胞化学定位研究.结果表明,仅在食管、胃贲门、胃体和胃幽门检出有5-HT、SS和PP阳性细胞的分布(除1龄鱼食道),且这3种内分泌细胞均大量定位于胃部;在前肠、中肠、后肠和直肠中均未检测到这3种内分泌细胞的阳性反应.在3个年龄段的细鳞鲑胃肠各部位均未检测到GAS、GLU和SP阳性细胞.细鳞鲑的5-HT、SS和PP与其他有胃鱼类的内分泌细胞一样,可分为2种类型,即开放型和闭合型,这类细胞主要通过腔分泌和旁分泌两种方式释放激素.5-HT、SS和PP这3种细胞在1龄幼鱼消化道内就已经发育成熟,其对胃肠道活动的调节作用已经与成鱼没有差别,细胞的分布密度随着细鳞鲑的年龄增长不断增加.本研究揭示了不同生长阶段细鳞鲑消化道中这6种胃肠激素内分泌细胞的发育特征,并阐明了这些胃肠激素细胞在细鳞鲑幼鱼消化道的分布、形态以及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62.
将孵出30d、平均体质量0.043g的黑斑原(鱼兆)Glyptosternum maculatum仔鱼常规饲养在4个循环水养殖系统(长1.8m×宽0.6m×高0.6m)中,水温保持在9℃、12℃、15℃和18℃下,每个温度组设置3个平行,研究不同温度对黑斑原(鱼兆)仔鱼生长及存活率的影响。35d的饲养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黑斑原(鱼兆)仔鱼的生长加快,死亡率增加,其中18℃组黑斑原(鱼兆)最早开始死亡,9℃组黑斑原(鱼兆)存活率最高。在整个饲养期间,水温9℃组与12℃组黑斑原(鱼兆)全长和体质量生长最快,死亡率最低,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因此,9~12℃为黑斑原(鱼兆)仔稚鱼的适宜培育温度。  相似文献   
63.
64.
研究了性逆转金鳟雄鱼(XX,伪雄鱼)精子在不同pH的人工精浆( artificial seminal plasma,ASP)溶液中的活动情况。结果显示,随着pH的提高精子活力不断增强。伪雄鱼精子在不同ASP—pHs中培养1h后,pH9.5~10.5培养组精子活力超过正常雄鱼精子(XY)活力水平,且正常雄鱼精子与pH8.5~9.5培养组的精子活力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将金鳟伪雄鱼精液培育在pH8.5~10.5的ASP中,0~180min内,pH10.5中的精子寿命和激活比例都最佳,180min之后的精子寿命超过80s,激活比例在90%以上,显著好于其他pH组(P〈0.05)。在低温储藏12h后,正常雄鱼精子在ASP—pH10.5溶液中寿命时间最长,为(284.05±78.37)S,其次是同等稀释条件下的伪雄鱼精子寿命,其时间为(203.89±43.68)s,正常雄鱼精液原浆精子寿命最短,为(122.19±37.61)s。直接用金鳟伪雄鱼精液受精,发眼率和仔鱼上浮率仅为12.50%和8.77%,而通过pH10.5的ASP培养后,其发眼率和孵化率分别提高到了52%和49.95%。因此,在高pH的ASP中培养金鳟伪雄鱼精子能提高其活力和延长寿命。通过这种处理也能够显著的提高金鳟全雌和全雌三倍不育后代的育苗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65.
为解决高白鲑仔鱼饲育期与室外鱼池放养期不同步的矛盾,采取室内流水,集约化饲育方式,利用活饵料与人工配合饲料投喂。在透明度较高的涌泉水中,水温8-13℃,溶解氧8-10毫克/升,水交换量为14-16升/分的条件下,以每平方米放养6000尾的密度,并采取综合管理技术,经30天的饲育,其每日可增长0.3毫米,增重0.66毫克,其绝对增长量由3.5毫克平均增长至18.51毫克,全长由9.7毫米增长至18.4毫米,成活率可达73.78%-82.91%。  相似文献   
66.
高白鲑仔鱼、稚鱼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摄食强度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高白鲑仔鱼、稚鱼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摄食强度试验,探索胚后期发育、温度与摄食活动的关系。仔鱼在10℃,稚鱼在15℃时摄食强度最大,摄食活幼20分钟时为摄食高峰。该项试验为高白鲑苗种培育中确定最适摄食温度及摄食时间提供重要的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67.
本文结合国外鲑鳟鱼类先进的育种实践,从基础群体的建立、育种目标的制定、繁育方案的确立、育种值的评估、育种效果的分析、育种成果的商业化等几个方面,系统阐述常规育种技术在鲑鳟鱼类品种的遗传改良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8.
乌苏里江二种细鳞鱼生物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尖吻细鳞Brachymystax lenok和钝吻细鳞B.tumensis在吻的形状上和鳃耙数上有很大差异。尖吻细鳞有长而肉厚的吻,上颌突出明显,口半下位,上颌骨较短,延伸到眼径垂直中线前;钝吻细鳞上颌不突出,口端位,上颌骨较长,延伸到眼径垂直中线或中线后。尖吻细鳞的鳃耙数在26—30;钝吻细鳞的鳃耙数在19—23。尖吻细鳞在头后部、体侧、背鳍、脂鳍有相对密而大的黑色斑点,但颜色较暗;钝吻细鳞在同样位置上的黑色斑点稀而小,非常清晰;但在幼鱼阶段二种鱼的斑点很难区分。体长/体高、体长/头长、头长/眼径、头长/眼间距的平均值,二种鱼的差异显著,但个体值间相互有交叉。生长速度:尖吻>钝吻;绝对生殖力:尖吻>钝吻;相对生殖力:钝吻>尖吻。  相似文献   
69.
为评价野生与驯养异齿裂腹鱼肌肉营养价值差异,分别对野生与驯养异齿裂腹鱼肌肉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常规营养成分中,驯养组肌肉粗脂肪质量分数极显著低于野生组(P0.01),粗蛋白、灰分及水分质量分数没有显著差异(P0.05);各氨基酸质量分数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野生组与驯养组之间,必需氨基酸(EAA)质量分数、总氨基酸(TAA)质量分数、EAA与TAA质量比之间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野生和驯养异齿裂腹鱼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色氨酸。野生和驯养异齿裂腹鱼必需氨基酸指数分别为61.10和58.63;野生和驯养异齿裂腹鱼肌肉脂肪酸组成差异较小,驯养组硬脂酸(C18∶0)、花生一烯酸(C20∶1)质量分数极显著高于野生组(P0.01),ARA(C20∶4)质量分数显著高于野生组(0.01≤P0.05),十七碳一烯酸(C17∶1)质量分数显著低于野生组(0.01≤P0.05)。异齿裂腹鱼脂肪酸组成中,饱和脂肪酸(SFA)总量、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总量、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总量在野生组与驯养组之间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总体而言,野生与驯养异齿裂腹鱼肌肉营养成分差异较小,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均较高,野生组和驯养组分别为68.59%、74.50%,均富含EPA、DPA、DHA。  相似文献   
70.
气候变暖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减少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发展低碳经济,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低碳经济是人类的共识。滤食性鱼类通过滤食浮游生物,间接降低大气中的CO2浓度而发挥碳汇作用。本文描述了一个不投饵的淡水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探讨了滤食性鱼类在淡水生态系统中的碳汇作用,依据2009年全国水产养殖相关统计数据,估算了全国滤食性鱼类养殖的年碳汇量,为淡水渔业的低碳发展提供新思路,以推进现代化渔业的科学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