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90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216篇
林业   321篇
农学   396篇
基础科学   267篇
  233篇
综合类   2121篇
农作物   399篇
水产渔业   266篇
畜牧兽医   1162篇
园艺   301篇
植物保护   253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31篇
  2022年   159篇
  2021年   132篇
  2020年   148篇
  2019年   212篇
  2018年   198篇
  2017年   110篇
  2016年   143篇
  2015年   139篇
  2014年   266篇
  2013年   204篇
  2012年   297篇
  2011年   277篇
  2010年   287篇
  2009年   240篇
  2008年   243篇
  2007年   205篇
  2006年   192篇
  2005年   178篇
  2004年   207篇
  2003年   188篇
  2002年   143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127篇
  1999年   118篇
  1998年   100篇
  1997年   121篇
  1996年   94篇
  1995年   82篇
  1994年   92篇
  1993年   86篇
  1992年   81篇
  1991年   66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5篇
  1967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981.
密集烘烤烤烟细胞壁主要成分及降解酶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河南农业大学设计制造的电热式温湿自控密集烤烟箱,研究了烘烤过程中烟叶细胞壁主要成分及其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密集烘烤条件下细胞壁成分中可溶性果胶含量先升后降,原果胶含量、纤维素含量持续降低.细胞壁降解酶活性随着烘烤过程的进行而升高,在48℃达到峰值后迅速降低.其中果胶甲酯酶(PE)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关系密切,共同促进果胶降解;纤维素酶主要是促进纤维素降解.细胞壁组分的降解是细胞壁降解酶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82.
<正>种子实行市场化经营以来,种子经营主体明显增多,大型龙头企业和数量庞大的中小企业及个体经营户并存,良莠不齐,从业人员复杂。加上城乡分散经营、面广店多等诸因素,在种子管理机构不健全,监管乏力的情况下,种子质量纠纷持续偏高,较大的质量事故常有发生,给农民和农业生产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因此,提高种子质量,保障农民用种安全,是种子管理的重中之重,充分认识和预防种子质量问题,提高监管水平,减少种子质量纠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83.
种植密度与留叶枝对棉花产量和早熟性的互作效应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为实现合理密植与叶枝利用的有机结合,研究了种植密度与整枝对棉花产量和早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和整枝对棉花产量有显著的互作效应。去叶枝情况下,以低密度(3.00株.m-2)的产量最低,中高密度(5.25~7.50株.m-2)的产量较高;留叶枝条件下,以中低密度(3.00~5.25株.m-2)的产量较高,高密度(7.50~9.75株.m-2)的产量较低。去叶枝条件下,中密度(5.25株.m-2)比低密度皮棉增产9.7%,而留叶枝条件下,低密度与中密度的产量相当,比高密度(9.75株.m-2)增产15.3%。密度与留叶枝可以单独或协同影响生物产量、经济系数和产量结构,对皮棉产量有显著的互作效应。低密度条件下保留叶枝似可弥补密度不足引起的产量损失,而中、高密度条件下,去叶枝仍有益处。  相似文献   
984.
不同生态环境下短季棉早熟及相关性状的混合遗传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分别在河南新乡和新疆石河子2个生态环境下,对短季棉早熟及相关性状进行了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结果表明,除花铃期和衣分外,其它性状在2个环境中均检测到主基因。2个环境生育期的最适模型相同且主基因与多基因分量趋势一致,果枝始节、铃重虽最适模型相同,但主基因与多基因分量趋势相反,苗期、蕾期、花铃期、衣分、果枝始节高度2个环境最适模型不同。生育期在不同生态环境早代选择有效,果枝始节高度和果枝始节可作为鉴定早熟性的可靠形态指标。2个环境生育期、蕾期和果枝始节高度均以主基因遗传为主,其它性状均分别以主基因遗传为主或以多基因遗传为主,针对各性状的遗传模式提出了具体的育种策略。  相似文献   
985.
[目的]研究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茎叶全混合日粮,对巴楚白山羊育肥效果和血液性状的影响.[方法]选取18只健康巴楚白山羊[平均体重(18.13 ±3.21)kg],均等分为3个组,进行为期2个月的饲喂试验.3个处理分别为:(1)对照组(Ctrl),50;混合精料+50;稻草;(2)试验Ⅰ组(G25),50;混合精料+25;稻草+25;甘草茎叶;(3)试验Ⅱ组(G50),50;混合精料+50;甘草茎叶.[结果]干物质采食量及 表观消化率在各处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G25组的中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比其他组有所提高,与G50组之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山羊瘤胃液的pH值、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以及乙酸/丙酸比在各处理之间均无明显变化,但与Ctrl组相比G25和G50组山羊瘤胃液氨态氮浓度都有所降低.各试验处理组间各项血液性状和平均日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G25组的饲料报酬高于Ctrl和G50组.[结论]乌拉尔甘草茎叶适宜比例,替代全混合日粮中部分粗饲料有提高动物饲喂效果的趋势,25;左右替代比例饲喂效果较好,建议在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986.
对黏虫具有杀虫活性的Bt蛋白筛选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对黏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具有毒杀作用的苏云金芽胞杆菌杀虫蛋白,本研究提取Cry1类、Cry2类、Cry9类及Vip3A类等11种蛋白,通过人工饲料喂毒方法对黏虫进行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Cry1Ac、Cry1Ab、Cry2Ab、Cry1Be及Cry1Bb蛋白对黏虫具有杀虫活性,其致死中浓度依次为5.09、17.71、26.75、27.42及43.93μg/g;Cry9Aa、Cry9Eb、Cry9Ee蛋白对黏虫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其浓度为10μg/g时的体重抑制率分别为78.4%、79.0%、86.9%,浓度为100μg/g时的体重抑制率分别为92.8%、95.7%、96.7%;Cry1Ba、Cry1Ca和Vip3Aa蛋白对黏虫无显著活性。本研究为黏虫的生物防治奠定了基础,并为抗虫转基因作物的研究提供优良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987.
为建立检测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的快速检测方法,本研究以VP toxR基因为靶基因设计合成引物及TaqMan探针,建立了实时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VP的方法。结果显示,对15株试验菌株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只有VP检测为阳性,表明该检测方法特异性强;该方法的灵敏度为4.9 CFU/mL,利用该检测方法对采集的150份样品进行检测,共计检出3份VP阳性样品,与国标法(GB 4789.7-2013)检测结果一致,显示了良好的实用性。该检测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988.
为了探讨E3泛素连接酶Nrdp1、SOCS-1基因在布鲁氏菌侵染巨噬细胞过程中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构建Nrdp1、SOCS-1基因的干扰和过表达细胞模型(简称为pLL3.7-N1、pLL3.7-S1和pLEX-Nrdp1、pLEX-SOCS-1);羊种布鲁氏菌16M(简称16M) 侵染正常细胞RAW264.7及pLL3.7-N1、pLEX-Nrdp1、pLL3.7-S1、pLEX-SOCS-1组细胞,qRT-PCR检测Bax、Bcl-2、TNF-α的mRNA表达量,并通过流式细胞仪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显示,试验成功构建并筛选出干扰和过表达Nrdp1、SOCS-1效果最好的pLL3.7-N1、pLEX-Nrdp1、pLL3.7-S1、pLEX-SOCS-1细胞模型;16M侵染各组细胞,与对照组相比,在不同的时间段pLL3.7-N1、pLL3.7-S1、pLEX-Nrdp1、pLEX-SOCS-1组细胞的Bcl-2和Bax的mRNA表达量差异显著(P < 0.05);pLL3.7-S1组细胞的TNF-α mRNA显著降低(P < 0.05),而pLEX-SOCS-1组显著升高(P < 0.05);pLEX-Nrdp1、pLEX-SOCS-1组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 < 0.05),而pLL3.7-S1组显著降低(P < 0.05)。研究结果表明,Nrdp1、SOCS-1基因与16M诱导的细胞凋亡密切相关,为16M胞内寄生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89.
甘蔗酒精废液对土壤理化性状及氧化还原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蔗地上设计不施肥(CK1)、施化肥(CK2)和4个直接喷施甘蔗酒精废液处理,研究不同用量废液施用对土壤理化性状及两种氧化还原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蔗地施用废液提高了土壤全氮、Cl-、有机质、腐殖质含量,使甘蔗苗期土壤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异常升高,随后迅速下降,成熟期下降到接近或小于CK2的土壤酶活性水平.甘蔗苗期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全氮、有机质、腐殖质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富里酸、胡敏酸、Cl-呈显著正相关(r0.05=0.811,r0.01=0.917,n=6);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与有机质、腐殖质、Cl-呈显著正相关.与不种植甘蔗的75 tCK废液处理相比,种植甘蔗的75 t废液处理甘蔗生长后期土壤全氮、有机质、Cl-含量和多酚氧化酶活性较低.说明与施用化肥或不施肥处理相比,蔗地施用废液有提高土壤肥力和有机质、腐殖质含量的作用,但也使施用初期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异常升高,施废液的土壤种植甘蔗对废液养分吸收和环境净化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90.
烯酰吗啉10%水乳剂在葡萄和土壤上的残留及消解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行了烯酰吗啉10%水乳剂在葡萄和土壤中残留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的研究。结果表明,以375mg/L剂量施药4次,距离最后1次施药后21d,烯酰吗啉最终残留量在葡萄中均<0.5mg/kg,在土壤中均<0.7mg/kg。表明烯酰吗啉在葡萄和土壤中消解较快,其残留消解动态曲线符合化学反应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在葡萄上为9.3~14.8d,在土壤中为11.2~15.8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