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1篇
综合类   30篇
水产渔业   74篇
畜牧兽医   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8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摘 要:利用虹鳟(♀)和山女鳟(♂)进行种间杂交,获得了90.00%的受精率,80.52%的发眼率,90.68%的孵化率和30.68%的鱼苗成活率。运用13个微卫星分子标记对杂交亲本与杂交子代进行了分子遗传机制的研究,结果表明:(1) 在13个微卫星位点中,3个位点只在虹鳟中得到扩增产物,6个位点扩增出虹鳟和山女鳟清晰的差异条带,另外4个位点在双亲中没有扩增出显著差异条带;(2) 双亲遗传分化显著,虹鳟和山女鳟存在杂交现象,虹鳟和山女鳟杂交子代的遗传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属两性融合生殖,是真正意义上的杂交种。 (3) 杂交后代与虹鳟和山女鳟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分别为0.4617和0.5965,遗传距离分别为0.7729和0.5168, 表明杂交F1与两亲本的遗传差异不是对等的, 而是偏向父本一方,UPGMA系统树也同样证明了这一点。本研究结果将为虹鳟、山女鳟两种鱼的杂交育种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2.
利用虹鳟(♀)和山女鳟(♂)进行种间杂交,获得了90.00%的受精率,80.52%的发眼率,90.68%的孵化率和30.68%的鱼苗成活率.运用13个微卫星分子标记对杂交亲本与杂交子代进行了分子遗传机制的研究,结果表明:(1) 在13个微卫星位点中,3个位点只在虹鳟中得到扩增产物,6个位点扩增出虹鳟和山女鳟清晰的差异条带,另外4个位点在双亲中没有扩增出显著差异条带;(2) 双亲遗传分化显著,虹鳟和山女鳟存在杂交现象,虹鳟和山女鳟杂交子代的遗传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属两性融合生殖,是真正意义上的杂交种. (3) 杂交后代与虹鳟和山女鳟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分别为0.461 7和0.596 5,遗传距离分别为0.772 9和0.516 8, 表明杂交F1与两亲本的遗传差异不是对等的, 而是偏向父本一方,UPGMA系统树也同样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23.
鱼类的维生素C营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维生素C(VC)是一种重要抗氧化维生素,摄入的VC与动物的健康息息相关。对鱼类来讲,VC不仅可以促进生长,而且还可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但是,在很多鱼类中缺少合成VC的关键酶——L-古洛糖酸内酯氧化酶,需要在饲料中添加以满足需求。缺  相似文献   
24.
细鳞鱼全人工繁育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乌苏里江、牡丹江中采捕野生细鳞鱼(Brachymystax lenok)亲鱼,暂养后催产获得的鱼苗饲养在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渤海冷水性鱼类试验站,观察和测定了水温2~18℃下人工养殖的细鳞鱼的生长和发育,自2003~2010年连续进行了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结果表明,在流水池塘养殖条件下,投喂人工配合颗粒饲料,可使细鳞鱼正常生长和性腺发育成熟,人工催产方式可以批量获得鱼苗,且生长速度、产卵量、发眼率与野生细鳞鱼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5.
细鳞鲑早期发育过程中免疫器官发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连续切片技术和显微观察法,对胚胎末期至仔鱼期的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免疫器官(头肾、胸腺及脾组织)早期发育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在实验水温为10.0~16.2℃时,细鳞鲑的免疫器官原基发生及其淋巴化的先后顺序均为胸腺、头肾和脾。仔鱼出膜前5 d胸腺原基形成,出膜前1 d胸腺即出现少量淋巴细胞,仔鱼19日龄后,结缔组织和毛细血管渗入胸腺实质而形成小梁,仔鱼35日龄左右,胸腺己经分化出模糊的内区和外区;仔鱼出膜前2 d,出现头肾原基,由未分化的造血干细胞组成,仔鱼3日龄后,头肾由肾小管构成,10日龄后,组织开始淋巴化,仔鱼35~45日龄,肾小管上皮细胞开始退化,头肾内出现血窦,并进一步淋巴化,50日龄后,肾小管退化完毕,头肾主要由淋巴组织和大量血窦构成;5日龄细鳞鲑仔鱼,脾原基出现,16日龄后,脾开始淋巴化,35~50日龄,脾内建立起发达的微血管系统以及血窦结构。细鳞鲑的免疫器官分化较早,其发育速度较其他淡水硬骨鱼类相对滞后,但组织淋巴化速度较快。本研究旨在揭示细鳞鲑早期死亡率高的根本原因,为实现细鳞鲑的规模化养殖提供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26.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同步测定渔用中草药中6种磺胺类抗生素含量的方法,并比较和优化样品提取、净化及色谱分析条件。试验使用乙酸乙酯提取样品中的6种磺胺,用PEP-2固相萃取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的流动相为2%乙酸溶液和甲醇、乙腈混合液,梯度洗脱;色谱柱为C18反相柱(5μm,4.6mm×250mm);紫外检测器在波长270nm检测;外标法定量。该方法对6种磺胺的检出限为50μg/kg,平均回收率为86.8%~96.5%,相对标准偏差小于6.7%,可用于渔用中草药中6种磺胺类抗生素的定性、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27.
黑龙江茴鱼(Thymallus arcticus grubei Dybowski)精子活力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用BSS和水两种激活剂对黑龙江茴鱼精子活力进行测定,并在4℃和14℃(室温)条件下,对精原液和用ASP稀释的精液分别进行保存试验.试验结果显示,用BSS和水均可激活黑龙江茴鱼精子,其精子活率分别可达100%和98%.14℃条件下,用BSS激活黑龙江茴鱼精子平均寿命为72.1s,A级(快速)运动时间平均为14.1s;用水激活精子平均寿命为67.2s,A级运动时间平均为12.5s.不同温度保存的精子寿命和快速运动时间也有显著差异:精原液4℃保存2h后精子失去A级运动,其激活率在70%以上,保存6h后激活率小于20%;精原液14℃保存1.5h后精子失去A级运动,其激活率大于70%,4h后激活率小于20%.经ASP(pH分别为7.0、7.8、8.0、8.5、9.0)稀释的精液,在4℃和14℃条件下,BSS和water对精子的激活率均小于20%,且精子均呈现C、D级运动,1.5h后各保存组激活率为0.试验结果表明,BSS对黑龙江茴鱼的精子有良好的激活效果;精原液4℃保存效果好于14℃,在4℃保存条件下2h以内使用,可以得到理想的结果;精液不宜用ASP稀释保存.  相似文献   
28.
本试验旨在探索饲料蛋白质水平对拉萨裸裂尻鱼幼鱼生长、饲料利用、形体指标和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选用初始体重为(22.42±0.56) g的拉萨裸裂尻鱼540尾,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各组分别投喂蛋白质水平为20%、25%、30%、35%、40%、45%的试验饲料。试验期为60 d。结果表明:1)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增加,拉萨裸裂尻鱼的终末体重(FW)、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蛋白质效率(PER)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而饲料系数(FCR)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FW、WGR、SGR均在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5%组达到最大,显著高于除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0%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PER在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0%组达到最大,显著高于除饲料蛋白质水平为25%组外的其他各组(P 0.05)。FCR在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0%时最低,显著低于除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5%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通过二次曲线方程回归分析,WGR、SGR和FCR最优时饲料蛋白质水平分别为34.01%、34.09%和35.31%。2)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增加,拉萨裸裂尻鱼的脏体比(VSI)、肝体比(HSI)和肠体比(VI)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且均在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5%组取得最小值。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5%组的VSI显著低于除饲料蛋白质水平为40%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5%组的HSI、VI显著低于除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0%、40%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3)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增加,拉萨裸裂尻鱼的肌肉粗蛋白质含量呈先升高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在饲料蛋白质水平为40%组达到最高,显著高于饲料蛋白质水平为20%、25%组(P0.05);粗脂肪含量呈先降低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在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5%组达到最低,显著低于饲料蛋白质水平为20%、25%、30%组(P0.05)。由此可见,适量增加饲料蛋白质水平可提高鱼体生长速度,增加鱼体可食用部分比例,提高肌肉粗蛋白质含量,降低肌肉粗脂肪含量;但饲料蛋白质水平过高,会降饲料利用率,增加饲料成本。在本试验条件下,拉萨裸裂尻鱼适宜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4.01%~35.31%。  相似文献   
29.
为探究黑斑原肌肉营养成分,合理开发和保护利用黑斑原种质资源,分析采自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昂仁县境内(N 29°27′58.72″,E 86°54′36.06″)体质量为(158.92±24.10) g的黑斑原肌肉脂肪酸和无机盐组成成分。试验结果显示,黑斑原肌肉(鲜样)中含有16种脂肪酸,其中总饱和脂肪酸8种,总量为1015.7 mg/kg,单不饱和脂肪酸2种,总量为494.4 mg/kg,多不饱和脂肪酸6种,总量为1148.3 mg/kg,必需脂肪酸含量为108.37 mg/kg,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含量为960.08 mg/kg。黑斑原肌肉的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和血栓形成指数分别为0.40和1.18。黑斑原肌肉中共检出无机盐元素19种,其中K含量最高,为4061.23 mg/kg,V含量最低,为0.01 mg/kg,其中Ca∶P为1∶164,Na∶K为0.33∶1。对黑斑原肌肉中部分无机盐元素进行了风险评估,Zn元素风险指数最大,最大风险指数为16.13%~39.53%,Se元素的风险指数最小,最大风险指数为0.02%~0.03%,所评估的几种无机盐元素风险指数均在安全范围之内。综上,黑斑原肌肉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无机盐元素含量丰富,具有较高的食用和保健价值。  相似文献   
30.
<正>黑斑原鮡(Glyptosternum maculatum),俗称巴克里、拉萨鲇鱼,是西藏地区特有鱼类,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肌间刺少,而且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因此备受藏区人民喜爱和推崇,其在拉萨的市场价格已达到1000元/千克以上。目前,西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所正联合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四川省水产研究所等多家单位开展黑斑原鮡苗种培育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将重点介绍野生黑斑原鮡种鱼的驯化和日常养护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