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3篇
  5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14篇
园艺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法设计,不同比例氮磷钾肥配施处理,以岷归6号为供试材料,研究了氮磷钾肥对当归生产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归总施肥量450 kg/hm2,比例为N∶P2O5∶K2O=1∶1∶0.5,即施纯N 180 kg/hm2、P2O5180 kg/hm2、K2O 90 kg/hm2的施肥方案增产效果最为显著,经济纯收益最高。  相似文献   
22.
为探明盐胁迫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以定薯4号脱毒原原种为材料,采用盆栽方式,以4个NaCl浓度处理模拟不同程度盐逆境,研究NaCl处理对马铃薯产量、品质、抗氧化系统、叶片超微结构及淀粉粒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马铃薯产量及品质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下降,叶片丙二醛(MDA)、脯氨酸(Pro)、过氧化物酶(SOD)及超氧化歧化酶(POD)含量(活性)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叶片超微结构和淀粉粒形态发生变化。盐逆境严重抑制了马铃薯的生长发育,盐逆境下氨基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酚类物质含量及淀粉含量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3.
定西市加工型马铃薯品种大西洋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设计的方法,研究了定西市加工型马铃薯品种大西洋的氮肥、磷肥、钾肥施用量和种植密度与产量间的关系,建立了其因素与产量的最优回归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的结果表明,方案25的灰色关联度为0.741,居参试方案之首,因此马铃薯品种大西洋在定西市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为:纯氮X1=112.5(kg.hm-2)、纯磷(P2O5)X2=112.5(kg.hm-2)、纯钾(K2O)X3=135.0(kg.hm-2),密度X4=60000(株.hm-2)。  相似文献   
24.
在漳县进行了驰奈中药材专用肥在当归上施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7月上旬用驰奈液肥5倍液对当归灌根,用量为50 g/穴时当归农艺综合性状、地下根系性状最好,褐斑病发病率最低,品质好,一/二级品出成率高。折合产量11 217.4 kg/hm2,较不施肥处理增产1 217.4 kg/hm2,增产率12.17%。  相似文献   
25.
定西市马铃薯产业可持续发展途径及建议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正>定西市是全国重要的优质马铃薯产区之一。定西人民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努力,将资源劣势转变为发展马铃薯产业的优势,成功培植出了一个"黄金产业"。在定西这块干旱贫瘠的土地上,马铃薯产业已经成为富民富市的第一大产业。  相似文献   
26.
为了探索可调节旱作区黄芪土壤水分、促进黄芪生长和提高黄芪产量品质的栽培技术模式,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黑膜单露头、膜际栽培、透苗后覆白膜、秸秆覆盖和露地栽培(CK)5 种栽培技术模式,以陇芪 4 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栽培技术模式对其土壤水分、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4 种栽培技术模式均显著提高了陇芪 4 号苗期、花期和种子成熟期的土壤贮水量、SPAD,提高了叶片 LAI,降低了冠层温度,有效提高了黄芪甲苷和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质量分数、产量、经济收益,其中以膜际栽培表现最好。膜际栽培中陇芪 4 号苗期、花期和种子成熟期 0~40cm 耕作层土 壤贮水量分别较 CK 显著提高 16.05~25.40mm;SPAD 和 LAI 分别较 CK 显著提高 19.7%~28.8% 和 33.2%~70.4%;冠层温度较 CK 降低 15.8%~19.8%;黄芪甲苷的质量分数最高(0.239%),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质量分数高于 CK 近 2 倍;产量可达958.3kg/667m2,经济收益最高且显著高于 CK,达 5749.54 元 /667m2。膜际栽培更有利于陇芪 4 号的生长,促进其药效成分的合成和积累,可作为陇中旱作区陇芪 4 号的高效栽培模式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27.
选用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Franch.)Nannf]品种为定西市农科院选育的"渭党3号",以秸秆和生物菌种为材料,研究了党参的秸秆育苗技术。结果表明:在播种量相等的条件下,秸秆育苗方式所育种苗的根长、根粗等质量指标以及单位面积的产量和产苗数等均优于普通育苗方式。推广秸秆育苗方式,可达到改良生态、高产和优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8.
用杂交实生种子生产马铃薯种薯新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马铃薯种薯生产现状,国内马铃薯杂交实生种子研究进展及利用状况;介绍了用杂交实生种子生产马铃薯种薯的主要技术及研究和示范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展望,以期为马铃薯杂交实生种子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9.
在定西市干旱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定薯1号’种植密度对农艺形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对‘定薯1号’出苗期和开花期的影响不大,而对株高、主茎分枝数、茎粗、封垄时间、成熟期等方面的影响较大;‘定薯1号’宽窄行种植时,最佳密度为64935株/hm2,产量达26250kg/hm2,适宜种植密度为64935~69630株/hm2;单行种植时,播种密度为54945株/hm2的产量最高,为17437kg/hm2,适宜的密度范围是51020~54924株/hm2。  相似文献   
30.
论述了马铃薯种薯生产现状,国内马铃薯杂交实生种子研究进展及利用状况:介绍了用杂交实生种子生产马铃薯种薯的主要技术及研完和示范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展望,以期为马铃薯杂交实生种子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