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4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113篇
林业   288篇
农学   153篇
基础科学   122篇
  155篇
综合类   1402篇
农作物   153篇
水产渔业   47篇
畜牧兽医   498篇
园艺   333篇
植物保护   82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110篇
  2019年   107篇
  2018年   118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158篇
  2013年   151篇
  2012年   174篇
  2011年   152篇
  2010年   183篇
  2009年   223篇
  2008年   141篇
  2007年   174篇
  2006年   151篇
  2005年   165篇
  2004年   117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5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1.
花粉管通道法在玉米自交系改良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就几年来花粉管通道法在玉米自交系改良中的应用情况加以概括,提出了导入方法的适宜细则,对后代变异情况加以论述,并对今后该项工作的开展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2.
对南疆点育成的22个稳定新品系分别在南、北疆两点同时种植,通过对其主要农艺性分析,确定同点间各参试材料农艺性状与产量间的相互关系两两之间的相关程度及两点间同一农艺性状间的相关程度,确定新疆在冬小麦穿梭育种工作中材料的选择方法,以期为育种工作者的选种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3.
肥料组合对茎瘤芥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6种肥料组合对不同采收期茎瘤芥茎叶产量、营养品质和叶片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肥料组合中2个采收期除钙镁磷氯钾处理明显降低茎瘤芥茎叶产量(22.8%-54.6%)外,其余各处理对茎瘤芥茎叶产量有明显提高作用,以专用肥Ⅰ(有机无机型)对茎瘤芥茎重提高作用最大。各处理除钙镁磷氯钾对茎营养品质主要表现为提高作用,其余处理可提高氨基酸和粗蛋白含量,降低Vc、可溶性糖、磷和钾含量。专用肥Ⅰ处理的茎瘤芥茎营养品质整体上优于专用肥Ⅱ(无机型)处理。普钙硫钾与磷铵硫钾处理的Vc含量差异不明显,可溶性糖和氨基酸含量以普钙硫钾为优,但粗蛋白、磷和钾含量以磷铵硫钾处理较好;普钙硫钾与普钙氯钾处理相比,Vc含量差异不明显,前者可溶性糖和氨基酸含量较优,但粗蛋白、磷和钾含量以普钙氯钾处理较好。除钙镁磷氯钾处理外,各肥料组合处理提高茎瘤芥叶片全氮含量,降低全钾含量,提高收获期全磷含量,叶片N/P,N/K,K/P变化幅度小。  相似文献   
94.
涪陵南沱茎瘤芥种植基地环境质量评价--土壤重金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环境调查的方法研究了涪陵南沱镇茎瘤芥种植基地土壤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该区域土壤整体上重金属污染水平较低,基本没受到汞和铬污染,但已受到了铜、铅、镉污染,特别是镉污染已经相当严重。相关分析和回归预测分析均表明土壤养分对土壤重金属含量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95.
针对英语委婉表达中的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言失误现象。从语用的角度。分析了英语委婉表达中语用失误的原因;语境差异、语体差异、词汇感情色彩差异、文化习惯差异以及对语用原则遵守与取舍的差异.  相似文献   
96.
【目的】明确玉米秸秆生物炭对天人菊土壤养分含量、酶活性和根际真菌群落等环境因子变化规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提高玉米秸秆的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盆栽天人菊土壤中分别施入20、40、60和80 g/kg的玉米秸秆生物炭,以不添加玉米秸秆生物炭处理为对照(CK),于盛花期测定各处理天人菊根际土壤的速效养分(速效磷、速效钾、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及过氧化氢酶(CAT)和脲酶活性,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并分析玉米秸秆生物炭作用下天人菊根际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真菌群落结构间的相关性。【结果】与CK相比,土壤中施入20~60 g/kg玉米秸秆生物炭可显著提高天人菊根际土壤速效磷含量(P<0.05,下同),极显著提高速效钾、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P<0.01,下同);在土壤酶活性方面,土壤中施入20~80 g/kg玉米秸秆生物炭对CAT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下同),施入40 g/kg玉米秸秆生物炭极显著提高脲酶活性,但施入量达80 g/kg时极显著降低脲酶活性。即玉米秸秆生物炭能有效改变天人菊根际土壤理化性质,且以施入40 g/kg的效果最佳。施入玉米秸秆生物炭能调控天人菊根际土壤的真菌群落结构,也是以施入40 g/kg的真菌物种相对丰度较高,生物炭作用效果最明显。在门分类水平上,各玉米秸秆生物炭处理天人菊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中以子囊菌门(Ascomycota)为绝对优势菌门,其次是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接合菌门(Zygomycota)、壶菌门(Chytridiomycota)和球囊菌门(Glomeromycota);在科分类水平上,优势菌科为子囊菌门的6个科[毛壳菌科(Chaetomiaceae)、小囊菌科(Microascaceae)、丛赤壳科(Nectriaceae)、毛球壳科(Lasiosphaeriaceae)、子囊菌科(Ascomycoceae)和毛孢壳科(Coniochaetaceae)]及接合菌门的被孢霉科(Mortierellaceae),且毛壳菌科、小囊菌科、从赤壳科、子囊菌科、被孢霉科及毛孢壳科等6个根际土壤优势菌科均表现为各玉米秸秆生物炭处理的相对丰度明显高于CK。天人菊根际土壤理化特性指标与子囊菌门和接合菌门及子囊菌科、被孢霉科和毛孢壳科的相对丰度密切相关。【结论】玉米秸秆生物炭可活化天人菊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改变土壤真菌群落结构,进而提高土壤肥力,其中以施入40 g/kg玉米秸秆生物炭的作用效果最佳,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7.
对南岳不同类型的林地的水文———物理特性 ,即土壤团聚体含量、水稳性指数、土壤入渗特性、土壤贮水特性的测定来反映不同类型林地土壤的抗冲抗蚀能力、土壤渗透能力及涵养水源能力 ,从而揭示不同植被———土壤系统对生态环境因子———水的影响。  相似文献   
98.
林业血防生态工程在血吸虫病防治中的作用及展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90年以来, 我国一些林业学者在总结长期生产和科研实践基础上提出了"以林为主, 抑螺防病"的林业血防生态工程科学设想, 即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 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 采取以林为主, 生态学、环境学、农学、系统工程学以及流行病学等众多学科结合, 林、农、副、渔等多种经营, 创立融抑螺防病、经济、生态三效一体的人工林生态系统——抑螺防病林。通过多年的试验研究, 提出了多物种、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低丘滩地的治理与开发模式以及不同类型的抑螺防病综合治理模式, 形成了以生物为主与工程措施相互结合的一整套较为系统的抑螺防病林体系。目前在长江流域湖区5省建立抑螺防病林试验点19个, 试验区面积6万多hm2, 抑螺防病效果十分明显。同时, 林业血防生态工程还兼具湿地保护、促进滩地综合治理与开发、有效降低滩地钉螺密度和促进林业产业发展等多重功能。  相似文献   
99.
对湘西女儿寨流域不同植被恢复类型的土壤结构特征研究和健康评价的结果表明:荒草灌丛容重最高,人工林土壤容重高于天然林及混交林;对土壤孔隙状况的改善作用表现为林分类型优于荒草灌丛类型,天然林优于人工林,0~20 cm土层优于20~40 cm土层;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以油桐人工林、杜仲人工林最高,马尾松天然林、毛竹杉木混交林其次,而润楠次生林、荒草灌丛、杉木人工林较低;各层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值大小排序为:毛竹杉木混交林>马尾松天然林>荒草灌丛、润楠次生林>杜仲人工林>油桐人工林>杉木人工林;土壤结构健康综合评价的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结构以荒草灌丛最差,油桐人工林最好,其余类型介于两者之间.研究结果可为女儿寨流域及我国类似生态脆弱区的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一定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0.
城市森林总量需求与实现途径:以徐州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森林的功能—需求可以划分为全球气候、市域国土安全、市域公共安全、基本生活环境和高级精神需求5个关系域,其中碳平衡需求是确定1个城市森林需求总量的主要因子,居民生活水平和森林类型结构的变化对城市森林总量需求影响极大。现行城市绿地(城市森林用地)标准可以满足人年均消费1万元对城市森林总量的需要,当人均年消费1.7万元以上时,(理论上)森林覆盖率需要50%以上。仅靠增加城市森林总量来满足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所带来的高碳排放是难以实现的,必须在增加城市森林数量、改善城市森林结构、提高城市森林质量的同时,增加对市区外辖县森林建设的投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