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1篇
综合类   30篇
水产渔业   74篇
畜牧兽医   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8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黑龙江茴鱼的人工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茴鱼(Thymallus arcticus grubei Dybowski)属鲑形目、茴鱼科、茴鱼属,俗称斑鳟子,为一种典型的山涧溪流栖居冷水性鱼类。在我国自然分布于黑龙江流域的黑龙江、嫩江、牡丹江、乌苏里江、绥芬河等支流和溪流中,国外仅分布于俄罗斯境内。  相似文献   
52.
在室内控温水族箱中设6℃、11℃、16℃和21℃四个水温组,饲养7周,研究了初始体重为1.72±0.24g的细鳞鱼(Brachymystax lenok)幼鱼摄食和生长的最适水温。结果表明,16℃时细鳞鱼的特定生长率(SGR)、日增重(DWG)、食物转化率(FCE)和摄食率(FI)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这些参数与水温(T)之间的相关关系可用二次回归曲线来描述,特定生长率与水温的回归方程为SGR=(-2.601)+(0.887)T+(-0.027)T2;摄食率与水温的回归方程为FI=(0.111)+(0.292)T+(-0.009)T2(P〈0.01,R=0.990);食物转化率水温的回归方程为FCE=(52.828)+(11.951)T+(-0.393)T2。细鳞鱼在11~21℃都可以摄食生长,最适水温为15.20℃~16.43℃。  相似文献   
53.
黑龙江茴鱼的人工繁殖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龙江茴鱼平均产卵量为2 256粒/尾,属分批产卵型。在平均水温7.7℃(4.2~10.8℃)情况下:100~110℃·d时眼点明显;120~140℃·d开始破膜;200~210℃·d破膜结束;250℃·d左右开始上浮;270℃·d左右开口。发眼率为54.86~71.07%;孵化率为72.15~77.63%;上浮率为51.53~66.56%。  相似文献   
54.
高白鲑养殖、繁殖技术的研究总结报告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高白鲑系鲑科白鲑属鱼类,原产苏联,我国引进后进行人工孵化、仔鱼饲育、鱼种培育、亲鱼饲养、人工产卵、孵化、获得了仔代。本详细介绍了仔鱼饲育条件、技术,成活率达71.15%-85.64%。鱼种培育采用常规方法,但易患鱼病,影响成活率。亲鱼培育采用流水集约化养殖于11月下旬达性成熟进行人工繁殖,本介绍 了人工采卵,授精、脱粘、洗卵及人工孵化技术。  相似文献   
55.
通过性激素药物诱导和人工繁育技术对哲罗鲑(Hucho taim en)(HH)(♀)与细鳞鲑(Brachymystaxlenok)(BB)(♂)进行了远缘杂交。研究结果表明:哲罗鲑(♀)×细鳞鲑(♂)杂交种(HB)的人工繁育效果与双亲对照组(HH和BB)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且HB的孵化率和仔鱼上浮率均高于HH和BB;选择水蚤和水丝蚓对HB鱼苗进行开口,采用全价饲料粉与水丝蚓的混合团进行过渡,再选用全价人工颗粒饲料进行驯化,驯化结果显示:BB最易于开口、驯化和摄食颗粒饲料,其次是HB,最难于驯化的是HH;HH、HB和BB经过6周的培育,其全长与体质量均呈正增长趋势变化,HB的体质量增长较HH和BB分别快25%、70%。HB的体长、体质量与周龄的最佳方程分别为Y=0.022x2+0.52x+7.30(R2=0.987 4)和Y=2.817 1e0.254 1x(R2=0.987 7),体长与体质量的最佳方程为Y=-0.002 4x3+0.051x2+0.42x+7.4(R2=0.987 5),HB的日增重为(0.30±0.13)g,分别高于HH和BB。  相似文献   
56.
2000~2009年,全球鲑科鱼类养殖产量合计达1989万t,2010年养殖产量已达到240万t以上,产量一直在稳步上升。十年累计产量超过10万t的有大西洋鲑(Sdmosdar)、虹鳟(Oncorhynchttsmykiss)、银大麻哈鱼(0.kisutch)、大鳞大麻哈鱼(0.tshawytscha)、褐鳟(Sdmotrutta),能够形成单独统计产量的有5属13种,大西洋鲑、虹鳟、银大麻哈鱼占鲑科鱼类养殖总产量的97%。养殖产量居前三位的是挪威、智利、英国。全球共有67个国家和2个地区(台湾、法属留尼旺岛)开展鲑科鱼类养殖,其中欧洲33个国家、美洲13个国家、亚洲11个国家和1个地区、非洲6个国家和1个地区、大洋洲4个国家,虹鳟是养殖最普遍的种类,遍布5大洲的64个国家和2个地区。  相似文献   
57.
为了研究拉萨裸列尻的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技术,选择发育良好的野生鱼作为亲本进行了人工繁殖试验。采用3种催产方法对雌亲鱼进行催产,试验结果显示,采用二次注射法对雌亲鱼进行催产效果较好,第1针剂量为促黄体素释放素(LHRH-A_2)1.5μg/kg+脑垂体(PG)0.75 mg/kg,间隔24 h注射第2针,剂量为LHRH-A_23.5μg/kg+PG 1.75 mg/kg,效应时间48 h,催产率为90.7%,受精率为88.3%。在水温13~14℃,溶解氧6~8 mg/L的条件下,受精卵在219 h内全部出膜,孵出仔鱼约61.97万尾,平均孵化率为73.2%。采用3种不同的方式对出膜36 d的30.98万尾仔鱼进行了34 d培育,结果发现,在池塘网箱中培育的拉萨裸列尻鱼苗,其体长和体质量均显著高于在圆形塑料盆和长方形水泥池中培育的(P﹤0.05)。苗种培育试验共获得3 cm以上的苗种26.98万尾,苗种成活率达72.0%。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双须叶须鱼人工繁殖技术。[方法]试验采用2次胸鳍基部注射法,开展双须叶须鱼人工繁殖及鱼苗培育技术研究。[结果]第1针注射剂量为LRH-A24μg/kg、PG 2 mg/kg,间隔48 h注射第2针,剂量为LRH-A210μg/kg、PG 6 mg/kg,催产率可达86.7%;利用人工干法授精方式,2批次共获得受精卵149 288粒,平均受精率为80.1%;在水温12~13℃条件下,经过微流水孵化,共获得初孵仔鱼120 327尾;在水泥池经过30 d培育,获得平均体长为(1.95±0.24)cm以上鱼苗80 138尾,鱼苗成活率可达66.5%。[结论]研究结果可为雅鲁藏布江中游渔业资源保护与利用和开展增殖放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9.
水温对细鳞鱼幼鱼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在水温6℃、14℃、22℃下和180×60×50cm控温水族箱中,饲养初始鱼体质量11.3±0.94g的细鳞鱼Brachymystax lenok幼鱼21d,测定了幼鱼消化器官(胃、幽门盲囊、肝脏和肠)中的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力。结果表明:水温14℃下胃蛋白酶活性最高,其次为水温6℃时,22℃时消化酶活性最低,...  相似文献   
60.
用虹鳟Oncorhynehus mykiss和山女鳟Oncorhynchus masou masou两种冷水性鱼类进行杂交试验,成功地获得杂交种。其中,杂交组虹鳟(♀)×山女鳟(♂)的受精率、发眼率和孵化率与山女鳟、虹鳟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但其卵黄囊吸收较差,上浮率较低,平均成活率为30.68%,明显低于山女鳟、虹鳟(P〈0.01);杂交组山女鳟(♀)×虹鳟(♂)在胚胎发育后期,眼点形成之前发育受阻,其发眼率仅为0.54%,明显低于山女鳟、虹鳟(P〈0.01),最终成活率仅为0.44%。对杂交子代和亲本后代进行了80d的室内生长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杂交鳟在不同的发育阶段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杂种优势,体重的杂种优势率为2.22%-18.16%,又长的杂种优势率为1.27%~8.98%;杂交鳟在日增长量上与山女鳟比较接近,略高于虹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