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5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31篇
林业   67篇
农学   23篇
基础科学   19篇
  49篇
综合类   254篇
农作物   40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30篇
园艺   21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91.
转基因植物杂草化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转基因植物杂草化问题已成为目前转基因植物研究和利用中必要的组成部分。从转基因植物杂草化的方式、生态风险和发生机理三个方面综述了转基因植物的杂草化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92.
氮肥用量对吉林省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选取2005~2013年吉林省"3414"田间试验中的氮肥用量处理,研究施氮水平对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明确不同生态区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不施氮条件下吉林省玉米的平均产量为7 596 kg/hm~2。氮肥施用显著提高玉米产量,以适宜施氮量(N3)处理表现最好,产量最高达9 967 kg/hm~2,较不施氮(N1)处理平均增产2 371 kg/hm~2。玉米的氮肥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均以适宜施氮量的1/2(N2)处理最高,随施氮量增加氮肥利用效率均逐渐降低。不同生态区显著影响玉米的增产效果和氮肥利用效率,吉林省中部半湿润平原区的产量水平最高,东部湿润山区次之,西部半干旱平原区最低。施氮增产量和农学利用率以东部地区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偏生产力以东部地区最高而西部地区最低。  相似文献   
593.
[目的]了解连城白鸭杂交后代肌肉氨基酸含量及其特点。[方法]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连城白鸭杂交后代的胸肌和腿肌进行了氨基酸组成与含量分析和评价。[结果]连城白鸭杂交后代的总氨基酸(TAA)、必需氨基酸(EAA)和鲜味氨基酸(FAA)含量分别为218.84、87.97和102.59 mg/g,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总氨基酸含量的百分比均为40%左右,与WHO/FAO提出的参考蛋白质模式接近。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为79.24,表明连城白鸭杂交后代的鸭肉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结论]该研究可为连城白鸭杂交后代的肉质研究、商品肉鸭的生产和加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94.
高粱对单个养分的利用存在遗传差异和互作现象,开展全肥性的耐瘠薄分析对高粱育种与种质资源评价有指导意义。利用55个高粱品种在瘠薄和正常土壤条件下开展2年田间试验,调查生育期、株高和穗柄长等15个性状,建立耐瘠性评价方法,对高粱进行分级筛选和评价。结果表明,在瘠薄胁迫下高粱生育期延长,穗柄长和穗柄伸出长度增长,倒2叶面积降低,23个品种株高增高,32个品种株高降低,其余10个性状均降低。产量相关性状以及穗柄长和穗柄伸出长对瘠薄胁迫敏感。株高、穗柄长、穗柄伸出长、茎粗和生育期与耐瘠性呈负相关。土壤瘠薄胁迫对高粱多个性状有影响且存在差异。在瘠薄胁迫下高粱的株高主要受穗柄长和穗柄伸出长度的影响。产量和鲜生物量是耐瘠评价的首选指标,千粒重和倒2叶面积是耐瘠评价的次级指标。本研究共筛选出晋杂31号等12个耐瘠品种。  相似文献   
595.
为了能在分子水平上有效鉴定具有粘果山羊草(Aegilops kotschyi)、偏凸山羊草(A.ventricosa)、普通小麦变种斯卑尔脱(Triticum spelta)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90-110和8222,提高其在杂交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研究与应用中的定向遗传改良,本研究对其线粒体DNA进行了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标记和序列特征性片段扩增区域(sequence characterized amplified region,SCAR)标记。通过AFLP标记方法,应用64对引物组合EcoRⅠ-NNN/MseⅠ-NNN对小麦同核异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进行扩增,共扩增出682条带,其中113条为多态性条带。引物E-AGG/M-CTA组合在粘果山羊草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中扩增出一条大小约300 bp的特异性条带,对该特异条带进行回收、测序,利用Primer Premier 5.0软件重新设计SCAR引物,并对这3种类型同核异质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进行扩增,其中引物YW1在3种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中都扩增出条带,而引物YW2仅在粘果山羊草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扩增出一条198 bp的特异性片段,结果表明,已成功地将AFLP标记转化为操作简便、表现稳定的SCAR标记。此片段与小麦线粒体基因组有很高的同源性(同源性为99%),为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脱氢酶基因(GenBank登录号:EU534409.1)上的序列,该酶是线粒体中氧化磷酸化的入口酶,与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密切相关。本研究可以用于粘类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也为小麦细胞质种性鉴定提供了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96.
中国台湾地区土壤污染调查和管理情况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滢  张晓岚  王冉 《土壤》2018,50(1):7-15
中国台湾地区的土壤和地下水污染调查、监测和管理始于20世纪80年代,已有30多年的历史,从调查、立法和资金三方面着手,相互促进,成效显著。台湾"环保署"开展了土壤与地下水污染的调查和整治,明确了土壤、地下水和底泥三位一体的指导思想;形成了以《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为中心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建立了分级、分区管理,"双标准",技师签字制度和土地登记制度等特色制度,鼓励公众参与;建立了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基金模式,采用基金管理委员会管理,垫付追偿、以奖代惩、采购社会化服务等方式强调企业主体责任,带动环保产业发展。本文对中国台湾地区土壤污染调查和管理情况进行了汇总,以期为"土十条"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97.
正悠悠长江,奔腾万里,滋养万民。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指出:"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这声音,振聋发聩,激荡全国。位于鄂皖赣三省交界、与鄱阳湖隔江相望的龙感湖,古称"雷池"。进入新时代,"不越雷池一步"的旧典,在因湖得名的湖北省龙感湖农场(管理区),被赋予了新的寓意——严守生态环保红线,留住雷池碧水蓝天。  相似文献   
598.
潘峰  唐晓岚  吴雷  顾哲衍 《水土保持通报》2017,37(3):279-283,289
[目的]通过量化研究探索内湖岛屿湖域视景资源开发过程中的可持续发展途径,为此类区域风景规划、低影响开发和湖域景观保护等提供依据。[方法]以太湖西山岛及周围湖域为典型研究范围,基于RSGIS的空间分析技术及方法,从路域视景、湖岸视景、视域开阔度、视景丰富度、地形因子等方面进行量化研究,并提取适宜的观景平台选址作为成果展现。[结果]首先通过最佳坡度坡向、平台地基尺寸、洪水淹没、低影响开发、路域可达度等指标初步筛选出30处拟选址。其次通过视域、水景开阔度和视景资源丰富度进行分析,确定最终选址。[结论]建立在量化数据基础上的视景资源开发属于源头控制,观景平台的选址科学有效,有利于视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区域生态。  相似文献   
599.
<正>根据贵州省、黔东南州农委统一安排,丹寨县被列为贵州省首批动物防疫工作改革试点县之一。按照"运行高效、服务到位、支撑有力、群众满意"为主题,以推行"动物防疫体系综合改革"为目标开展动物防疫工作的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监督创新,以政府养事不养人及购买企业服务的形式推动我县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转轨转制,从而促进我县畜牧兽医工作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00.
不同成熟期青贮玉米混播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黑龙江省北部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寒冷,无霜期短,在该地区种植的大多数晚熟青贮玉米(Zea mays L.)品种尚未达到适宜收获期就被迫收获,造成籽实成熟度差,营养物质含量低,严重影响了青贮饲料的品质,而大多数早熟的玉米品种虽籽实成熟度较好,但生物产量低,不能满足生产需求.将不同生育期的青贮玉米品种以混播方式进行种植,晚熟品种可保证较高的生物产量,早熟品种可提高籽实产量,从而改善青贮品质,达到稳产优质的目的.以晚熟玉米品种中原单32和4个早熟玉米品种龙单13、龙单8、海育9号及海育8号为材料在黑龙江省北部地区进行单播及混播试验,探讨混播对不同品种玉米农艺性状、产量和饲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混播对于各品种玉米农艺性状影响不显著;混播显著提高干物质产量和饲用品质(P<0.05);应用Milk 2000粗饲料评价指数分析,中原单32与海育9号的混播组合评价指数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