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00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138篇
林业   255篇
农学   152篇
基础科学   149篇
  212篇
综合类   1335篇
农作物   158篇
水产渔业   166篇
畜牧兽医   739篇
园艺   170篇
植物保护   82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117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154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159篇
  2011年   154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137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117篇
  2006年   106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108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97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98篇
  1997年   110篇
  1996年   100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87篇
  1993年   98篇
  1992年   66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5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41.
李学武等同志将稻田免耕、稻草全程覆盖马铃薯新技术应用发展成为马铃薯-西瓜-晚稻轻型、高效、环保栽培模式,既确保了粮食生产,又增收了一季西瓜,同时又充分利用了有机肥,改良了土壤,做到了种地与养地结合,兼顾了环境保护。该模式是当前效益和可持续发展兼顾的适用先进的种植模式,提倡在当地和相同生态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42.
温州市涂园土壤属淡涂粉砂质粘土,pH 7.80~8.62,土壤表层氯化钠含量0.12%~0.15%,灌溉水盐分含量0.13%~0.25%,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偏低,但速效钾含量很高。由于土壤盐分含量过高,结构性差,夏秋栽培大白菜极易发生干烧心病(叶球外部正常,内部叶顶变干、黄化,呈干纸状),尤其在酷暑干旱的天气条件下,其发病率达95%以上。 针对此,温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蔬菜研究所成立了夏秋大白菜干烧心病的综合防治及高产栽培技  相似文献   
43.
20 0 3 2 0 0 4年,笔者用犬特安注射液治疗犬5 0余例,其中大型犬3 0多例、小型宠物犬1 8例,这些病例多因患肠炎、流感等而使用此药物进行治疗。使用方法和剂量:肌肉注射按每千克体重0 .2 0 .3mL ,每日2次。经治疗,多数犬痊愈,效果显著。但其中有5例小型宠物犬在注射后数分钟出现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1 过敏症状 肌肉注射后约3 10分钟,轻者:犬的头面部、颈部、唇部、眼睑部出现红肿,触诊发硬、有热痛,身体发僵、不灵活,步态不稳,表现胆怯、怕人等;重者:除上述症状外,犬出现呕吐,肌肉颤抖,眼睑水肿、外翻突出,瞳孔放大。2 治疗措施 在这5…  相似文献   
44.
生长肥育猪骨骼肌注射表达pGRF基因质粒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将猪的GRF基因表达质粒注射于猪的骨骼肌后,研究其促生长效应与机理。选用始重6.3kg的44头去势长白×太湖仔猪,分6组,采用2×3因子安排的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按6~10kg、10~20kg、20~50kg、50~100kg4个阶段饲养。4个饲养阶段的饲粮低蛋白水平分别是20.70%,17.90%,15.03%,13.00%;高蛋白水平分别是23.70%,20.90%,18.02%,16.00%。pGRF基因质粒注射剂量设0mg、0.5mg、1.0mg3个水平,于试验开始与试验猪体重达60kg时共注射基因质粒2次。测定各阶段日增重,饲料消耗量,耗料增重比以及30、70、100kg时血液中GH、GRF、IGF-I的浓度。100kg时屠宰进行胴体品质测定。结果表明:饲粮蛋白水平对各阶段及全期试验猪日增重均有显著影响(P<0.05或P<0.01),对50~100kg阶段与全期日采食量和耗料增重比有显著影响(P<0.05或P<0.01)。注射pGRF基因质粒对各阶段及全期日增重均有显著影响(P<0.05),对6~10kg、10~20kg、50~100kg3阶段及全期日采食量有显著影响(P<0.05),对6~10kg阶段、50~100kg阶段及全期耗料增重比有显著影响(P<0.05)。注射pGRF基因质粒对30kg及70kg体重时猪血液中GRF、GH、IGF-I浓度均有显著影响(P<0.05)。提高饲粮蛋白水平与注射pGRF基因质粒均可明显降低超声波测膘厚及屠宰测膘厚、增大眼肌面积(P<0.05)。  相似文献   
45.
笔者对河南省14个地市的26个种猪场进行了口蹄疫O型抗体、口蹄疫感染抗体和口蹄疫病原监测。对被监测种猪场随机抽样,采用液相阻断ELISA方法进行O型抗体检测,采用非结构蛋白ELISA进行感染抗体检测,采用荧光RT-PCR进行口蹄疫病原检测。口蹄疫O型抗体个体阳性率≥70%为合格,场群合格率为79.62%;口蹄疫感染抗体个体阳性率≤10%为合格,场群合格率为80.77%;口蹄疫病原场群阳性率为0%。笔者对种猪场口蹄疫监测情况进行了分析,为进一步做好种猪场口蹄疫防控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6.
为选择草地施肥的肥料种类,减少施肥对乌蒙半细毛羊产业的影响,在威宁县凉水沟种羊场多年生人工草地开展施肥和放牧试验。 结果表明:凉水沟种羊场人工草地牧草铜含量相对较低,但仍高于乌蒙半细毛羊营养需要标准;施肥极显著增加牧草氮含量(P<0.01),各施肥处理之间没有明显差异。硫酸铵施肥显著增加牧草硫和锌含量(P<0.01),显著降低了牧草硒的含量(P<0.01)。放牧试验结束时,施硫酸铵草地的乌蒙半细毛羊血液中铜、铁和硒的含量极显著低于施硝酸铵草地和对照组(P<0.01), 动物血液锌和硫含量极显著高于硝酸铵施肥牧场和对照组(P<0.01)。硫酸铵施肥牧场的乌蒙半细毛羊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容量极显著低于硝酸铵施肥牧场和对照牧场(P<0.01),血清铜蓝蛋白含量、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和血清过氧化氢酶等抗氧化酶的活力极显著低于硝酸铵施肥牧场和对照牧场(P<0.01),丙二醛的含量显著高于硝酸铵施肥牧场和对照牧场(P<0.01)。血液其他矿质元素和血液指标及血清生化值在2个施肥处理和对照之间均差异不显著。 因此得出结论,草地施肥的种类需要根据土壤矿物质分布和含量情况确定,铜含量低的牧场不适合硫酸铵施肥,硫酸铵施肥明显影响了乌蒙半细毛羊机体抗氧化系统功能。  相似文献   
47.
研究4种不同添加剂对薯渣与玉米秸秆混贮饲料发酵品质以及牛瘤胃降解率的影响,并筛选出适宜的添加剂。试验采用密封塑料桶进行混贮,薯渣和玉米秸秆混贮水分含量控制在70%(混贮比例为1∶2),设置了对照组(CK)、微贮博士组(处理1)、青贮邦组(处理2)、拉巴克思复合添加剂组(处理3)以及亚芯组(处理4)5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贮存期60d。采用实验室化学分析法及半体内试验测定第60天发酵品质、有氧稳定性、瘤胃降解率。结果表明各处理组和对照组(CK组)的感官评定结果无明显差异;经过发酵品质分析测定,4种添加剂处理均改善了薯渣饲料的发酵品质,其中处理4组的乳酸含量最高(P0.01),pH和氨态氮含量最低(P0.05);各添加剂处理均提高了薯渣混贮饲料的有氧稳定性,其中以处理4组效果最佳(P0.01),有氧稳定时间为162h,比CK组延长50h,其次是处理2组(P0.01)、处理3组(P0.01),处理1组改善效果不明显;在瘤胃中培养48h后,处理组干物质(DM)瘤胃降解率显著高于CK组(P0.05),粗蛋白质(CP)瘤胃降解率极显著高于CK组(P0.01);处理4组的NDF瘤胃降解率最高,显著高于处理3(P0.05),但与其他处理组的NDF瘤胃降解率差异不显著(P0.05);处理4组的ADF瘤胃降解率显著高于3组和CK组(P0.05),与处理1组和处理2组差异不显著(P0.05)。处理1组的淀粉瘤胃降解率比CK提高2.83%(P0.01),其他各处理组间淀粉的牛瘤胃降解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添加剂处理对薯渣与玉米秸秆混贮饲料的发酵品质、有氧稳定性、瘤胃降解率等均有改善作用,其中以亚芯组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8.
针对农作物生长发育各阶段的特征,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建立农作物长势模板数据库,可以实现农作物从播种到收获各个阶段的全程监测、预警及分析对比。以水稻种植及相关应用需求为例,探讨了遥感影像获取及处理方法,模板数据库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及分布式存储等若干关键问题。该研究对实现农作物生长过程监管、提高工作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极大地促进了农业遥感的纵深化发展,并为农业信息化的精细化、产业化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49.
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干草调制受限于诸多自然因素,客观上阻碍了该类地区草食畜牧业的发展,本研究在喀斯特典型地区贵州毕节撒拉溪示范区选取扁穗雀麦(Bromus cartharticus)、高羊茅(Festuca elata)、鸭茅(Dactylis glomerata)、菊苣(Cichorium intybus)、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红三叶(T.pratense)、多年生黑麦(Lolium perenne)8种牧草进行田间自然晾晒,记录各时间段牧草的重量、空气温度和湿度,并对历年该地区气候进行浅析,重点分析近3年来4、5、6、7月份的最高温和最低温变化,通过对该地区8种主要栽培牧草的干燥过程和水分散失规律的研究,结合多年降水和气温变化规律,分析该地区调制干草的可行性,以期为喀斯特地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一些数据支撑。结果表明,1)4种禾本科牧草的干燥速率明显优于3种豆科牧草和菊苣;2)从外观评价角度出发,白三叶、红三叶、菊苣均不适合进行牧草晾晒;3)在选择的影响指标中,对干草晾晒的影响程度表现为晾晒时间空气湿度温度;4)综合分析各气候因子,在贵州毕节地区7月份最适合进行干草调制;5)干草调制具备可观的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50.
赤秃猴 这种猿拥有令人震惊的红脑袋,因此南美洲的人给其被太阳晒的满脸通红的英国人。在巴西、秘鲁和哥伦比亚森林深处都能找到赤秃猴。“暗礁和雨林”可以组织前往巴西的偏远保护区马米拉瓦可持续发展保护区的旅行,前往那里的游客如果幸运的话,能够看到赤秃猴。在附近地区发现的其他动物包括三趾树懒、黑松鼠猴和粉河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