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4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31篇
林业   67篇
农学   23篇
基础科学   19篇
  49篇
综合类   253篇
农作物   40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30篇
园艺   21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81.
中国农业系统N2O排放量评估及低碳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估中国农业系统目前氧化亚氮(N2 O)排放量和各区域分布特点,采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推荐方法,结合官方统计数据,对全国各区域农作物种植及粪便管理过程中产生的氧化亚氮排放量进行评估.结果表明:2018年全国农业活动带来的氧化亚氮排放量为7.333×105 t,其中农用地的氧化亚氮排放量最大,约占总排量的62.69%;禽畜粪便管理过程中估算的N2 O排放量约占总排放量的37.31%.从空间分布上看,各地域氧化亚氮排放量差异明显,其中中南地区排放量最大,其次是华东、西南、东北和华北地区,西北地区排放量最小.针对中国种植业及畜牧业相关特点,建议通过合理施氮及改善灌溉模式来提高田间管理措施;通过适当调整养殖结构、改善存储环境和改进粪便处理方式来降低氧化亚氮排放量,探索种养结合、循环利用等低碳新农业模式,实现氧化亚氮减排和科学管控.  相似文献   
82.
从转基因大豆油看中国转基因食品市场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转基因食品的概念及作用 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将一种或几种外源性基因转移至某种特定生物体(动、植物和微生物等)中,并使其有效地表达出相应的产物(多肽或蛋白质),这样的生物体直接作为食品或以其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叫做转基因食品.  相似文献   
83.
为明确不同用量30%氟环唑·三环唑悬浮剂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效果及对水稻的安全性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剂在试验剂量范围内对水稻安全,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效为87.01%-94.16%,水稻增产11.0%~15.3%。  相似文献   
84.
本文首先对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简要论述,随后运用SWOT分析法对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既归纳了林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取得成就和所拥有的机遇,又总结了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挑战,从而为我国林业经济发展厘清方向.  相似文献   
85.
吉林春玉米氮磷钾养分需求与利用效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明确吉林春玉米的氮、磷、钾养分需求和利用效率,为区域春玉米的高效合理施肥提供技术参数。 【方法】 整理2005—2013年国家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在吉林省开展的680个 “3414”田间试验,选取N0P0K0、N0P2K2、N2P0K2、N2P2K2和N2P2K0 5个处理,研究氮、磷、钾肥对春玉米籽粒产量、植株养分吸收量的影响,明确产量、养分吸收量与土壤基础养分供应能力的关系,评估春玉米的氮、磷、钾养分需求量和利用效率。 【结果】 吉林春玉米在氮磷钾配施处理 (N2P2K2) 获得最高的籽粒产量和植株养分吸收量,平均产量达9.6 t/hm2,玉米氮、磷、钾养分平均吸收量分别为N 190.8 kg/hm2、P2O5 87.0 kg/hm2和K2O 215.1 kg/hm2。与不施肥处理相比,氮磷钾配施处理平均增产42.5%,植株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平均分别提高57.5%、64.2%和49.5%。在其他养分充分供应基础上,增施氮、磷、钾肥平均分别增加吸收N 57.2 kg/hm2 (42.9%)、P2O5 19.2 kg/hm2 (28.4%) 和K2O 32.1 kg/hm2 (17.5%)。以缺素处理植株养分吸收量表征土壤养分基础供应能力,发现氮磷钾配施处理玉米产量和养分吸收量均随土壤基础养分供应能力的提高而逐渐上升,变化趋势均符合显著的对数关系。经测算,吉林春玉米氮磷钾配施处理生产百公斤籽粒平均需吸收N 1.98 kg、P2O5 0.90 kg和K2O 2.24 kg,比例为1∶0.45∶1.13。减氮、减磷和减钾处理的百公斤籽粒氮、磷、钾素需求量平均分别为N 1.69 kg、P2O5 0.79 kg和K2O 2.11 kg,与氮磷钾配施处理相比均显著下降,而且试验点间变异也明显增大。目前,吉林春玉米生产中氮、磷、钾肥的平均养分回收利用效率分别为33.7%、27.5%和45.3%,而平均生理利用效率分别为28.8、52.8和28.3 kg/kg。 【结论】 吉林春玉米对肥料养分的依存度较高,合理施肥是保持高产高效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86.
甘薯薯块富含淀粉、酚类等物质,不利于DNA提取。为了研究甘薯薯块DNA提取的最佳方法,采用经典CTAB法、改良CTAB法一、改良CTAB法二和SDS提取法,对甘薯薯块总DNA提取效果进行比较,以试剂盒法提取结果作对照。结果表明:采用经典CTAB提取法和SDS提取法获得的薯块DNA含有较多杂质,且降解严重,样品质量低;CTAB改良法一能降低DNA样品中多糖等物质的含量,但DNA存在一定程度降解,且耗时较长;CTAB改良法二提取效果最佳,杂质含量低且DNA降解少,与试剂盒提取效果最接近,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甘薯薯块DNA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87.
垄作花生残膜回收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花生是我国优势油料作物,常采用垄作覆膜种植,但收获时遗留在地表的残膜尚无回收机具。为解决垄作区花生残膜污染严重问题,在系统分析了国内外残膜回收机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从花生残膜治理的种植模式和收获工艺出发,提出相应的垄作区花生残膜治理方案。同时,购置5款不同收膜、集膜结构的残膜回收机,通过田间残膜回收试验对垄作花生残膜回收机的收膜、传动、膜土分离、集膜等工序进行了装备筛选,制订了垄作花生残膜回收机技术指标,并对我国垄作花生残膜回收机械化发展提出相关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88.
【目的】研究生理型雄性不育小麦花粉细胞内微丝和胼胝质的结构及其相关基因的表达,并揭示其与生理型雄性不育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化学杂交剂SQ-1诱导小麦生理型雄性不育的机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化学杂交剂SQ-1诱导的生理型雄性不育系ms(A)-西农1376及对应正常可育系(A)-西农1376为试材,用TRITC-phalloidin标记细胞内微丝,苯胺蓝标记胼胝质,qRT-PCR技术分别对肌动蛋白解聚因子TaADF(Actin depolymerizing factor)、类葡聚糖合成酶TaGSL(Glucan synthase-like)进行差异表达分析。【结果】(1)在减数分裂前期Ⅰ、中期Ⅰ、后期Ⅰ这三个时期,生理型雄性不育系花粉细胞的微丝结构与可育系没有显著差异:前期Ⅰ,微丝分布于整个细胞质中,细胞核区域也可见少量微丝环绕细胞核;中期Ⅰ,微丝分布在细胞质中,在形成纺锤体部位染色更深,形成纺锤体微丝,由细胞两极发出的纺锤体微丝伸向赤道板;后期Ⅰ,在向两极移动的染色体的中间部位染色较深,微丝分布较多。(2)在早末期Ⅰ,与可育系相比,不育系花粉细胞没有形成清晰且明显可见的中国灯笼状成膜体微丝结构,且在细胞中线部位亦没有清晰可见的微丝累积。(3)晚末期Ⅰ,可育系花粉细胞在形成细胞板的部位是线性的、平滑的,成膜体微丝消失,而不育系花粉细胞在形成细胞板的部位形成了很大的缝隙,同时,可育系胼胝质在细胞板处的沉积比较平滑,而不育系胼胝质在细胞板处的沉积较可育系相比缺乏,并且是褶皱的、有裂纹的。(4)四分体时期,可育系花粉可见围绕细胞核的辐射状微丝,不育系花粉细胞中微丝呈模糊状态,并且不育系中胼胝质染色的整体荧光强度较可育系减弱。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肌动蛋白解聚因子TaADF和类葡聚糖合成酶TaGSL在减数分裂期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发现,不育系中TaADF的相对表达量是可育系的4.28倍,由于TaADF表达量上调,加剧了细胞内微丝解聚,微丝结构受到破坏,同时不育系中TaGSL表达量下降,只有可育系的0.83倍,胼胝质的沉积也受到影响。【结论】TaADF在不育系中上调表达,破坏了细胞内微丝的正常结构,使微丝不能正常行使其功能,进而可能导致花药发育中与育性相关的某些代谢通路等受到影响。与此同时,微丝结构的破坏导致细胞板形成出现异常也可能是引起胼胝质在细胞板处沉积受到影响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微丝和胼胝质的异常变化与化学杂交剂SQ-1诱导的生理型雄性不育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9.
中国枇杷属植物的自然地理分布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就中国的枇杷属植物的自然地理分布问题, 搜集了国内外的大量文献资料, 查对900 多份植物标本, 对8 个省(区) 进行了多次广范围的实地调查。本文报告中国的枇杷属植物种质资源21 个种类的自然地理分布、分析枇杷属植物的分布特征, 并讨论我国枇杷属植物的分布及其特征对于砧木利用、种质资源保护和枇杷属植物的起源和进化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90.
黄德斌  焉潮 《中国农垦》2011,(10):22-22
9月4日,中共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李春明,率湖北省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在荆门市五三农场等地就"中国农谷"建设、新农村建设、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调研。他强调,荆门市要充分发挥五三农场等地农业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按照建设农业生态旅游区、农业科技先行示范区、农耕文化展示区、农产品加工集聚区等"四区"的思路,打造"中国农谷",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农业农村经济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为全省"三农"工作发挥引领、示范和表率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