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13篇
  2篇
综合类   19篇
农作物   2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7 毫秒
41.
氯素对棉花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2.
作物对氯素吸收利用与分布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36Cl示踪研究了水稻,棉花,烟草,油菜等10种作物对含氯化肥中氯素的吸收利用及其在植株体内的分布。结果表明:作物对氯素的吸收利用因其种类,种植茬口而不同。第1茬作物水稻、棉花、烟草和草莓的吸收率在30%左右;第2茬作物大豆,小青菜,苋菜,莴苣的吸收率在5%-9%;第3茬作物油菜,莴苣的吸收率在1%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中国甘蓝型油菜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基础。【方法】采用SRAP(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标记对建国以来不同时期选育的130个品种进行分析。【结果】25个SRAP引物组合共扩增到509个谱带、123个多态性带;多态性带的比例为24%。每对引物组合的谱带数和多态性带数分别为20.4个和4.9个。在遗传距离为0.12处,将130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系)分为A、B、C、D 4个类群,其中78.5%的品种归入C类。C类又可在遗传距离0.10处分为Ⅰ、Ⅱ、Ⅲ、Ⅳ、Ⅴ 5个亚群,又有58.5%的品种归入Ⅲ亚群。说明我国近60%的甘蓝型油菜品种遗传多样性较匮乏。遗传基础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前育成的甘蓝型油菜品种的遗传基础最窄,80年代最宽,90年代略有下降。进入21世纪,品种间的遗传基础进一步下降。差异显著性测验结果表明,1991~2000年间与2000年以后育成的品种间的平均遗传距离差异不显著,80年代前育成品种与80年代育成的品种平均遗传距离间差异达到0.01显著水平,80年代与90年代育成的品种间遗传距离差异达到0.05的显著水平。我国育成的品种间的遗传距离与引进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差异达到0.01的极显著水平。【结论】SRAP标记是一种经济、有效和可靠的分子标记手段。  相似文献   
44.
芸薹属植物作为十字花科经济价值最大的属种,不仅包含甘蓝型油菜、芥菜型油菜等油料作物,而且还包括白菜、甘蓝、芥菜等十字花科蔬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作为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为芸薹属植物杂交育种提供了简单、高效的制种途径。近年来,在油菜中已经发现和报道的细胞质雄性不育胞质类型已有十余种,很多不育胞质的线粒体基因组测序工作已经完成。目前,对不同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不育基因的研究工作、线粒体基因组测序和胞质类型的分类研究都有一定的进展。本文主要对油菜不同胞质类型的线粒体基因组的测序及应用和细胞质雄性不育机理的研究进行了总结与展望。随着分子生物学和测序技术的发展,对不同胞质类型的分类和不育机理的研究将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  相似文献   
45.
20年来我国冬油菜新品种产量和抗病性状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近20年我国冬油菜区域试验的汇总资料,对长江上、中、下游及黄淮4组油菜新品种产量性状及抗病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冬油菜新品种平均产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且黄淮组产量水平高于其他组;各组平均单株有效角果数变化不明显,而平均每果粒数和千粒重呈上升趋势,长江流域每果粒数增量高于黄淮组,但千粒重增量低于黄淮组;冬油菜新品种菌核病和病毒病发病率下降明显,菌核病发病率最低时降到5%以下。今后一段时间内增加新品种每角粒数和千粒重是冬油菜遗传改良的重点。  相似文献   
46.
甘蓝型油菜自交不亲和系杂种优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菜是我国乃至整个世界最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 ,我国常年种植面积为 6.0× 1 0 6~ 7.0× 1 0 6hm2 ,面积和总产量约占全世界的 1 /3[1 ] 。目前我国油菜生产面临两大改革 ,一是常规种改为杂交种 ,二是双高、单低种改为双低种。自交不亲和系杂种由于不具有不育胞质可能存在的负效应 ,恢复源广泛 ,F1 整齐一致等优点 ,被认为是油菜利用杂种优势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关于甘蓝型油菜自交不亲和性及其杂种优势的研究国外报道较多[5~ 8] ,国内报道主要集中在 2 0世纪 70~ 80年代初[3~ 5] 。随着波里马雄性不育系的发现与利用 ,80年代中期以…  相似文献   
47.
大豆积硒基因型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硒是人体健康不可或缺的重要营养元素。硒缺乏会导致人及动物多种疾病,植物硒是供应人和动物硒的主要来源。尽管至今还不能确切阐明硒在植物营养上的功能,但从人体健康出发,研究植物硒的行为及不同植物类型、不同作物品种积累硒的差异已引起广泛关注。1993~1996年选用南方及黄淮大豆产区(湘、鄂、闽、浙、苏、粤、陕、豫)春、夏、秋不同类型的阳个大豆品种,在本所试验场的石灰性冲积上(有效硒O.385mg从g)和鄂西山地富硒土壤(有效硒55mp瓜g)进行田间试验,同时温网室进行了水培试验。1不同类型大豆植株、种子含硒量差异田间试验…  相似文献   
48.
磷对甘蓝型油菜产量及矿质营养吸收与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沈金雄  李志玉  廖星  郭庆元 《作物学报》2006,32(8):1231-1235
选用湖北省大别山南麓的马肝泥稻田缺磷土壤,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6个油菜品种施磷肥的效果。结果显示,施磷条件下,苗期干物重较不施磷处理增加8.33~14.79倍,单株籽粒产量增加16.6~68.0倍;各品种增产率为中双6号>中油821>中油杂2号>中油杂1号>中双4号>中双7号,其中中双7号、中双4号和中油杂1号较耐低磷;施磷能增加油菜不同生长时期植株地上部和成熟期籽粒的P、K含量,以及成熟期籽粒Mo、Mg含量,降低油菜苗期植株地上部N、Mg、S、Fe含量,成熟期植株地上部N、Zn含量以及籽粒S含量,而Ca和大多数微量元素的苗期植株浓度、成熟期籽粒浓度不同品种变化不一;施磷使植株各种养分的积累量均较大增加。  相似文献   
49.
中国油菜生产及遗传改良潜力与油菜生物柴油发展前景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4  
在全球面临石油资源贫乏而能源需求量日益增加的状况下,世界主要国家已确立并开发出新的替代型能源。我国石油储备与供应矛盾更加恶化,寻找有效的替代型能源更在眉睫。本文从建国以来我国油菜遗传改良与生产历史及现状出发,分析我国发展能源油菜的可行性及必要性,由此提出作为食能兼用型油菜的遗传改良及生产措施,并提出了国家发展能源作物及生物柴油策略。  相似文献   
50.
成熟叶绿体是高等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场所,是影响作物产量的重要器官。BnABCI8是ABC转运蛋白I亚族的成员,在甘蓝型油菜中有2个功能拷贝,分别是BnA09.ABCI8和BnC09.ABCI8,其氨基酸序列在不同物种中是非常保守的。表达模式分析发现, BnABCI8在油菜植株各个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叶和花中表达量较高;亚细胞定位证明, BnABCI8能够定位在叶绿体中;表型鉴定发现, BnA09.ABCI8和BnC09.ABCI8的同时突变及BnA09.ABCI8的单突变均会导致黄色的子叶和褪绿的真叶,且双突变体褪绿更为严重;透射电镜结果显示,双突变体中叶绿体不能够形成正常的类囊体膜;BnABCI8的敲除导致叶绿素合成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下调,且叶片中积累了大量的Fe离子。这些结果表明,BnABCI8的突变造成叶绿体结构异常,叶绿素合成受阻,叶片中Fe离子大量积累,而Fe离子的积累又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反应如活性氧积累,细胞死亡和叶绿素降解等,最终导致了叶色突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