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1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52篇
林业   213篇
农学   157篇
基础科学   208篇
  108篇
综合类   843篇
农作物   120篇
水产渔业   100篇
畜牧兽医   393篇
园艺   165篇
植物保护   4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128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67篇
  1992年   63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为确定石灰氮对设施番茄连作土壤的影响和应用效果,采用塑料桶盆栽的方法,以日光温室番茄健康土壤为对照(CK),以日光温室番茄19年连作障碍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外施不同剂量(每桶0、4.5、9.0、18.0g,分别用T0、T1、T2和T3表示)石灰氮进行处理,研究石灰氮对设施番茄连作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石灰氮处理使连作土...  相似文献   
62.
为探索四川裂腹鱼的苗种培育技术,于2011年在成功实现四川裂腹鱼的人工繁殖后,进行了苗种培育技术的研究。在水温12~20℃、流水培育条件下,选用水蚯蚓作为四川裂腹鱼初孵仔鱼的开口饵料,选用"升索"牌饲料作为鱼苗首次转食的配合饲料。经过近一年的培育,共获得四川裂腹鱼鱼种1.73万尾,个体平均体长达9 cm,体质量达7.5 g,培育成活率75%以上。  相似文献   
63.
九月份,我省气候逐渐转凉,池塘水温逐渐降低,各种养殖病害的危害程度将会逐渐减弱。此时,池塘载鱼量全年最大,应加强池塘日常管理,勤巡塘、勤观察,注意水质变化,防止因天气突变引起鱼类浮头或泛塘事故发生。本月疾病预防仍然以细菌性疾病为主。一、病情预测1.草鱼:易发生赤皮病、烂鳃病、肠炎病等。  相似文献   
64.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蛋氨酸寡肽(OMet)对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幼鱼生长、饲料利用和蛋白质代谢反应的影响,并与在饲料中添加等量的晶体蛋氨酸(CMet)的效果相比,实验以初始体重为(26.0±1.6)g的大黄鱼幼鱼为研究对象,以鱼粉和豆粕为主要蛋白源,设计1个低鱼粉(31.8%)对照饲料(LF).在LF的基础上分别添加0.35%、0.65%和0.95%的晶体蛋氨酸或蛋氨酸寡肽,配制其他6组饲料,并分别命名为CMet 0.35、CMet 0.65、CMet 0.95、OMet 0.35、OMet 0.65和OMet 0.95,养殖周期为8周.结果显示,与LF组相比,OMet组和CMet组大黄鱼的增重率均显著升高,并随着蛋氨酸水平的增加而显著提高(P<0.05),其中,OMet 0.95组的增重率最高.与CMet组相比,OMet组大黄鱼的增重率和蛋白质效率均显著提高(P<0.05).不同饲料处理对大黄鱼存活率、饲料系数、体组成(粗蛋白、粗脂肪、灰分和水分)、脏体比和肥满度没有显著影响(P>0.05).OMet组大黄鱼的肝体比较CMet组显著降低(P<0.05).饲料中添加晶体或蛋氨酸寡肽显著影响了大黄鱼幼鱼的肝脏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力,OMet组大黄鱼肝脏中这两种酶的活力均显著高于CMet组的(P<0.05),蛋氨酸添加水平对大黄鱼肝脏谷草转氨酶活力也有显著影响(P<0.05).但各饲料处理组之间血清中的血氨浓度和尿素氮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等量添加蛋氨酸寡肽比晶体蛋氨酸更能促进大黄鱼幼鱼的生长及其对饲料的利用.  相似文献   
65.
<正>渝麦15号是由重庆市农业科学院于2004年用自育的"郑9023/兰4"中间材料与新育成的高产抗病新品种"98767"杂交,用系统选育法和异地夏繁加代相结合,经4年6代系统选育而成的矮秆持绿小麦新品种,2013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渝审麦2013001)。1特征特性该品种春性,中熟,全生育期181d,熟期比对照渝麦7号早1d;幼苗直立,分蘖力强,叶色绿,  相似文献   
66.
兴安盟具有种植马铃薯得天独厚的自然区位优势。近年来,马铃薯生产面积迅速扩展,2011年播种面积达到3.33万hm2左右。为实现当地马铃薯生产的高产优质和高效,  相似文献   
67.
玛纳斯河流域植被覆盖度随地形因子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0-2016年MODIS NDVI数据,利用像元二分模型和ArcGIS空间分析功能对玛纳斯河流域植被覆盖度分布格局及动态变化特征进行研究,并分析植被覆盖度变化在高程、坡度和坡向上的空间分布差异。结果表明:(1)玛纳斯河流域以低等级植被覆盖为主,高等级植被覆盖面积显著增加,其它各等级面积波动较小,研究期内植被覆盖改善的面积比例(31.17%)远大于退化的面积比例(16.1%),研究区总体植被覆盖度增加,生态环境有所好转。(2)在海拔<800m,坡度<8°区域内,植被覆盖度明显改善,植被显著退化区主要分布在海拔1300-3400m,坡度>25°区域内,植被覆盖度未发生变化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海拔>3600m范围内。(3)当海拔>2100m时,植被覆盖度随海拔增加呈现持续减少的趋势,海拔低于2100m的地带,植被覆盖度随海拔增加波动较大。(4)随着坡度的增加,植被覆盖度呈逐渐减小的趋势,全流域0?5°坡度范围内植被覆盖度最大(42.69%)。(5)在各坡向上,植被覆盖度差异不明显。流域内平地上的植被覆盖度最大(44.21%);阴坡的植被覆盖度优于阳坡,植被变化趋势除在平地区域较显著外,其余坡向间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68.
果园风送喷雾机导流板角度对气流场三维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风送喷雾条件下,雾滴是在空气流携带下进入果树冠层的各个部位,所以喷雾机气流场的运动和分布对雾滴的分布和穿透非常重要。为了研究果园风送喷雾机导流板角度变化对外部气流速度场三维空间分布的影响,该文采用ICEM建立几何模型,并进行全结构网格划分,采用k-ε湍流模型和CFX求解器进行数值求解。通过变换上导流板角度(30°、45°、60°、90°)与下导流板角度(0°、10°、20°、30°),来模拟分析风机外部流场在各工况下的空间稳态流场、湍流状态,以及对气流场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下导流板角度由0°增加至30°过程中,由于地面摩擦阻力对气流的影响逐渐减小,同时地面摩擦阻力与两侧空气阻力形成的夹角越来越大,因此单一气流束逐渐分成3条气流束,这样的气流分布优于单一方向气流对果树枝叶的吹动效果,有利于气流携带雾滴进入果树冠层;上下导流板导向气流主要集中在导流板指向区域,因此,导流板的角度设置应根据树冠高度、树干高度来调整。通过设置合理的导流板角度,使得风场分布与果树冠形相吻合,达到仿形喷雾效果。对于行距4 m、树高3.0~3.2 m的果园喷雾,上、下导流板角度均为30°;对于棚架果园,上导流板角度为90°(或卸掉上导流板),下导流板为30°。该研究有利于指导田间喷雾作业、喷雾参数调整,可达到更好的喷雾效果、减少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69.
70.
【目的】探明不同气候类型下大长度日光温室东西方向的温度变化规律,以期为大长度日光温室温度的智能调控和农业生产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廊坊市草莓生产温室(东西长100 m、南北跨度10 m、脊高5 m)为研究对象,在温室东西方向布设10组监测点,对2020年冬季日光温室草莓全天候动态温度数据进行采集,采用反距离权重算法对东西方向上的温度进行建模,并获取温度高值区和低值区。【结果】晴天、多云天气和阴天夜间东西方向上的温度变化均较小,温度高值区出现在中部,低值区出现在东西两侧;晴天和多云天气揭开棉被后,太阳初升时温室内温度呈西高东低的变化趋势;13:00后由于生产管理过程中上通风口开启的不均性,温度高值区的出现位置不同,主要集中在温室的中东侧,低值区主要集中在东西两侧;2月温度高值区9:00前在温室中部,10:00-17:00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东西两侧的10 m和90 m处,18:00后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温室东侧20~30 m处和西侧70 m;温度低值区最大概率出现在60 m处。阴天高值区主要集中在温室中部,低值区在10 m处;温度快速升温和降温时段主要集中在上通风口打开前和盖棉被时。【结论】夜间温度低值区主要集中在温室的东侧或西侧的区域,若有低温冻害天气发生时,应在东侧或西侧采取增温措施;在温室的高温时段,可根据作物的生长气象指标,适当在温室内增设风机,避免温度不均对作物生长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