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6篇
  45篇
综合类   81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沼液对石灰性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山西省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温室大棚内的油菜生产基地的石灰性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沼液和化肥施肥,研究施肥量、施肥种类不同水平组合对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单施沼液对土壤速效养分的增加效果显著高于等量氮磷钾的化肥处理和沼液化肥配施.沼液处理的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比等量氮磷钾的化肥处理分别提高了40.86%,39.90%和43.71%.  相似文献   
112.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实验设计,通过不同施肥处理对襄垣五阳煤矿的采煤沉陷区复垦土壤进行了研究,施肥方案为:空白(CK)、无机肥(C)、无机肥+菌肥(CB)、有机肥+无机肥(CM)、无机肥+有机肥+菌肥(CMB)。试验结果表明:(1)4种施肥处理均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呼吸作用的含量,且CMB、CM及CB处理最为显著。(2)有机肥和菌肥可以显著提高土壤酶活性,不同生育期脲酶、磷酸酶含量以CMB处理最为显著,蔗糖酶含量以CM处理最显著。(3)有机肥和菌肥对于提高土壤中的微生物碳氮效果显著。CMB,CM处理的微生物碳比CB处理增加了11%~34%,比无机肥(C)处理增加了35%~63%,CMB,CM处理的微生物氮比CB处理增加了31%~51%,比C处理增加了52%~100%。在土地复垦过程中,建议以有机肥和菌肥以及无机肥的配合使用为主,其可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生物活性,改善土壤微生物的环境,增加土壤养分的和土壤的熟化。  相似文献   
113.
施肥措施对复垦土壤团聚体碳氮含量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复垦后不同施肥措施下有机碳(OC)和全氮(TN)在水稳性团聚体及粉黏粒组分中的分布特征,以期深入理解不同施肥措施下土壤有机碳的固持机制。以生土和连续6年不同施肥措施的复垦土壤为研究对象,采集0~20 cm耕层土壤样品,利用湿筛法进行土壤粒径分组,分析大粒径大团聚体(> 2 mm)、小粒径大团聚体(0.25~2 mm)、微团聚体(0.053~0.25 mm)和粉黏粒组分(< 0.053 mm)中OC和TN含量,判断各粒径团聚体及粉黏粒组分中有机碳储量的驱动因素,探究团聚体及粉黏粒组分中有机碳含量与作物产量之间的关系。试验设不施肥(CK)、施氮磷钾化肥(NPK)、单施有机肥(M)和有机无机肥配施(MNPK)4个处理。结果表明:1)整个试验周期(2008-2013年),同CK相比, NPK、M以及MNPK处理均显著提高了玉米籽粒产量,且以MNPK处理的效果最显著,分别提高了79.49%、116.07%和113.85%。  相似文献   
114.
水氮互作对冬小麦氮素吸收分配及土壤硝态氮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裂区设计,研究不同灌水和施氮处理对田间冬小麦氮素吸收转运分配以及成熟期土壤剖面硝态氮分布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氮素吸收速率在拔节-开花期达到最大;阶段氮素吸收量、籽粒氮素积累量和氮收获指数均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表现为W1500>W1200>W900>W0;施氮量超过150 kg/hm2时,籽粒氮素积累量、氮收获指数,拔节-成熟期的氮素吸收量不再显著增加;灌水和施氮均能增加冬小麦营养器官氮素转移量,氮素转运率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氮素转运贡献率随灌水量的增加而降低;冬小麦成熟期表层(0-20 cm)土壤硝态氮含量随着灌水量增加而降低,表现为W0>W900>W1200>W1500;相同灌水处理下,各土层硝态氮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施氮处理能显著增加0-12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当施氮量超过150 kg/hm2时,随灌水量增加,土壤剖面中的硝态氮由上层向下层移动.  相似文献   
115.
施氮与灌水对夏玉米产量和水氮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通过田间裂区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水量(900、 1200和1500 m3/hm2)和施氮量(0、 150、 210和270 kg/hm2)对夏玉米生长状况、 产量构成及水、 氮利用效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 当灌水量超过最低量 900 m3/hm2、 施氮量超过150 kg/hm2时,二者对玉米产量、 产量构成因素(穗粒数、 百粒重及穗粒重)和收获指数(HI)以及各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等均没有明显影响; 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随氮肥用量的增加呈明显降低趋势; 灌水生产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随灌水量的增加也显著降低,二者均表现为900 m3/hm21200 m3/hm21500 m3/hm2。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以W900N150处理的水、 氮利用效率、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较高,并且对环境造成潜在危害最小,为当地地域气候条件下夏玉米生产中节水减氮的较为适宜的水氮配比。  相似文献   
116.
水氮互作对冬小麦耗水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完全随机裂区设计,研究不同水氮处理对田间冬小麦耗水特性和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成熟期0-200cm土壤剖面水分含量均以0-20cm土层最低,在60-120cm土层内出现峰值,且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各施氮处理的峰值逐渐增加;随灌水量的增加,耗水量增加,降水和土壤供水量占耗水量的比例降低;随施氮量的增加,降雨量和灌水量占耗水量的比例降低,土壤供水占耗水量的比例增加;生育阶段耗水量和耗水模系数均表现为开花-成熟期>播种-拔节期>拔节-开花期;随着灌水量增加,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降水利用效率和土壤水利用效率逐渐增加,灌溉水利用效率降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水分利用率、降水利用效率、土壤水利用效率和灌水生产效率呈先增加后降低变化,且均在施氮处理N150、N210和N270间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17.
溶磷细菌肥对石灰性土壤磷素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室内模拟培养和大豆盆栽土培生物模拟试验,研究了磷细菌溶解磷酸钙的能力及在北方石灰性土壤上施用磷细菌肥对土壤磷素转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磷细菌菌株具有较强溶解磷酸钙的能力,磷酸钙的溶出率从第1天的2.80%提高到第8天的22.00%。在贫速效磷和富难溶性磷土壤上施用溶磷细菌肥有利于土壤中难溶态的Ca10-P和缓效态Ca8-P含量下降,促使土壤中Ca2-P和Al-P的含量增加,从而使土壤中有效磷含量增加。而对于富速效磷的土壤,无论施菌肥与否对土壤中各种形杰的无机磷绢分基本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8.
不同培肥处理对采煤塌陷地复垦不同年限土壤熟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用不同培肥处理对晋城煤矿采煤塌陷区复垦土壤熟化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每个培肥处理施入土壤中氮(N)、磷(P2O5)养分相同时,经过玉米、小麦的轮作后,各培肥处理对复垦土壤(不同年限)熟化有不同的效果。其中,各处理的土壤全氮、全磷、过氧化氢酶、磷酸酶变化差异不显著;土壤速效N、P、有机质、微生物量碳、氮以及转化酶、脲酶增加较为明显。与对照相比,化肥+有机肥+菌肥处理的培肥效果最为显著,速效氮、磷增加了21.8%,25.5%,有机质增加了14.2%,微生物量碳、氮增加了17.2%,14.8%,转化酶、磷酸酶和脲酶的增量分别达到了10.2%,16.0%,25.0%,其余培肥处理的效果为:化肥+有机肥有机肥化肥对照。  相似文献   
119.
不同磷水平石灰性土壤Hedley磷形态生物有效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盆栽试验,采用修正的Hedley 9种磷素形态分级方法,研究了不同磷素水平石灰性土壤上连续种植三茬作物后,土壤各形态磷的动态变化及其对作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三茬作物后,不同磷水平土壤Hedley磷素各形态的减少率为H2O-PiNaHCO3-PiH2O-PoNaHCO3-PoNaOH-Pi、NaOH-PoHCl-Pi、HCl-Po残留态,并且减少率均为低磷土壤中磷土壤高磷土壤。表明水溶态无机磷对作物的有效性最高,NaHCO3-Pi由于土壤中绝对含量高,是作物吸收的主要形态。无机态磷素的有效性要明显高于有机态磷素。NaOH-P库对土壤活性磷具有补充作用。在低磷胁迫下作物对磷素利用效率最高,HCl提取态磷和残留磷也可以作为作物吸收的一种潜在磷源,但是利用这些形态磷来补充活性磷十分有限,因此中低磷土壤必须注意增加磷肥的投入来维持土壤磷供应能力,从而增加作物产量。高磷土壤则应严格控制磷肥用量,充分利用积累态磷素的有效性,以降低高磷土壤对环境造成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120.
为了解山西省运煤干道沿线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对340省道沿线不同断面6种重金属(Hg、Cr、Pb、Ni、Cd和As)在沿公路方向、垂直公路方向、不同深度土层的重金属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沿公路方向的3个不同断面土壤重金属含量差异不明显,Hg、Pb的污染指数最高,Cd次之,Cr、Ni、As较低.重金属含量与距路基的距离存在线性关系,土壤重金属含量随着距路基距离的增加而降低,Pb在土壤中的累积随距路基距离的增加减少最快,其次是Cr、Ni、As、Cd、Hg,但Pb含量仍处于较高水平.重金属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逐渐降低,0~20 cm耕作层土壤重金属含量最高.重金属相关性分析表明,Hg含量与Cr、Pb、As含量,As含量与Cr、Cd、Ni含量极显著相关,表明这些重金属来源可能相同,但具体来自何处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