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科学   1篇
  7篇
综合类   13篇
畜牧兽医   4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甘肃农业服务外包信息资源库的建立为农户、农产品和市场三方的信息不对称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根据甘肃农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对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以及农产品市场信息需求进行了分析,构建了以农业专家服务信息资源库、特色农产品服务信息资源库和农产品贸易服务资源库为核心的,可扩展的甘肃农业服务外包信息资源库。  相似文献   
12.
燕振刚  李广 《草业科学》2011,28(8):1567-1571
从甘肃省农业服务外包信息平台建设需要出发,以外包、期货、供应链、电子商务的理论为指导,采用ASP.NET 2.0与C#相结合的方式,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提供后台数据库支持,设计了B/S结构的可提供用户注册、登录、账户充值、信息发布、发包与接包、现货交易、期货交易、专家信息显示、外包状态查询、外包管理和生产基地展示等功能的甘肃省农业服务外包信息平台。该平台实现了用完全市场化的方式,解决农业发展中农业投资偏少、农业土地资源分散、农产品价格波动带来的销售难及污染严重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水肥协同作用对不同耕作措施下作物产量影响规律,运用在黄土丘陵区率订和验证后的APSIM(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ystem simulator)模型,模拟研究区近35年传统耕作(T)、免耕(NT)和免耕覆盖(NTS)措施下轮作小麦/豌豆产量,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施氮量(X1)、休闲期降水量(X2)和生育期降水量(X3)对小麦/豌豆模拟产量的水肥协同效应。结果表明,自然降水条件下3因素对不同耕作措施小麦和豌豆产量的贡献率均为:X3X2X1。生育期降水量和休闲期降水量对产量的贡献率均为:NTS>NT>T。T、NT和NTS措施下小麦和豌豆的产量与施氮量均呈开口向下二次抛物线型变化,但小麦最佳施氮量分别为65.0,65.5和44.5 kg/hm2,豌豆的最佳施氮量分别为17.9,18.5和23.8 kg/hm2,并且施氮量对小麦产量的贡献率为:NT>T>NTS,而施氮量对豌豆产量的贡献率为:NTS>NT>T。在甘肃省定西黄土丘陵区,决定小麦和豌豆产量的关键因素是降水,降水量对免耕覆盖的增产效应最为显著,且3种耕作措施条件下小麦和豌豆对施氮效应有不同的表现。  相似文献   
14.
不同耕作措施旱地春小麦产量对温度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析温度变化对不同耕作措施春小麦产量的影响,利用APSIM模型对2因素9水平3种耕作措施下的春小麦产量进行了模拟,选择日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作为自变量因子对产量效应进行分析,并对3种耕作措施条件下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的互作效应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措施条件下,春小麦产量随最低温度升高呈二次抛物线上升型变化,会出现报酬递减,且传统耕作+秸秆还田和免耕覆盖的增产效应大于免耕耕作措施;传统耕作+秸秆还田和免耕耕作措施下,产量随最高温度升高呈二次抛物线递减型,并呈叠加递减,而免耕覆盖耕作措施下产量随最高温度升高呈负相关。3种耕作措施下,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之间还存在正的协同效应,免耕覆盖耕作措施相比其它两种耕作措施,具有更好的协同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15.
针对作物生产碳排放预测较为困难的实际问题,提出基于BP神经网络算法的玉米生产碳排放预测模型。选择地处河西走廊石羊河下游的民勤绿洲246家农户,面对面调查玉米种植户农场内生产投入数据,将玉米生产投入数据作为神经网络输入层;查阅和梳理国内外相似区域玉米生产环节碳排放系数,运用碳足迹生命周期法计算得到的碳排放值作为神经网络输出层;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算法,运用试凑法确定网络隐含层节点个数,建立河西绿洲玉米生产碳排放预测模型,选择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多元非线性回归模型,对该模型有效性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3层且各层节点数9、10、1的神经网络结构能够准确预测河西绿洲玉米生产碳排放,其碳排放预测值为0.763 kg(CO_2-eq)·kg~(-1)(DM);9-10-1结构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相关系数(R~2=0.984 7)高于多元线性和非线性回归模型,该神经网络结构模型的均方根误差(RMSE=0.069 1)、平均绝对误差(MAE=0.051 3)均低于其他模型,BP神经网络算法预测性能明显优于其他预测模型。该研究为准确预测农业生产碳排放提供了新思路和可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前有一种关于资源环境效率分析的标准作法,那就是生命周期评价(LCA),在我国这个评价框架正处于迅速发展阶段。本文主要是对我国农业生命周期评价框架作一初步探索,从LCA的概念及研究方法入手,对生命周期评价框架在农业当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我国LCA在农业方面的不足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为我国LCA在农业中的应用取得更好的成果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基于RS、GIS以及地理探测器,结合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对甘肃农牧交错带2000—2020年土地利用结构、动态度、利用程度和地类转移进行分析,并探究土地利用变化在不同时期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20年,甘肃农牧交错带以耕地、林地和草地为主要用地类型,三者占比超过95%,土地利用结构差异度均小于0.01、结构总体趋于稳定,全域土地利用动态度总体呈先增加后放缓的趋势;(2)耕地、林地和草地的转化占研究区总体变化面积的96%以上,各地类间转换活跃,LUCC较集中分布于陇中黄土丘陵区和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3)在长时序土地利用变化情景下,地理探测器具有较好的适用性,甘肃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在不同时段驱动因子相异,其变化受社会经济因素和自然地理因素共同作用驱动(前者对土地利用变化解释度更强),各因子间交互作用均表现为双因子增强或非线性增强效应,双因子交互对土地利用变化的解释度强于单因子解释度。  相似文献   
18.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针对目前VB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现状,探讨了基于CDIO教学理念的VB程序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基于多年的应用型本科教学实践,提出了该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教学实践表明,相关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信息技术与农业学科整合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技术已渗透到农业学科教学领域中,并发挥着广泛作用,信息技术给农业学科课程教与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信息技术与农业学科整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论文结合农业信息化人才培养目标和高等农业院校教学改革实际,讨论了信息技术与农业学科整合模式、具体措施和取得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作为教育信息化基石的信息技术给农业学科课程教与学带来活力和契机,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学科教学就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手段和工具渗透到农业学科教学之中。结合信息技术在甘肃农业大学部分涉农专业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进行成果整合,并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